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诗人-湖畔诗人汪静之

2024-01-14 10:47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讲好中国文化#

汪静之,男,原名汪立安,字静之,号情芝、情痴。1902年7日20日,生于安徽省绩溪县上庄镇余川村,现代著名作家、诗人、教育家。农工党成员,浙江省文联委员和中国作家协会浙江分会顾问。

湖畔诗人汪静之

汪静之

早年求学于屯溪茶务学校,1921年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受“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影响,1921年下半年,与潘漠华发起成立由柔石、魏金枝、冯雪峰等参加的,由叶圣陶、朱自清为顾问的“晨光文学社”。1922年3月,与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等组织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新诗团——湖畔诗社,出版四人合集《湖畔》。

湖畔诗人汪静之

蕙的风

1922年8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诗集《蕙的风》,收入《西湖小诗》、《我俩》、《过伊家门外》等诗作100首,是汪静之从17岁到20岁的作品,主要内容多为赞美自然、歌咏爱情。如《我俩》、《礼教》批判封建礼教的吃人行径;《祷告》、《在相思里》表达了对爱人的深切思恋;《愉快之歌》、《恋爱的甜蜜》表现爱情的甜蜜幸福。

在全国掀起巨大反响,胡适、朱自清等均给予很高评价。对于当时封建礼教具有更大的冲击力,向旧社会道德投下一颗猛烈无比的炸弹,在我国文艺界引起一场文艺与道德的论战。

湖畔诗人汪静之

王静之

1926年秋在芜湖一所中学执教。

1926年10月,经郭沫若介绍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编纂,次年任《革命军报》特刊编辑兼武汉国民政府劳工部《劳工月刊》编辑。

1928年至1936年在上海、南京、安庆、汕头、杭州、青岛任中学国文教员及建设大学、安徽大学、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在抗战时期,担任国民党中央军校广州分校国文教官。

湖畔诗人汪静之

蕙的风

1947年8月任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1952年调北京人民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部任编辑。

1955年调中国作协,其后,一直担任湖畔诗社社长。

湖畔诗人汪静之

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从左至右),1922年杭州

1956年,汪静之被聘为中国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此后,他一直生活在西子湖畔。

1992年湖畔诗社纪念馆在杭州开馆,此前的1986年6月间,陈云同志及胡耀邦同志先后题写“湖畔诗社”匾额和“湖畔诗社纪念馆”匾额。

湖畔诗人汪静之

汪静之和符竹因,1923年杭州

1996年10月10日,汪静之在杭州逝世,享年94岁。遵照其与夫人符竹因合订的遗嘱,他的骨灰被撒在西湖孤山和灵峰的梅花树下。

著名诗人贺敬之在唁电中这样评价汪静之:“汪静之同志是我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先行者,为中国新诗和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湖畔诗人汪静之

六美缘

主要作品:《蕙的风》、《耶苏的吩咐》、《翠黄及其夫的故事》、《鬻命》、《寂寞的国》、《人肉》、《父与子》、《作家的条件》、《诗歌的原理》、《李杜研究》、《爱国诗选》、《爱国文选》、《诗廿一首》、《天亮之前》 、《没有被忘却的欣慰》、《六美缘》、《涟漪讯》等。

湖畔诗人汪静之

汪静之

附:《蕙的风》

是哪里吹来

这蕙花的风——

温馨的蕙花的风?

蕙花深锁在园里,

伊满怀着幽怨。

伊底幽香潜出园外,

去招伊所爱的蝶儿。

雅洁的蝶儿,

薰在蕙风里:

他陶醉了;

想去寻着伊呢。

他怎寻得到被禁锢的伊呢?

他只迷在伊底风里,

隐忍着这悲惨而甜蜜的伤心,

醺醺地翩翩地飞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