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房(“N”号房事件发酵,令人愤怒的网络“性剥削”到底是什么?)

2024-01-22 09:06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N”号房事件发酵,令人愤怒的网络“性剥削”到底是什么?

无论对象是谁,网络“性剥削”和“性虐待”都属于违法行为。

文 | 路易斯 编辑 | 星煮

3月23日晚,韩国“N”号房事件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舆论一片哗然。“未成年”、“性剥削”、“威胁”等字眼刺激着大家的神经。

从2018年开始,该犯罪团伙通过在社交媒体网络发布“兼职”诈骗链接,来获取女性的个人信息或私人照片,然后以此威胁、勒索包括16名未成年人在内的70多名妇女制作色情视频。嫌疑人通过将视频卖给潜在的客户获利,交易货币一般为加密货币。

据调查,约有260,000用户曾观看、购买这些视频。“N”号房是Telegram(即时通讯软件)中的群聊房间统称。付费后,用户首先进入一号房观看视频,如果想继续,就可以通过付费进入二号房间继续观看,以此类推。这就是“N”号房的由来。

据韩国国家警察局称,目前已有124犯罪嫌疑人被追踪,17人已正式被捕。主犯之一“赵博士”的个人信息已经在23日晚SBS《8点新闻》节目公开。

“N”号房事件发酵,令人愤怒的网络“性剥削”到底是什么?

那么,什么是网络“性剥削”?

网络“性剥削”、“性虐待”是指一个人操纵另一个人,迫使对方做出一些与性有关的行为,过程中持续不断地施以情感压迫和心理虐待。这可能包括诸如强迫或勒索某人在网上发送自己的性爱照片/视频或通过网络摄像头进行性行为之类的事情。

无论对象是谁,网络“性剥削”和“性虐待”都属于违法行为。

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常常会使用多种“软硬皆施”的情感手段对他人进行“性剥削”,具体包括:通过钱财或者释放善意等手段进行引诱,直接威胁、勒索和建立亲密关系等。

那么,如果身处其中,大家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辨识?以下是由加拿大慈善组织“儿童求救热线”给出的自查表:

1.让你做出一些自我感觉不舒服的性行为。

2.向你发送不需要的裸照。

3.向你询问有关的性问题或发表不适当的性评论。

4.未经你的许可让你观看色情图片/视频等。

5.未经你的许可让你观看他人性行为。

当前网络“性剥削”有多么普遍?

相比线下的“性剥削”行为,网络“性剥削”这一犯罪活动的资金成本相对较低——只需要接入互联网、准备一个移动装置或电脑端网络摄像头即可。再加上其低风险的性质以及带来的高额收益,都让网络“性剥削”犯罪屡禁不止。据美国司法部发布的数据,从2013-2019年,大约只有9%的案件通过Facebook的举报最终进入了司法程序。

目前,网络“性剥削”犯罪活动呈现增长趋势,且遍布全球。

近7年来,仅在Facebook一个平台上发生的联邦网络“性剥削”案件达366起。而且,这类犯罪事件案发频率越来越高,从2013年的每季度10起增加到2019年的每季度23起。

然而这种性剥削现象不仅仅发生在Facebook这一个网站,其他所有的互联网平台都有可能在进行着这样的肮脏交易。

据美国政府官网公布的报告,世界多国如哥伦比亚、印度、墨西哥、菲律宾、泰国和美国等国家都有儿童不幸遭遇网络“性剥削”的案例。

联合国于2019年发布了《儿童权利公约关于买卖儿童,儿童卖淫和儿童色情制品议定书》以规范教育、司法等层面对儿童的保护,各国政府也在严厉打击这一犯罪行为。

但是由于在许多国家在立法、执法和思维意识未能跟上互联网的发展,加上互联网犯罪追查的高难度,网络“性剥削”一直得不到有效遏制。据美国非政府平权组织Equality Now报道,扎克伯格之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科技公司也未必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因为互联网的本身的匿名性,追踪嫌疑人难度较大,哪怕警察们获取了相关IP、住址等信息,也难以确保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因为那些恶意犯罪的人士会使用“虚拟身份”注册登录各类网站。位于印度的科技公司Cursedbrains就曾经在其官网上发布过一篇关于如何在Telegram上创建一个虚假账号的文章。

“N”号房事件发酵,令人愤怒的网络“性剥削”到底是什么?

而此次“N”号房中使用的加密货币本身具有去中心化性质,不能被某一特定机构追溯,使得网络交易变得更加隐蔽,这些技术的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犯罪行为。

那么,遇到网络“性剥削”该怎么做?

那些主动消费的用户们自然没有动力自发进行举报,但是很多的受害者面对他人“性剥削”时,可能出于害怕、羞愧等心理,而不敢发声,这只会让犯罪团伙更加肆无忌惮。

根据加拿大慈善组织“儿童求救热线”,一旦发现自己遭遇网络“性剥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不要回应威胁:无论对方的威胁多么可怕,都不要回应。

2.停止所有形式的交流:不要回复对方的短信、电子邮件或社交媒体帖子。把他们从你的各种联系方式中屏蔽或拉黑。

3.停用所有曾与对方进行交流的账户,包括社交媒体、论坛、电子邮件和其他的帐户。至于其他未曾与对方交流的账户,可以考虑加强隐私设置。

4.及时将这一情况报告给相关执法机构。

5.如果你是未成年人,找一个你信得过的成年人(如你的辅导员、老师、父母/监护人或其他家庭成员),及时向ta说明情况。

当互联网不断渗透各个群体,给大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将互联网技术弱者暴露在了未知的危险之中。如何更好地保护那些新媒介技术弱者?政府该如何对网络非法活动进行有效监管?面对“性剥削”,我们该如何完善社会各类求助机构?后续又该对“性剥削”受害者进行什么样的心理治疗?

只有解决了这一些问题,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的儿童,以及我们自己。

参考资料:

https://kidshelpphone.ca/get-info/what-online-sexual-exploitation-and-abuse/

https://vawnet.org/sc/technology-assisted-abuse

https://www.koreatimes.co.kr/www/nation/2020/03/251_286637.html

https://www.equalitynow.org/the_internet_needs_new_rules https://www.cursedbrains.com/2019/05/how-to-create-fake-telegram-account.html https://www.techtransparencyproject.org/articles/broken-promises-sexual-exploitation-children-facebook

来源|南都周刊

EN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