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机(长春航展的重量级明星中国空军运油-20加油机,地位堪比歼-20?)

2024-03-09 10:28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在长春空军开放日首天,歼-20A、歼-16和运油-20并肩飞过,上演了当天空中表演中最精彩的一幕。作为这几年刚刚入列的国产重型空中加油机,运油-20虽然是辅助用途,但其在服役后公开露面的频率非常高,几乎是逢演必到,甚至在中俄联合军演中,都有运油-20悄然出现的身影。与此同时,在运油-20服役规模上来后,空警-200、空警-500等战机,也纷纷出现加装空中受油装置的改进型号,在不知不觉间,运油-20开始重塑国内空军的作战思路。

▲曾经只存在于想象的一幕已基本成为现实

从飞机开始投入战争,其航程和作战载荷,就一直是让设计师头疼万分的两个关键,最终往往也只能勉强兼顾。在冷战早期巨大的军事压力下,空中加油机技术开始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上述问题,不过当时空中加油主要还是在轰炸机、运输机等,大型平台上使用,真正让空中加油机扬名的,还是海湾战争。为了避开伊拉克军队的“飞毛腿”,同时也由于战区机场密度不大,当时美军陆基战机驻地普遍距离战场较远。再加上大部分任务还需深入后方,因此自身航程远不足以满足需求。为此,美国空军调集数百架空中加油机,组织了人类历史上至今最复杂的空中加油作战。据战后统计,参战美国空军F-16、F-15战机约60%的起飞架次进行过空中加油,超过20%的起飞架次进行过两次或以上空中加油。

▲轰油-6最大的问题是体型太小

也正是因为空中加油在海湾战争中大放异彩,中国空军才会在之后开启国产空中加油机的研发,最终成果就是外界熟知的轰油-6和歼-8D这对组合。本身只是中型轰炸机底子的轰-6,虽然原型图-16在苏联也改出来了几十架加油机,但国内还是很快发现这种改造意义有限。于是轰油-6实际上变成空军空中加油训练的保障装备,实际作战意义有限,只是从歼-10A开始,国产战机全部都加装空中受油装置以备后用。2007年,中国与俄罗斯签订了采购38架伊尔-76/78的订单,这是空军第一次公开追求重型空中加油机。不过随着之后订单不了了之,最终空军在2016年才从乌克兰得到3架二手伊尔-78,这距离海湾战争已经过去了25年。

▲国内最终收到伊尔-78的时间非常晚

最终在2021年,也就是海湾战争30年后,国产运油-20才真正开始服役,20余架轰油-6加3架伊尔-78包打天下的局面才获得突破。不同于其他新装备刚服役还需要适应期,运油-20几乎是立刻就投入高速运转。这一方面是因为有运-20A和伊尔-78的使用基础,另一方面也是空军对重型空中加油机极度渴望的一种表现形式。以空警-500为例,这款基于运-8三类平台发展的预警机,不仅仅是第二代空警-200的取代型号,本质上应该视为国产预警机网络化、数字化的标志,地位还在空警-2000之上。只不过,相对较小的平台使得其滞空时间有限,难以发挥其全部技术优势。

在运油-20问世后,这一问题不复存在,在宽带速率飞涨,预警机不再需要舱内搭载大量技术人员、设备的情况下,空警-500A实际上已经全面取代了空警-2000。国内未来以运-20平台发展的电子战机,不会是空警-2000的取代型号,甚至不会是专用预警机,而是空警-500A的搭档。

▲加装空中受油装置使得空警-500A滞空时间大幅提升

相比之下,其他战术装备尤其是战斗机与空中加油机的配合,远不止一句“空中加油”那么简单。举个例子,在1982年马岛战争正式交手前夜,英国空军出动两架“火神”轰炸机突袭马岛阿根廷空军机场,由于“火神”的起飞地点——阿森松岛,距离马岛超过6000千米,因此英国空军计划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加油方案。即两架“火神”在前进途中接受5次空中加油(甚至飞行距离较远的加油机本身也要接受加油),返回途中再接受一次加油。最终,由2架“火神”和11架“胜利者”组成的机队,完成了这次史无前例的复杂加油行动,唯一的不足是其中一架“火神”因故障返回,而抵达马岛的那架“火神”,因为投弹高度太高,没有命中任何有价值的目标。

▲运油-20将从根本上改变国内空军的作战体系

假如英军出动的加油机再大一些,轰炸机自身航程再远一些,是不是就能组织起真正有轰炸效果的远程轰炸机队?因此,运油-20量产不仅仅意味着国内空军活动范围的延伸,而是整个空中作战的灵活性大大增强,全新的战术体系因此组建。运油-20能和歼-20A、歼-16并肩齐飞,靠的不是体格而是实打实的战斗力。现在外界有些遗憾的,是运油-20虽然搭载三条输油装置,但却只能软管加油,速度较慢。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在美军内部,也仅有美国空军组建了硬管加油体系,美国海军、海军陆战队仍然是软管加油。而硬管加油技术也不是特别复杂,欧洲仅花费不到2亿美元就完成研发,然后搭载到加油机上出售给新加坡。

▲空军用实际表现证实了运油-20的意义

从长远来看,硬管加油速度更快且加油对飞行员操作要求相对简单,但这两个优点又没有到非他不可的程度。国内长期生产搭载软管受油装置的战机,暂时无法全面更换,短期内缺乏更换硬管受油的生态环境。以轰-20这种新时代战略装备为起点,开始普及硬管受油体系,或许会是一个相对合理的方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