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十二师(五十年前格尔木有个农建12师)

2024-04-24 18:47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图片来源网络·如果侵权告知删除

五十多年前的格尔木,格尔木有座小岛,小岛上驻有一支半军事化的部队,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十二师。

兵团和我们西藏驻格尔木的汽车一队只有一河之隔,两家是邻居。大家都习惯地叫他们小岛农垦兵。

车队围墙外有条小河,叫格尔木河。格尔木河水是从昆仑山上流下来的雪水。夏季是昆仑山地区多雨季节,这条河就会如脱缰的野马,洪流滚滚。曾经有一天晚上一次性淹死过我们车队三条醉鬼。

冬、春、秋季是条清澈见底的河。夏季这条河最容易发洪水。猛兽般的洪水夹裹着泥沙一路向北,流进浩瀚无边的察尔汗盐湖,最后默默地消失在盐层地底下。

河中间有座水泥桥,跨过这座桥就是小岛农建十二师的驻地了。小岛是一个独立的岛屿,岛上有医院,有商店和学校。小岛不远处就是格尔木飞机场。一条一直向西的格芒公路延伸到石油重镇茫崖和农建师的托拉海农场。

格尔木河

每天刚一亮,车队大门口就有熙熙攘攘的小岛人群经过。他们来此农建师,大部分是去格尔木城里办事。赶毛驴车的,拉架子车的,骑自行车的。这些人基本都说的是满口地道青岛话。

他们是山东知青。从1965年开始山东青岛地区一共给格尔木农建师输送了五批知识青年。当年这些人都是满腔的热血的学子,他们响应祖国的号召到农村去,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

格尔木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一座城市,她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兵城。所以在格尔木过星期天,满街都是穿黄军装的人。部队多,农垦兵多,转业军人多,弄得在格尔木出生的孩子们讲话都是带有青岛腔的普通话。


图片来源青岛档案论坛·如侵权告知删除

我们是西藏交通厅专门跑青藏线的车队,虽然和他们是邻居,但是我们和知青们交往甚少。只是感觉到农垦兵生活上比我们还要艰苦许多。

我们比他们的年龄小一点,到格尔木的时间较晚。农建师的基础设施靠知青们自己的双手,已经在广袤的戈壁滩上建设完善。他们建好配套有他们的宿舍、礼堂、医院、学校。

时间一久,随着年龄的增长,知青们到了嫁娶的年龄。男女知青们大部分都是在知青圈内部自由恋爱组成了家庭,他们不会在农垦兵团外围找对象,目的是希望是有朝一日双方能一块回到青岛,在生活习惯上男女双方都能互相接受。

我们经常去小岛西边的农场去玩。他们用土坯砌起来的地打垒窝棚非常整洁,漂亮。一排排的窝棚,排列的整整齐齐。每一个窝棚就是一个家庭,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垒起了温馨的独家小院。他们在院子里养鸡,养鸭,种菜。完全是安家乐业过日子的长期打算。

虽然他们是农场,但是他们不会像内地农村体制一样,他们是半军事化管理。他们是集体劳动,集体收获。

他们和城市工人一样靠国家供给粮食,月工资制。他们的人工资标准和部队的干部工资差不多,刚加入农垦兵初期时,每人每月十元多工资(那时部队的战士是六元五角人民币)。到了七十年代,知青人月工资平均五十、六十元左右。

当知青们组成家庭后,生儿育女,就要自己起灶立伙了,连队食堂要给他们“摘伙”。自己带上自己的粮本到供应点去买国家供应的面粉,食用油。

农垦知青们享受的是青海供给标准。虽然我们同住在一个城市,青海和西藏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待遇。青海供应的粗粮多,所以他们经常和我们西藏单位职工私下兑换大米和面粉,我们一斤白面和大米能兑换他们一斤三两粗粮。

知青赶小毛驴车和我的小故事:

我和知青老大哥打过一次交道,我给南山口知青水泥厂的知青曾经赔过一头小毛驴。几十年后的今天回想起事情经过还是记忆犹新。

青藏公路离格尔木三十公里的南山口有知青建设的一个水泥厂,水泥厂都是知青职工。

这是一条笔直宽阔的三十公里柏油路,一路都是慢上坡。进藏的重载汽车在这一段路上行驶很费力气,那时我们开的都是解放牌汽车,五档不够用,四挡用不完。

每当下午,经常在路上会看到知青老大哥们赶着毛驴车从格尔木市回水泥厂。知青们很奇怪,他们不是坐在车辕上赶车,而是躺在车上睡大觉,任凭毛驴车在路上自由行走。所以这段路上经常会有毛驴车和汽车剐蹭,遇到剐蹭,有的知青会抓住过往司机急于赶路的焦急心情,他们会讹诈过往的司机,赔两个小钱了事。每当看见他们的毛驴车,我们会格外地小心,只怕他们黏上我们。

不久我就遇到了这奇葩的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我们跑西藏的长途货车,第一站是住纳赤台站,纳赤台离格尔木九十公里。以便第二天从纳赤台起早翻越昆仑山。我们必须下午从格尔木出发,夜宿昆仑山山脚下的纳赤台运输站。

那天下午我正在路边等候后边我们的进藏车队。一辆在我车后回水泥厂的毛驴车被下行的汽车喇叭声一惊,发疯地从后方向我的车奔来,毛驴的一条腿刚憋到我的保险杠上,驴车上的铁板把我的汽车保险杠刮了一个大豁口。

要不是保险杠憋住毛驴腿,毛驴车就会翻倒在路基下的戈壁滩上。

赶车的是一位身材魁梧的青岛大汉,车上还坐着一位女知青,女知青怀里抱着一个大约两岁左右的孩子。毛驴被汽车喇叭声惊吓时,赶车的男知青正坐在车后和女知青吹牛呢。

憋到我保险杠上的毛驴一条腿跛了。赶车的男知青从车上跳下来胡搅蛮缠,呵斥我为什么把车停在路边,挡住他的去路。样子非常地蛮横恐怖,弄得我没办法。

不一会我们后边的车队也赶到了,司机们听了我讲的经过后,大家都在数落赶毛驴车的知青,非要让知青赔我的保险杠不可。

我拦住了一台下行的汽车,让下行的司机带信给格尔木交警队报事故,让交警来处理。并要去离现场不远的水泥厂把他们的领导叫来处理。

男知青听到我要报警和要叫他们领导,竟然一下子软了下来,女知青也一个劲给大家求饶,希望不要报警。他们是借连队的毛驴车到格尔木给孩子检查身体,想不到弄出这件事。

他们说如果毛驴的腿骨头没事,休息一晚上也就好了。如果毛驴腿骨折了,他们必赔毛驴钱不可,连队还要处理他们。

妇女怀里的孩子这时也哇哇直哭,望着两位知青哭丧的脸和正在哭的孩子,一下子让我们心软了,同时我们也急于要赶路。

我们车队里也有好几位青岛籍的司机,他们和知青们进行协商。

我们不报警了,前提是首先他俩必须要承认这次事故是他们赶的毛驴车受到惊吓后追尾责任。如果同意现在就写上事故经过,责任认定的条子,并且要在条子上签上自己的姓名。

出于同情,我们这次到拉萨后给他买头毛驴,我们知道拉萨的小毛驴才五块钱一头。五块钱,对我们来说不算啥,回来我们都是空车,拉十头小毛驴回来也没问题。

如果他们的毛驴腿没有骨折更好。不管骨折不骨折,买来的这头毛驴都要送给他们,我们不要他们一分钱。

俩知青们非常地感谢,乖乖地写好了一张条子,恭恭敬敬地签上他们俩的名字。

我也不失信,车到拉萨卸货后,第二天我们几个人开着空车到拉萨西郊的堆龙德庆县给他们物色小毛驴。

堆龙德庆县在拉萨西郊,藏族老乡有的人家里都养着几十头小毛驴,毛驴的个头都不高。它们往地里送粪,主人赶着小毛驴就像赶着一群羊一样壮观。

主人听说我们要买小毛驴,让我们到毛驴群里去选。我们选了一头体格健壮个头较高的公毛驴,谈好价格七元人民币。

晚上把装有毛驴的车停在货运站宿舍窗前,这头毛驴非常壮实,毛驴的嚎叫声,弄得我们一夜都没有睡好觉。

回格尔木我们路过水泥厂找到了两位知青的家。知青看到我们车上的毛驴,非常地感动。同时也不再遮掩,给我们说了实话,腿跛的毛驴骨头没事,休息几天也好了。连队领导也没有处理他们,只是批评了几句,让他下不为例。

但是我们还是把从拉萨买来的小毛驴送给了他们。两位知青非常高兴,硬是要留我们到他们家里吃饭。山东人特有的好客的劲头十足,被我们谢绝了。

后来在格尔木街上,我还巧遇到过这位知青。他说我们买的这头毛驴来了后,不适应这里的气候,十来天后就死掉了。这头毛驴很肥,毛驴肉给他们改善了几天的伙食,谢谢我们。

不久知青回城的风刮来了。农建十二师的知青也不例外,他们也派有代表去北京上访。我们经常会看他们贴在格尔木电影院旁边那些来此北京告知他们队友的海报。

来源于网络青岛档案馆·如侵权告知删除

记忆最深的是格尔木铁路一期工程通车典礼那天,所有的格尔木单位都要去格尔木河东火车站参加通车典礼仪式。

我们是坐在汽车的货箱上前去火车站参加典礼。沿途看见不少的农建师的知青步行去参加会议,但是感觉到气氛有点不对头,他们抬着纸糊的棺材在路上行走。大家都举着标语牌子,他们要回城里去,要回青岛去。

我们坐汽车比他们走的快,提前到达了会议的现场。通车典礼现场彩旗招展,铁道线上停着铁道兵新管处几台装扮的花花绿绿的机车。

青藏铁路一期工程是铁道兵第7师和第十师修通的铁路。这也是铁道兵改地方铁路工程局的最后一期公程。



中央派来的记者和各省报社的记者的摄像机都早已架设在现场,面对着主席台。

我们是第一次看到这样场景,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感觉到非常的惊奇。心想主席台上一会一定会有大人物的出现。

因为我们到的早,会议接待的人员安排我们车队参会的人员坐在会场的最前面。大家等到中午十一点钟也没有看到主席台上有人来。接待开会的人也消失了,没有人问,也没有人管,没有人通知大家是走还是等。

头上是烈日暴晒,口渴难耐。看看周边单位的人群都陆续散了,我们的领导也让我们撤了回去。

最后通车典礼到底开了没开,在哪里开的我们不知道,大家都忙着保养车辆,因为进藏运输任务繁重,我们从来都不过问这些事情。

来源于网络·如侵权告知删除

不久知青们就全部回城了,他们回青岛去了。从此我们在格尔木再也没有看到过他们的身影。

我们再登上格尔木小岛,小岛上一片寂静,再也没有往日的喧闹,四周都是残垣断壁,蒿草长的比人还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告知删除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悠悠岁月,我把当年好困惑。几十年过去了,如今这些青岛知青们也应该和我们一样,大家都步入到老年。

我想他们不会忘记格尔木那个小岛屿,不会忘记在格尔木的日日夜夜,不会忘记从雪山上流下来的那条格尔木河……


来源网络·侵权告知删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