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元年(绍兴,一个在中国历史上被两个王朝同时使用的传奇年号)

2024-05-23 09:29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同一个年号被两个王朝同时使用的罕见现象。这个被使用的年号是“绍兴”,同时使用该年号两个王朝分别为南宋和西辽。为什么相隔万里的两个王朝会使用同一个年号呢?有人说,这纯粹是历史的巧合,也有人说这是拥有相似命运的两个王朝不约而同的选择,有其历史必然性。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一起来探究“绍兴”这一传奇的年号。

一、南宋改元“绍兴”的历史背景

公元1127年,宋靖康二年,金军攻陷了北宋的都城开封,并将宋徽宗、宋钦宗二帝掳至金国,北宋灭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同年6月,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改年号“建炎”,南宋建立。建炎三年,即公元1129年,金军南下,并渡江南侵,赵构一路南逃,途经越州(今浙江绍兴)、明州(今浙江宁波)、定海(今浙江舟山)、最后逃至温州。在这期间,赵构为躲避金军搜捕,竟然还在海上漂泊了几个月。一直到建炎四年夏,金军北撤后,赵构才又回到越州(今浙江绍兴)。

剧照:宋徽宗

公元1131年正月初一,赵构在越州改元绍兴,敕曰:“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爰因正岁,肇易嘉名,发涣号于治朝,霈鸿恩于寰宇,其建炎五年,可改为绍兴元年。”绍兴元年11月,赵构升越州行在为绍兴府,是为绍兴之地名的由来。

“绍兴”二字,“绍”为继承之意,“兴”为中兴之意,合意为“继承帝业,中兴社稷”。赵构改越州为绍兴府后,越州官员上表乞赐府额,赵构题为“绍祚中兴”,因此,是先有年号“绍兴”,再有绍兴地名,最后才有“绍祚中兴”一词。赵构的书法清新典雅,婉约秀丽,颇得晋人神韵可惜的,不过可惜的,我们今天已经无缘一睹赵构书写的“绍祚中兴”匾额的风采了。

南宋绍兴二年,即公元1132年,赵构迁都杭州。至此,经过数年交战,宋金之间的战略平衡逐渐形成,南宋政权逐步稳固。南宋以绍兴为年号,意图中兴社稷,然而,后来宋高宗赵构的种种作为却不免让人失望。

剧照:宋高宗

二、绍兴年间的宋金关系

南宋绍兴四年,即公元1134年,岳飞出兵北伐,连克郢州(今湖北钟祥)、邓州、唐州(今河南塘河)、信阳,并击败金与伪齐的联军。此战,岳飞连战连捷,不断收复失地,岳飞被晋升为靖远军节度使。

两年后的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北伐,连占伊阳、洛阳。绍兴十年,金国大将完颜兀术率军南侵,与岳飞军展开大战。岳飞大破金兵,乘胜收复郑州、洛阳,并取得了朱仙镇大捷,进军至离开封只有四十五里的地方。此时,南宋几路军马以及北方金国统治区的义军与岳家军呼应,金军主帅完颜兀术意图北撤,北伐形势一片大好。岳家军士气高昂,岳飞踌躇满志,畅言:“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然而,宋高宗赵构却害怕岳飞等武将北伐立下大功后尾大不掉、难以制衡,遂以十二道金牌召岳飞回京。终使北伐大业功亏一篑,正如岳飞所说:“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剧照:岳飞

绍兴十一年,即公元1141年,十一月,宋与金签订《绍兴和议》,规定两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南宋将北伐收复的唐州、邓州、商州以及秦州的大半割给金国,并且每年向金进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紧接着,岳飞以及儿子岳云、部将张宪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害。

绍兴议和,是处在军事实力巅峰状态下的南宋以割地、进贡的条件与金达成的屈辱盟约。主和的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为历代史学家所批判。此后,南宋的军事实力便从巅峰状态开始下滑了。宋与金在此盟约下大致维持了二十年的和平。从南宋后来的历史看,绍兴年间的北伐或许是南宋唯一恢复中原、中兴社稷的机会。南宋在绍兴之后的历次北伐,都没有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有的甚至一出兵即败北,连像样的战果都没有。如果宋高宗能信任并重用岳飞等武将,恢复疆土,还都汴京,中兴大宋不是没有可能的,到那时,中国的历史或将重写。

绍兴初年的南宋,不仅在南方站稳了脚跟,还扭转了对金作战的被动局面,甚至在北伐中一度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正当北伐连战连捷、大宋中兴在望之际,却因为宋高宗猜疑武将的性格和不思进取的偏安政策导致功败垂成。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对此感到愤恨和惋惜。南宋绍兴的年号一直用至1162年赵构退位为止。

三、西辽“绍兴”年号的由来

辽与北宋有着相似的命运,皆为金所灭。公元1125年(辽保大五年)二月,辽天祚帝在应州被俘,辽国灭亡。与此同时,辽国皇族辽太祖耶律亿的八世孙耶律大石在西北重镇镇州(今蒙古鄂尔浑河上游一带)召集军马,数年间控制了西北的蒙古高原和新疆东部。在随后的几年,耶律大石西征,向七河流域发展。公元1132年,耶律大石在叶密立城称帝,年号延庆,定都虎思斡鲁朵(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史称西辽。耶律大石在位时,西辽国力蒸蒸日上,先后占领了西域及中亚许多地方,尤其是征服了中亚的大国花刺子模,奠定了西辽的大致版图。

剧照:耶律大石

公元1143年,耶律大石病死,因其子耶律夷列年幼,由耶律大石的皇后塔不烟摄政,号感天皇后。感天皇后临朝称制,改元咸清,也就是西辽的第二代君主。公元1151年,耶律夷列正式登基,改元“绍兴”。西辽的绍兴年号很可能一直用到耶律夷列去世。

耶律大石不愧为一代雄主,他在辽国国势羸弱、日薄西山之际却能够在远离故土的中亚一带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这在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历史上都是不多见的。西辽以“绍兴”为年号,正是希望耶律夷列能够像他的父亲一样具有雄才大略,继续把西辽发展壮大。耶律夷列果然不负众望,在他在位期间,西辽国势发展到极盛。其疆域北至巴尔喀什湖北岸,西北至咸海,西达阿姆河流域,南达兴都库什山,东南达喀什,东面包括了今天新疆的西部。西辽已成为中亚的强大帝国,阿拉伯等西方称之为“黑契丹”。“契丹”一词甚至成为欧洲对中国的代指。

四、南宋和西辽是否有过针对金国的联合军事行动?

南宋和西辽是否存在联系呢?两个国家是否曾经针对共同的敌人金国采取过联合军事行动?

从公元1125年在西北的可敦城建立根据地时起,耶律大石就不断派兵骚扰金国西北边境,还试图联络西夏一起攻击金国占领的山西等地。1129年耶律大石还攻取了金国的北方二营。然而,此时西夏国势已衰,无力与金对抗。公元1124年,西夏向金奉表称臣,彻底变成了金的附庸国。在此期间,耶律大石的确有联络西夏与宋,以此孤立金的想法。但公元1125年至公元1130年的这段时间,正是金军南下,北宋灭亡,南宋刚刚建立,正处于艰难的时期。加之后来西夏与金签订盟约,耶律大石与西夏、宋联合对付金的战略自然更无法进行了。1130年之后,耶律大石开始西征,自然放弃了与宋夹击金的想法。

耶律大石西征大胜,建立西辽后,不忘恢复故土,遂派军东征。公元1134年3月,西辽以七万骑兵东征金国。但是由于受大漠阻隔,东征部队"行程万里,无所得,牛马多死,勒兵而还" 。此时正是南宋绍兴四年,岳飞第一次出兵北伐之际。由于西辽与南宋相隔太过遥远,音信不通,彼此也都只能单独行动。西辽的东征虽然失败,却引起了金国的警惕。一年之后的1135年,金国出兵攻打西辽,由于金军内部的契丹人起义和西辽军一起夹击金军,金军大败。此后,南宋与金签订《绍兴和议》,而西辽已经是中亚地区的强国了,自然也不会再有想法与南宋联合抗金。再者,在西辽看来,宋辽百年盟好,宋却曾背弃盟约与金国夹击辽国,因此与南宋联合抗金也是靠不住的。

后来,在南宋在与金发生战事之际,倒是有试图联络西辽的想法。宋高宗曾言:“朕既移跸江南,而辽家亦远居漠北,相去万里,音信不通,......朕提兵百万,收复中原,惟尔大辽豪杰忠义之士,亦协力乘势,歼厥渠魁,......”宋孝宗时,史书中也有“大石契丹欲兴兵事,若无则已,或果有之,在我安得坐视?”“近得边报,大石契丹假道夏国,侵犯金人,未知然否?”然而,南宋与西辽连互通音信都困难重重,更别说联合对金采取军事行动了。史书中并没有找到两国成功联络的例子。西辽和南宋在当时甚至互相不知道对方也使用了“绍兴”这一年号。

绍祚中兴

综上所述,南宋与西辽均用绍兴做年号,并非两国存在联系之故。究其原因,应该是两个政权都希望能够收复故土、重整山河。“绍兴”一词的“传承祖业、中兴社稷”的寓意刚好契合了两个国家的愿望,因此,“绍兴”便成了被两个国家同时使用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年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