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一卡通-交通文旅就医等均可使用,社保卡如何实现居民服务“一卡通”?

2024-01-13 13:47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12月26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在石家庄签署《京津冀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合作框架协议》,三地将实现社保卡在政务服务、社会保障、交通出行、文化体验、旅游观光、就医购药等领域“一卡通行”。

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是怎么回事?目前应用情况如何?

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

自1999年在上海首发后,社保卡已经实现三次升级,目前在用的主要为具有金融功能的第二代、第三代社保卡。据人社部数据,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已达13.79亿人,覆盖97.7%人口和所有地区,其中98%的社保卡均具有金融功能。自2018年开通电子社保卡服务以来,9.31亿的群众已在手机中领用,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达66.0%。这张名为“社会保障卡”的卡片,已经被国民广泛使用,并且在社会保障服务之外,承担了更多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2020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作出“要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的重要指示要求。

2018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贵州闯新路等指导文件中,均提出建立(形成、推广、完善)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2021年底,中央网信办印发《“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进一步提出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有关要求。

多省份也出台地方性法规为社保卡“一卡通”建设提供法治保障。2019年11月29日,海南省出台全国首部社保卡“一卡通”地方性法规《海南省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服务管理条例》(202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强化社保卡“一卡通”的整合替代,构建用卡安全体系,为逐步实现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多卡合一、一卡通用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2022年5月31日,江西省出台全国第二部社保卡“一卡通”地方性法规《江西省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条例》(2022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推动各类民生卡证(码)整合、补贴资金进卡,促进跨领域、跨行业、跨层级集成应用,为逐步实现政务服务、居民服务、社会治理等全方位、多领域“一卡通”,满足群众便捷居民服务需求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2022年9月下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开展区域协同立法,同步出台《推进长三角区域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规定》(2022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用法治方式促进长三角区域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实践创新的现实需要,为建立长三角区域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2022年11月25日,湖北省十堰市出台全国首部地市级社保卡“一卡通”地方性法规《十堰市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服务管理条例》(2023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人社领域全面普及人社服务“一卡通95项应用已开通用卡

2020年1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便民服务创新提升行动方案》(人社部发〔2020〕83号),提出在2022年底前推动人社系统“全数据共享、全服务上网、全业务用卡”的目标,形成全国社保卡“一卡通”应用目录清单160项(包括人社领域95项,其他民生领域65项)等。2023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数字人社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人社部发〔2023〕34号),提出积极推广居民服务“一卡通”,将社保卡作为政府民生服务的基础性载体,实现人社领域全面用卡,推行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等。

目前人社领域95项应用已普遍开通用卡,群众持实体卡或者电子卡扫码即可快捷享受,比如青年人办理参保登记、享受就业服务,中年人参加职业培训、办理社保关系转移,老年人进行待遇资格认证、社保权益查询等,都可以线上线下“一卡办”。

据统计,人社领域社保卡使用最多最频繁的应用有两类。一是就业类,如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就业失业登记信息查询、就业创业证、职业介绍、享受就业扶持政策申请、就业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申领等。二是社保类,如个人参保登记、个人参保信息查询、个人参保证明查询打印、社保个人权益记录查询打印、社保关系转移接续、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养老、失业、工伤等各项待遇申领、工伤医疗费结算等。

全国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体系初步建立

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开展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试点方案》(国办函〔2022〕38号),提出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东、海南、重庆、四川等9个省(直辖市)和河北雄安新区开展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试点工作,在国务院办公厅统筹领导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12个部门开展试点工作,今年初已完成试点工作并进行总结。

通过多年努力,全国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体系初步建立,各地区成立了“一卡通”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跨部门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初次形成,以长三角、川渝为代表的区域“一卡通”初具雏形,交通、文旅等领域“同城待遇”初见成效,形成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做法和应用模式,越来越多的民生服务事项加载至社保卡上。如长三角地区统一办理事项54个;川渝地区通过“人社合作服务专区”提供31项服务,并共建阅读书房;海南、广东联合发行“广东爱海南旅游年卡”。

同时,各地普遍通过实体社保卡实现本地就医购药和跨省份异地就医结算,9个省份的81个地市通过电子社保卡实现就医购药,通过电子社保卡为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和所有省级政务服务平台提供扫码登录及身份认证服务,31个省份的307个地市通过社会保障卡发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28个省份的248个地市实现持社保卡乘坐公交地铁,30个省份的部分地市实现凭社保卡借阅图书(277个地市)、进博物馆/展览馆(235个地市)、公园入园(205个地市)、景区购票(203个地市)。

此外,各地积极推进社保卡服务于老年人、残疾人。还有一些地区推进酒店住宿、公积金、财政工资领取,以及生态环保碳积分、以工代赈劳务报酬发放、“敬老通”“特约商户”等特色创新应用,让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感受和体验。

新京报记者 叶红梅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吴兴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