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巴布-完结的《风起陇西》口碑持续上扬,因为“风”是从心而起
2024-01-15 16:05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次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孙雯
《风起陇西》大结局播出后一周,它的“火”反而慢慢烧了起来。
除了豆瓣评分从7.7升至7.9,朋友圈的推荐与各类平台的解读也在增加。虽然,剧中弹幕依旧只占据屏幕的两三行,但其中真诚可现,几乎无一句恶评。
这部剧集的故事背景,集中于公元228年到234年之间。如果将这6年置于浩繁的历史,被记录下来的大事件,基本是诸葛亮北伐、北伐,继续北伐,一直到第五次北伐。其间,通过文学与艺术被大众所熟知的不过是马谡失街亭、诸葛亮长辞五丈原,对于普通观众而言,这一段历史,并没有那么多深入人心且热闹纷呈的桥段。
所以,它上线之初在观看数据上的反映平淡,几乎是注定的。但恰恰是这样的选择,让它表现出另外一种“生长”,不是一飞冲天,而是直抵人心。借由网络播出与回看的便捷性,大众对一部剧作的围观打破了原先线性时间的局限,它自然会继续火下去。
【1】
《风起陇西》的主要剧情地,分别在蜀汉重镇汉中南郑与曹魏重镇陇右天水,它虚构了分属蜀魏两国的情报机构司闻曹、间军司,其中,以陈恭、荀诩为代表的谍报工作人员,在诸葛亮、李严等大人物的政治争斗之下不得不面对各种抉择。
大历史一直放在那里,站在其主导者的角度,不过是帝王将相的权谋游戏,民众点缀其间,奔忙游走,演绎一曲生死疲劳的悲歌。但《风起陇西》不同,它将大人物与大事件置后,将一个时代中那些有血有肉的个体推向前台。诸葛亮一次又一次的北伐,结果仅有胜利或失败,但对于个体而言,却要在经受无法推却的各种悲欢离合。即使如此,他们仍然坚守,仍然怀抱初心以前行,由此汇聚起永不泯灭的时代之光。
从这个角度而言,《风起陇西》切开了三国乱世的一个最为细小的切口,因人性不变,今日种种,与彼时的生活仍可两相对照。
好看的谍战剧都是职场剧,比如《潜伏》与《伪装者》。这一类剧作的观众又都是职场中人,就更能引发共鸣。具体到《风起陇西》,且不说其环环相扣的“惊变”剧情,就人物塑造而言,可使人想到办公室里的这位与那位。
陈恭与荀诩,一对职场中相识相知的兄弟,欣赏彼此亦珍惜彼此,关键时刻,也可为对方牺牲自我。他们承担使命,也从未丢掉内心的呼唤。
今日职场,基本无需谈及牺牲,但遇到不吝啬给出赞美又可相携进步的同行,对自我与行业而言,都是一件幸事。
冯曹掾,将大局掌控于手中的主管,属下所思所为,一目了然,迎之还是避之?一切从当下的需要出发;
孙令,服务到位的办公室主任,性格好到可爱,是职场的润滑油;
阴辑,想栖高枝,最终被利用;
而高堂秉,深潜对手的阵营,既然各事其主,结局自是早已写好,其实与陈恭、荀诩的区别也仅仅在于谁更胜一筹。
【2】
就在这一周,身边的友人开始追看已经“养肥”的《风起陇西》,一位朋友笑言:“这部剧挺好看,但观众起码得有我这个水准。”
是的,去体会这部剧作的深意,需要一点耐心和门槛。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戴清在近期的评论中说到,《风起陇西》将谍战与政治紧密联系,其整体与局部的利益冲突、无法预知的偶然性因素都加剧了环境的复杂性与危机感,使得小人物的命运如飘萍般无法自我掌控,或贱如草芥,或命如棋子。但是,即使在这等刀尖上的残酷命运中,在选无可选的无奈纠结下,信任、情义、真相、勇气仍然是主人公的自主选择。
戴清认为,正是这些可贵的情感热度与精神亮色——“是小人物的人性光辉、乱世中并不夺目的希望,更是这部谍战剧内里的现代性价值所在。”
他们就是我们。
这也成为《风起陇西》与当代观众精神情感共鸣最为坚实的纽带。就此而言,《风起陇西》已不仅仅是谍战剧或职场剧,其立意高于我们的第一眼所见。
很奇怪,这部展现“我们”的剧集,却让我看得很平静,全剧之中,只有一幕让我没忍住眼泪——荀诩在山神庙中见翟悦时,她说了一句:“我想回家了。”
就是这一句。
所有的前赴后继的牺牲,只有一个目标,抵达平静安稳的生活。如同荀诩所说的“何为光复汉室”——“为了你我这样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今天,我们在细碎生活中经受一切,目标何尝不是如荀诩所说。不过为了回家,为了踏实的日常生活。
只是,剧集的末尾,没有一个人过上好日子。
除了陈恭的妻子翟悦,还有白帝的下线谷正、魏国间军司马糜冲、荀诩的下属廖会、五仙道秦长老……人人都在时代的缝隙间挣扎,求生或求死,甚至死得不值一提,自然在史书中也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到了《风起陇西》的结局,被剩下的荀诩,送走了兄弟陈恭,又将自身陷于又一段谍战生涯。
每一个人身上,都是被战乱摧残的生活。
【3】
《风起陇西》的导演路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总得对抗点什么”。
这点“对抗”成为他的作品母题,从《绣春刀》到《刺杀小说家》,自然也包括《风起陇西》。
如何走近几乎未有史籍记载的三国大众?路阳说:“1800年以前,该上班也得上班,该吃饭也得吃饭,该被领导批也被领导批,本质的东西是很接近的,都是我们要在生活中努力地去拼嘛,我要往前走,这个是不变的。”
就在这种不变中,路阳以自己的手法去发掘普通人对时代的对抗,即使对抗无功,对观者而言,也是一种唤醒。就如《风起陇西》,最终小人物仍是小人物,仍有推不开的命运倾轧而来,但起码,我们由电影看见了他们的“拼”。
策划人谭飞最近在文章中贴出了与评论家毛尖的聊天,他说毛尖提出了一个理论,大致意思是:谍战剧也要重视衣食住行,在吃上面不可马虎。
其实,这就是细节的力量,或者由此可见影视剧落脚于生活的深度。
《风起陇西》中的几位演员也一直在吃,除了木勺舀起热腾腾的酒,我没有看清他们到底在吃什么,但吃的时候,那些表情、动作、言语、眼神无一不是意味深长,埋伏着剧情发展的密码。
而生活的细节与历史的关联,无论是马伯庸的原著,还是屏幕上的剧集,都是十分考究,由此打造出独到的三国审美。
【4】
路阳所说的“不变”,还体现于对白与今天的贴近。虽被诟病对白文白夹杂,但我从个人的体验来说,这样对白听来并无障碍,贴近今日生活的幽默之处也时时跳出。
比如,剧中几次提到房子。当荀诩以赴死之心到军技司去为陈恭开启那道救命之门时,他对属下裴绪说:“万一此行不测,那所房子,就留给你打理。”此时,弹幕里可以感受到网友的迫切:“房子过户了没有?”
不时出现的“神评论”,瓦解了剧中各个节点积聚而起的严肃。正好呈现了现实真正的底色:悲欣交集。
记得刘树勇(老树画画)曾经在书中写过一句话,大意是,所谓的故事要“落地”,并不是一定要落于某处,有时是落在大家的心里。
可以说,这是一种“扎心”。
《风起陇西》的慢火,也是一样,它以路阳独有的导演风格,去接近历史本来面貌,以个体来铺陈时代的真相,体现他们对历史的塑造。
风起陇西,它吹拂的方向是四面八方。
1800年前的陇西往事,在浙江的象山,在陈坤与白宇等演员的演绎中,被重塑;在身居杭州的漫画家刘巴布的笔下,它又将以全新的方式被讲述。
陇西的风,为什么可以这样漫卷?
风起陇西,其实是从心而起。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 2024-05-27[新闻热点]成都人社局(2023,这份答卷请查收)
- 2024-05-26[新闻热点]微信拉黑名单(微信怎么加入黑名单?微信黑名单怎么恢复好友)
- 2024-05-26[新闻热点]打差(租借还是越界?游戏租号平台争议背后)
- 2024-05-26[新闻热点]菜鸟(取快递变麻烦了菜鸟回应)
- 2024-05-26[新闻热点]武汉小区(武汉最新小区物业排名,前十后十是这些)
- 2024-05-26[新闻热点]爱的阳光(郭峰关晓彤携手百位明星 录制助残公益主题歌曲“爱的阳光”)
- 2024-05-26[新闻热点]户口本复印件图片(男方给不出40万彩礼,女方家长扣下了户口簿民政部给出办法)
- 2024-05-26[新闻热点]石倚洁(男高音石倚洁和钢琴家陈萨联袂向世界献上《我爱这土地》等中国经典艺术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