蔡红星(2024全国两会京吉交互云直播|全国人大代表蔡红星:延边大学的发展新答卷)

2024-05-23 09:38 来源:爱美欣 8

欧易app下载

OKEX欧易app下载

欧易交易所app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虚拟货币交易所。

APP下载   官网注册

来源:【中国吉林网】

视频加载中...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今天,在吉林发布与中国吉林网联合推出的“2024全国两会京吉交互云直播”节目中,全国人大代表,延边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蔡红星以延边大学为样本,给出深度思考。

作为延边最高学府,同时也是省内有重要影响的高校,蔡红星在节目一开始,就给出了一组延边大学的发展新答卷。

“延边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和吉林省、国家民委和吉林省共建高校,紧抓国家‘双一流’和吉林省‘双特色’建设机遇,深化改革创新、优化结构布局,加快推进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蔡红星说。

目前的延边大学:

学科内涵建设不断加强。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连续两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临床医学学科入选吉林省“世界一流学科培育计划”,临床医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化学等学科进入ESI前1%。

——近三年获批国家自然基金、社科基金项目130余项。

学科专业布局更加优化。

——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5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3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1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社会服务贡献度持续增强。

——依托农学、医学、药学等相关学科的人才、科研优势,成立延边黄牛、智慧康养等7个产业学院,并在肉牛种业和深加工、医药等领域形成了比较优势,取得了系列标志性成果,培养了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近年来,延边大学在不断深化和拓新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也收获了一系列生动实践。在节目中,蔡红星用一组细节穿线:

铸牢主线意识,着力培育时代新人。延边大学坚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主线,构建“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课+课程思政”铸魂育人体系,打造“四进四信”“卧龙党旗飘 青马边疆行”等品牌活动。

优化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延边大学构建了本科生“三时段一贯通”和研究生“一主线三维度”人才培养模式,一体强化知识传授、素质提升、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不断提高教师教的水平和学生学的能力。

注重协同育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延边大学积极打造“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多方协同育人体系,近三年获批教育部、省教育厅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等项目30余项,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所大学发展的关键,蔡红星透露,延边大学在人才引进方面,近三年聘任“双聘院士”1人、一流学科杰出人才55人。在人才培育方面,近三年引育“图们江学者”74人,培育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白山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等各级各类人才10余人。2023年认定吉林省高层次人才97人,获批“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目前吉林省正深入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 延边大学如何挖掘校地资源、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校地合作走深走实,蔡红星在节目中着重提及这一问题。

在他看来,“随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延边大学有责任、有义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更大贡献。”

近年来,延边大学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紧密围绕地方发展规划、重大项目、产业需求,与省内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并制定服务延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培养重点领域急需人才、科技资源校地共享、智库建设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打造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

下一步,延边大学将继续发挥学科门类齐全、科技人才集聚等优势,紧抓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新机遇,围绕吉林省高质量发展,以及延边州“一核、两极、多点支撑”产业空间布局,主动谋划、积极作为,建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适应、与人才市场需求更加紧密的学科专业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需求的契合度和匹配度,更好服务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

同时,强化科研攻关,加快产学研融合。延边大学将牵头省内22家高校组建吉林省高校技术转移联盟,加入全省高校现代肉牛、农业产业、文化旅游等产业学院建设协作体,建立“乡村振兴研究院”等平台,获批吉林省延边黄牛种业创新中心。未来,学校将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充分发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字号”平台的虹吸效应和带动作用,围绕成果转化、应用平台建设、政策咨询等方面,在延边特色高品质牛肉精深加工、长白山药物开发等领域与各级政府、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深度合作,进一步增强应用研究和技术服务的针对性,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校地、校所、校企协同创新和共赢发展。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特派北京记者 王昕 栾喜良 越明

摄影 罗浩

视频 冯云鹏 马瑞

编辑: 梁欢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本文来自【中国吉林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