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海陆丰同乡会-惊奇二:海陆丰出了六位中国致公党主席(副主席)

2024-01-14 11:39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魏伟新原创)

中国致公党是我国八大民主党派之一。一个中国致公党,海陆丰就出了六位主席(副主席),你信不信?还有,第一届至第八届中国致公党主席都是海丰人(注:其中李济深曾短暂任过第三届主席,没有对外公布),第七届三位主席都是海丰人。

第一位:中国致公党创始人,第一届、二届主席(总理)——陈炯明

陈炯明(1878年1月13日—1933年9月22日),原名捷,字赞三,又字竞存。海丰县联安镇白町村人。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粤军创建者,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政坛人物。幼读旧学,1898年中秀才。1904年,入海丰速成师范学堂。1906年,与马育航等组织正气社,6月,考进广东省立法政学堂甲班,经老师朱执信介绍引荐给孙中山,开始接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1908年7月,毕业回乡倡办地方自治会,初露政治锋芒。1909年5月,创办《海丰自治报》,7月当选广东咨议局议员,委为常驻委员。先后提出《革除衙署积弊案》《废除就地正法案》《筹办城镇乡地方自治案》《筹筑惠潮铁路案》、《禁绝一切赌博案》等提案。同年加入同盟会。他利用咨议员合法身份,借议坛开展反清活动,策划武装起义。1910年参与革命党人在广州发动新军起义,失败后,去香港参加“暗杀团”,1914年4月广州起义,他任统筹部编制课课长兼调度课副课长,为推翻清廷立下汗马功劳。11月与丘逢甲等被推为代表,赴沪参加各省咨议局联合大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在惠阳淡水组织民军发动起义,与邓仲元将东江各路民军组成“循军”(粤军前身),任总司令。随即光复惠州,建立新政。同年11月17日,广州各界代表补推他为副都督,遂率部“循军”一万多人抵达广州,开始进入广东军政统治。在全权代督广东20余天和以后接受胡汉民委任为广东警卫军总司令、广东总靖绥处经略使(1912年4月)、广东护军使(1912年2 月)期间,他大力振兴实业,费力开展城乡建设,鼎力兴办文化教育,提高军队素质,加强社会治安,参加拒蒙运动,严厉打击黄赌毒。1913年6月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广东都督,7月18日宣布广东独立讨袁,失败后逃往香港转赴新加坡。1915年4月,与李烈钧等组织中华水利促成社;12月回广东东江,发动驻军和组织民军起义,参加讨袁斗争。1916年春,在惠州附近马鞍粤军总司令部,任总司令。袁世凯死后,宣布拥护北京政府;8月25日,刚被国会非常会议举为军政府大元帅的孙中山,任命他为军政府第一军总司令。12月入北京,被北京政府授予“定威将军”,领陆军上将衔。1917年7月,以“护法”为旗帜回粤参加护法运动,同年12月率领被孙中山称为“今日南方为护法而战之真正爱国陆军”的“援闽”粤军奉命援闽,1918年1月,兼任惠潮梅军务督办,击败福建督军李厚基非洋军后在漳州扩编整训,任粤军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并建立闽南护法区。在“建立新社会”、“提倡新文化”的口号下,整军治武,刷新政治,创办《闽星》半周刊和《闽星日刊》,宣传社会主义,建立享誉中外“漳州政绩”——发展教育、推广新学、进行市政建设、繁荣市场、选派学生赴法留学、革除旧风俗,为闽南的护法区赢得了“模范小中国”的美誉。1920年5月5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委任他为陆军部长、内务部长、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他热心推行地方自治、司法独立,禁烟禁赌,大力发展经济,致力于把广东建设为全国模范省。他广致人才,聘陈独秀为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派学生赴日本留学。以“粤人治粤”为号召,致力于整编军队和经济文化建设,定广州为市,任命孙科为市长;他又着意经营家乡,设兵工厂,开发汕尾口岸、发展对外贸易,任命彭湃为海丰县劝学所长(教育局长)。1921年6月任援桂军总司令,进军广西,攻占广西全境。时称“两广都督”。后来因主张“联省自治”,力主孙中山暂缓北伐,与孙中山的政见不同而产生裂隙。1922年6月,其部下叶举在广州发动武装616事变,他虽力阻但还是受到牵连,由“革命的马前卒”变成“千古罪人”,从此与孙中山分道扬镳。1923年被孙中山组织的讨逆军击退,退守东江。1925年所部被黄埔军校为骨干的革命军击溃。后移居香港。

1925年10月10日,在中国致公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炯明任第一任总理。1931年10月10日,他在中国致公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继续当选为总理(主席)。

1933年9月22日,陈炯明在香港病逝。1934年4月棺柩归葬广东惠州西湖紫薇山,受到惠州人民夹道迎接。著有《中国统一刍议》《重光楼诗稿》《中国统治生产》(未完稿)等传世。

陈炯明的一生是五彩缤纷、富有传奇式的一生,也是极具争议的一生。但总的来说,这位历史少见的“立德立功立言”者,曾统军十万,叱咤风云、驰骋疆场,威震华南、名扬天下的一代英豪,功远大于过,尤其他在位时生活俭朴,廉洁自律,不二妻室,不蓄私财,最后因为家贫吃不起早餐,竟因饿急了在街边小贩处买了一串不干净的糖串马蹄充饥而不幸染疾而死,确实值得人们的敬仰、怀念。

第二位:第二届总干事(主席)——陈演生

陈演生(1875年—1952年8月),原名汉生,海丰县(今属汕尾市城区)红草镇西河西门村人。清末秀才,20世纪初留学日本并参加中国同盟会,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在广州、新加坡等地参加过倒袁运动。

1918年至1920年,陈演生在粤军总司令部任政务处长。1921年任广东电政监督,后在香港开设当生隆糕粉厂。任“旅港海陆丰同乡会”会长。抗战胜利后,对海陆丰游击队及民主事业予以赞助。

1933年9月,陈炯明逝世后,陈演生任中国致公党总干事(相当主席),担任时间长达14年。

1946年,中国致公党总部在香港成立,陈演生是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1947年,在中国致公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陈演生当选为中央常委兼秘书长,协助陈其尤主持致公党总部工作。

1949年,陈演生应邀出席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他被任命为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委员。

1950年4月,陈演生当选为致公党第四届中央主席团成员(当时没有设副主席,他列中央主席团成员第二,相当第一副主席)。

1952年8月14日,陈演生在香港病逝。

第三位:第三届副主席(主持全面工作),第四、五、六届主席——陈其尤

陈其尤(1892年—1970年12月),海丰县海城镇东笏社人。1910年在广州博济医学堂读书时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以学医作掩护经常为同盟会完成各项任务。积极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和惠州起义。辛亥革命成功后,政府因他对革命有功,于1913年资送他赴日本中央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1916年学成回国后在北京政府财政部任职,1917年冬在陈炯明统率的粤军司令部任机要秘书。后任东山、云霄两县县长,国民党政府驻香港中央特派员。1930年调任海关监督。

1931年,陈其尤在香港加入中国致公党并参加致公党第二次代表大会,被选为致公党中央干事委员会负责人之一,成为该党中央领导人之一。抗战初期,作为蒋介石私人代表被派驻香港,后因揭露财政部长孔祥熙做军火生意的黑幕被蒋撤职,囚禁于贵州息烽集中营。1941年获释后赴重庆。在重庆期间,广泛接触进步人士和中国共产党,逐渐倾向革命。抗日战争胜利后,回香港,他与陈演生、黄鼎臣、伍觉天等人在香港致力恢复致公党的活动,1946年,国民党政府企图拉拢致公党为其所用,遭他等人严正拒绝。

1947年5月,陈其尤当选为中国致公党第三届中央副主席。

1948年8月,陈其尤代表致公党与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及无党派人士100多人在香港联名通电,响应中共中央“五一” 号召,拥护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同年11月,与郭沫若等20多人,在中共地下党的护送下,秘密离开香港到东北解放区。代表致公党向毛泽东、周恩来表示要为民主、建设新中国作出贡献。

1949年9月6日,陈其尤作为中国致公党代表参加全国政协筹备工作,参与起草政协组织大纲。同年9月21日,他和陈演生两人作为致公党代表,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解放后,历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致公党第四届中央主席团成员等职。

1952年11月,陈其尤被选为中国致公党第五届中央主席。

1956年4月,在中国致公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上,陈其尤继续当选为中央主席。

陈其尤还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1970年12月,陈其尤在北京逝世。

第四位:第七、八届主席——黄鼎臣

黄鼎臣(1901年—1995年),又名劈寰。海丰县海城镇人。小学毕业后考上海丰中学,后辍学当药店学徒,1918年考上插班生。

1923年考取日本医科专门学校,1927年组织成立社会科学研究社,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毕业并获医学学士学位。后又到东京帝国医学院附属市立养育院进修。留学期间,经常参加留日学生集会、游行并被捕。济南惨案引起中国留日学生愤慨,在东京成立反日大同盟,任组织委员会主任,被便衣警察逮捕谴送回国。回国后任该会上海分会主任委员,8月参与组织上海反帝大同盟。被判刑六年二个月。1932年10月获释,党组织安排他挂牌行医作地下工作,到澳门挂牌行医,并帮助致公党工作,后到广州、桂林、昆明等地行医,1940年抵渝行医,任新华日报社医药卫生顾问。

1946年,黄鼎臣应陈其尤邀请去香港,参与改组中国致公党、任中央常委兼组训部部长。1949年3月北上解放区,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加起草《共同纲领》。后任卫生部医政局局长、医疗预防司司长,中国防痨协会理事长,全国侨联副主席等职。

1952年11月8日至17日,中国致公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黄鼎臣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常委。1954年9月,他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参加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12月21日,他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参加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

1979年10月,黄鼎臣被选为第七届中国致公党中央主席。

1983年11月,黄鼎臣继续当选为第八届中国致公党中央主席。1984年6月24日至8月13日,他率中国致公党访问团出访了菲律宾、加拿大和美国。1987年9月11—19日,他率团赴牙买加,参加牙买加洪门致公堂一百周年盛典,回国途中还顺访了纽约洪门致公堂。1988年12月和1992年12月被选为中央名誉主席。

黄鼎臣建国后一直担任全国政协常委。他一贯关心家乡建设,曾审定彭湃纪念医院设计图案,1987年11月回海丰参加海陆丰苏维埃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

1995年,黄鼎臣在北京病逝。

第五位:第七、八届、九届副主席——伍觉天

伍觉天(1910年9月—2007年11月30日),又名启元。生于海丰县海城镇(祖籍梅县)。

伍觉天早年在海丰县读小学。1923年到沙捞越(当时的英属北婆罗州,现归马来西亚管辖)读书。1928年在沙捞越金矿区任技术员、工程师。1933年5月从马来西亚移居香港,在华侨企业公司任工程师,积极从事抗日民主活动。1935年秋到成都,与友人创办《时事周刊》,参加反对日本侵华的斗争,1936年12月后任四川粮食调整委员会干事,四川建设厅技正,四川华懋公司襄理,康宁公司工程师、副经理,四川蜀和公司副经理,川盐银行专员,西康省(现四川省西部)政府视察员。1946年5月后任懋康公司驻广州办事处主任,积极从事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民主运动,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6年他加入中国致公党后,抵港与陈其尤、黄鼎臣等参与改组中国致公党工作,为恢复中国致公党活动做了大量工作。1947年4月后任中国致公党“三大”中央常委及组训部副部长。

1949年10月,伍觉天受中国致公党香港总部指派随中国共产党华南分局统战部回内地迎接解放军解放广州,为保证广州的平稳过渡做了大量的工作。后任广东省交际处科长。1950年4月后,任致公党中央常委、组织部副部长,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秘书长(兼),广州市体委副主任。1952年秋,他到致公党总部机关工作,主要负责与海外和香港成员的联系和筹备中国致公党的“五大”。1953年7月,随中国致公党中央迁居北京。1953年秋,他作为中国致公党代表之一赴朝鲜前线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1956年3月,他参加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团,赴藏祝贺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配合代表团宣传民族平等、友爱、团结的民族政策,为西藏的稳定作出了贡献。上世纪50、60年代,东南亚排华事件相继发生后,他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归侨家庭的具体情况,协助国家做好对归难侨的安置工作。因此被广大归难侨誉为“归难侨的贴心人”。

1977年1月,伍觉天被任命为中国致公党中央临时领导小组成员和中国致公党广东省临时工作组负责人,同时负责中央及广东地方的中国致公党组织恢复工作。随后,他不辞劳苦,奔走在福建、广西及南粤大地,为致公党恢复和发展组织呕心沥血。

1979年10月,在中国致公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上,伍觉天被选为中央第一副主席。1980年10月兼任广东省致公党省委主委。1982年,在他积极筹备联系下,以美国洪门人士组成的一个大型代表团访问我国。1983年11月,继续当选为第八届中国致公党中央第一副主席。

1987年11月,伍觉天率中国致公党中央代表团出访澳大利亚,参加澳大利亚洪门民治党墨尔本总支部成立90周年庆典。同时,拜会悉尼洪门致公总堂。1988年9月,他率中国致公党中央代表团出访加拿大,出席了加拿大洪门民治党温哥华支部成立100周年、《大汉公报》创刊80周年、温哥华达权支社成立70周年的“三庆”大会。访问团顺访美国纽约、旧金山、夏威夷,拜会洪门人士,访问历时2个月,是改革开放后致公党与海外洪门和侨团最大规模的一次交往活动。

1988年12月,在第九届中国致公党全国代表大会上,伍觉天再度当选副主席。

伍觉天还是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三届广东省人大代表,第三届广东省政协常委,第四届广东省政协副秘书长,第四、五届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第三、四届广东省侨联副主席。

2007年11月30日,伍觉天在广州逝世。

第六位:第七、八届副主席——伍禅

伍禅(1904年年8月31日—1988年12月),又名伍赞天。笔名陆少懿。生于海丰县海城镇(祖籍梅县)。1926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1931年回国,在福建、广西等地中学任教,后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宣传抗日反蒋。1932年与巴金等人创办“佛雷达姆”刊物。1934年与吴朗西、巴金等共同创办《文学刊物》。抗日战争爆发后,前往马来西亚,在石陇门、古晋等地从事教育工作,任华侨学校校长,《沙捞越日报》编辑,粮食公司经理。后赴沙捞越从事华侨文化教育工作,1942年秘密组织西婆罗洲反日同盟,被选为主席。

1950年初,伍禅与古晋部分爱国华侨联名致电毛泽东、周恩来,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1952年因从事爱国活动,被英殖民当局驱逐岀境,返回祖国,回国后在广州中山医学院任职。

1956年,伍禅加入中国致公党,后任中国致公党中央组织部主任秘书,致公党北京市委主委、全国侨联委员。

1979年10月,伍禅在中国致公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上,伍禅当选为中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

1983年12月,在中国致公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上,伍禅再度当选副主席。

伍禅还是第一至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华侨委员会委员。

1988年12月11日,伍禅在北京病逝。


(根据各种资料编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