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服务国计民生 为人民而设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校五十周年
2024-01-13 13:09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次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始建于1973年,如今已走过了五十年的发展历程。对于从12世纪到21世纪的大学历史而言,五十年或许只是沧海一瞬,对于中华民族工艺美术文化传承的浩荡文脉、造物设计塑造生产生活的磅礴历程而言,五十年也只是须臾之间,但在中国当代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进程中,在中国现代化的设计转型过程里,在民族悠久文化传统的延续与新兴生产生活方式的冲突融会中,在一所学校的坚守与成长、奉献与追求、光荣与使命里,五十年——坚实而厚重、深刻而隽永,承载了时代的巨流在汹涌澎湃间成就的教育热血与潮流,探索出守护与革新、深耕与开拓最执着的道路,不断积淀并续写着教育与人生交织、意蕴深远的大学精神。
工艺美术教育的历史缩影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校五十年,先后经历了1973年至1981年初建、1982年至1991年创业、1992年至2002年发展以及2003年至今全面提升几个阶段。从学校的创办、更名、改制到升级发展,每一个关键节点都包含时代浪潮的推动和工艺美院人的奋斗,一部工艺美院的办学史就是当代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史,是工艺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奋斗史。
继20世纪50年代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及高等院校工艺美术系、地方中等工艺美术学校相继建立后,中国当代工艺美术教育初具规模,1973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发展工艺美术生产的第46号文件,提出“发展工艺美术生产,不仅为丰富国内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所必需,而且是扩大外贸出口,换取外汇,支援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大力增加生产”,要求“工艺美术院校和科研机构要适当恢复”。政策出台前后,因此成为中等工艺美术教育的恢复期,一批工艺美术学校陆续复办,新的工艺美术学校进一步兴办。1973年6月,济南市二轻局决定成立济南市工艺美术技工学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由此创建。70年代后期,国家中等工艺美术教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全国复办和新办了一批工艺美术学校,同时丰富专业设置,在传统手工艺专业基础上增设装潢美术、日用品造型等日用工艺美术设计类专业。1977年9月,经山东省计委批准,济南市工艺美术技工学校改制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学校。这一时期,作为中等工艺美术学校,关于工艺美术的办学探索突破历史上师徒相授模式,开创面向工艺美术行业培养技术力量的新道路。随着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传统工艺品生产出口进一步发展,工艺美术国内市场也不断壮大。1982年召开的全国工艺美术教育会议提出,中等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还不能适应发展需要,要进一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工艺美术教育体系。1982年6月,山东省教育厅、二轻厅申请提出,省工艺美术生产在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工艺美术的设计力量薄弱,建立工艺美术高等学校十分必要。同年9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省工艺美术学校更名为山东轻工业学院工艺美术分院,实现由中等专业教育向高等专业教育的提升,并由此成为山东省高等工艺美术教育的开端。经过十年艰苦创业、深耕发展,1992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建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创建和升格发展初期,具有计划经济和行业教育特点,是中国当代工艺美术行业、经济发展需求的回应,在办学历程中始终蕴含国民经济、民生发展与工艺美术行业、工艺美术教育的内在联系,体现了中国当代工艺美术教育兴起的动因和契机,同时包含几代教育工作者不懈地努力和追求——随时代而动,应社会之需,为行业培养人才,为工艺美术事业积聚力量。国家工艺美术经济的持续发展,山东磅礴厚重的工艺文化如同沃土,孕育滋养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这颗教育的种子,抽枝长叶,栉风沐雨,成就桃李芳菲。
20世纪80至90年代,国内的现代设计思潮愈加热烈。90年代,工艺美术行业改制在经历阵痛的同时转向新的发展阶段;全国设计教育开始规模化发展,作为一所“工艺美术”冠名的高等院校,面临社会经济、高等教育的一系列变革,其中也包括学科专业上,1997年、1998年“工艺美术”在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上被取代,以及2012年“工艺美术”专业的恢复。机遇与挑战并存,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坚持对工艺美术文脉与现代设计发展的坚守与融会,并非将“工艺美术”与“设计”的关系视作对立冲突、非此即彼,而是作为互补融通的存在,从工艺美术教育向艺术设计教育拓展,遵循学科专业规律并与行业产业紧密互动,使工艺美术教育到设计教育的转型是坚守中的拓展,而非矛盾激化、非此即彼的替代,形成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的学科专业生态化衍生,推动传统工艺美术作为资源的跨界发展和创作设计实践中民族风格的形成。学校从1992年仅有染织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和工业造型设计3个本科专业,到2002年已发展建成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雕塑、绘画、动画、戏剧影视美术、摄影、广告学、艺术设计学、美术学等11个本科专业,2006年撤系建院,进一步奠定了今天的发展规模,并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2年,学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进入“山东省名校工程首批立项建设名单”,如今已形成设计学为主导、美术学为基础、相关学科为支撑、传统工艺美术为特色的学科专业布局,“设计学”成为山东省高水平学科“高峰学科”建设学科,学校获评“山东省2017—2023年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这个成长与提升、拓展与深化的过程体现了对学科专业内涵的深入把握,中国的工艺美术教育与设计教育融会共生,不仅与相关行业、产业联动,更在经济社会变革发展中续写民族的造物设计文脉。
中华造物文脉的教育传承
作为新中国建设发展中诞生、成长起来的工艺美术学院,学校在半个世纪以来思想文化的交流演进中始终坚守对于中华传统造物文脉的守护传承,古之造物与今之设计,其中贯通的是民族的生产创造、生活热情、审美理想、人生追求,有形的造型语言与无形的风格气度、可实现的便捷功能与可感知的共同记忆等等,需要以鲜活的形态存续在今天乃至未来的生活中和人们的心灵里。学校以发展的教育视野推进传统造物文脉的教育传承,工艺美术不只是工巧才奢的宫廷工艺或特种工艺,不只是师徒相承、父子相传的封闭传承,也不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以传统陈式建造特定形态的物质世界,而是带着最真实的生活气息、最质朴的人生理想、最寻常又打动人心的物事人情的物的文化、人的文化,学校以民艺作为传承发展的出发点。
学校于1987年成立“民间美术研究组”和“民间工艺美术研究组”,有针对性地制定民艺教学计划,将设计人才培养重点放在拓展文化视野、培育民艺感情、传授实践技能上,使学生真正了解自己和自己的民族,既不盲目地学洋而崇洋,也不片面地论古而泥古,在接触感知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过程中,实现“知所从来而思所向往”,不断发掘探寻思想的源泉、情感的纽带、创作表达的语料库、审美体验的共鸣点,在具有实践驾驭能力的基础上,使其设计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芯”和生长点。
在艺术创作中,学校师生汲取传统养分,扎根现实生活,由艺术之象与境、言与意的表达与塑造中实现有传统之根与时代之魂、体现时代审美理想和中国美学精神的创作,在全国美展以及国内外艺术大展中取得优异成绩。在理论研究中,学校组织专业力量,综合运用田野调研和文献梳理的方法,先后开展民艺生态调查、民艺与乡村母体相关联的“手艺农村”调研,以及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民艺生存与发展研究,坚持将民艺放在社会发展的现实与历史进程中,通过以物见人,并由社会人心重塑物形事态的方法,研究中国的民艺、民艺里的中国,取得了一系列实证性的研究成果,并就民艺学的学科建设、理论体系、话语体系等展开研究,形成《民艺学论纲》《民艺学概论》等理论成果。将民艺作为民众的、民间生活的艺术,相关科研工作形成关注人的主体、还原社会现实、在翔实的田野实证基础上开展艺术理论研究的方法和路径,并突破书斋和理论的阈限,持续对民间文化生态、技艺、物品进行发掘整理、收集研究、抢救保护,使原生态的民艺之物、民艺之艺、民艺之民成为相关教学科研的重要出发点。
发现美、传播美,学校于1998年设立“中国民艺博物馆”,形成中国民艺生活档案的体系化展示。不仅是中国民艺的“物的体系”展示,也是对寄寓于物的传统民间生活方式的实景化展示。其中蕴含的人情事理、记忆经验、生活的韵味、美的光辉等,只有还原与沉浸才能更深入、全面地感知和理解。民艺博物馆自成立以来,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艺术创作和面向社会公众的文化传播中发挥了深远影响。应该说,中国的工艺美术不仅是农耕时代的造物方式,与民众的衣食住行、日常起居、民俗民风以及社会经济文化、国力消长紧密联系息息相关,实用的品格、理性的态度、审美的精神,作为手艺所包含的人性、个性、创造性,在今天乃至未来,也具有艺术人文、民生经济、学术文化等永恒的价值;中国的工艺美术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从来没有拒绝外来文化影响,也从没有囿于外来影响而失去民族性,以博大开阔的气度和创造力成就了历史上世界民族之林的文明高峰,在今天以及未来,还将在设计、创作、生产生活中发挥有形或无形的作用,经由设计之路而服务生活、服务社会。
设计服务社会的坚实探索
设计,不仅仅是创意的物化、消费的驱动,更是生活的建构、社会发展命题的探索与优化。设计求是,设计务实,设计致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致力探索实践设计人才的培养之道和设计服务社会的应用之举,不仅在20世纪70到80年代的计划经济体制中为工艺美术行业培养输送了大量人才,以专业人才培养支持经济文化发展,而且在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扩展等新的格局中始终坚持应用与实践的定位,不为“升格”而向学术型、研究型的办学定位转化,坚持艺术与设计人才的教育逻辑,在学位层次、学习经历上构建“立交桥”式的衔接体系,坚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实践人才培养规律,反对“纸上谈兵”“孤芳自赏”的设计,以“创新与实践教学体系”为核心,以“假期课堂”“市场调查”“产教融合”等多种形式,使师生深入社会生活,了解人民生活和审美的需要,完成设计以及设计品的社会职能,使鲜明的设计理念、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成为“为人民而设计”的有力支撑。
几十年来,师生团队深入城市的产业一线,也扎根乡村田野,持续不断地观察记录、学习体验,了解产业前沿科学与艺术结合的路径,理解民间社会生产劳动、生活日用、装饰陈设、传统节日、人生礼仪、体育娱乐等构建的生活体系,把设计的根扎在生产生活的深处,并不甘做生活的旁观者,开展设计创意等志愿活动、公益服务和科研转化。以“手艺农村——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研项目”为例,于2006年正式立项,其研究基础则始于新世纪之初,在持续二十年的田野调研和设计服务过程中,对发展乡村手工艺促进脱贫致富,并进一步就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等提出了系统的建议策略,同时,从促进公平贸易、开展创意设计等方面对乡村手艺农户等进行帮扶,形成柳编、木作、印染、织造、陶瓷等一系列传统工艺的设计衍生产品,相关成果于2011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从民艺反哺民生的意义上作出探索和推广。同时,设计的赋能作用在城市工业、设计制造、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进一步发挥。近年来,学校以“山东手造”发展为着力点,发掘民艺的创意衍生价值,探索民艺资源作为“文化IP”的设计机制,突破对于传统工艺美术、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进一步从产业联动、科技融通、文化赋能的意义上理解“山东手造”,使丰厚的民艺积淀回归生活、回馈生活,成为文化的标识、情感的载体、创意的共鸣、记忆的纽带,实现文艺在当代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设计带动优秀传统文化破圈、突围,在衍生转化中形成新的形态,迎来新的受众,实现新的发展。近年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在“上海世博会”“青岛上合峰会”“北京冬奥会”等重大国际活动中,通过设计创意,以视觉语言展现文化形象,诠释发展理念,表达美学精神,取得了积极成果。设计形之于物,赋之以道,作为具体、直观、富有影响力和感染力的传播形式,往往更易超越文字语言的藩篱和文化差异,唤起认知上、情感上的共鸣,在构建和传播国家形象中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学校实施的创意项目还涉及农具设计、公共设施改造等,设计的意义是深刻而广泛的,融会在生活里就是一种温度、一种关于生活本质的体验,有待不断认识、发现和表达实现。教育有使命,设计有价值,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在“为人民而设计”的历程中,书写实践着自己的理想和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的不懈追寻
学风是世风的反映,学风又将成为世风的先导,大学的精神更能成就大学更深远的意义和价值。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是一所相对年轻的大学,是一所对接社会生产生活、讲求实践致用的特色院校,但几十年来积淀和传承了最真挚纯粹的大学精神。如果说“天工开物 匠心独运”的校训是一种思接千古远、胸怀寰宇宽的艺术与设计视野,是艺术与设计专业的师生在古与今、人与物、技与道之间贯通把握的引领,是一种旷达的理念和境界,那么,为办学发展无私奉献的教育人生则更彰显了超越世俗的纯真与虔诚,“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对于孙长林、张一民、朱铭、潘鲁生等办学发展史上的领导者、领路人来说,奉献更重于工作,身体力行、鞠躬尽瘁在于追求更高层次的真、善、美,并以之启迪带动后来者。
时代的风云际会,教育的坚守奋斗,当昔日应运而生的工艺美术学校在转型发展中大多踪迹难觅时,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坚实的步履中凝聚着几代教育人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大学是理性也是执着的热情,大学是兢兢业业日复一日的教习也是追求卓越的努力,何以立身?唯有自强,民族如此,学校亦然,艰苦创业,奋斗进取是永远的精神财富。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校园里,建有孙长林艺术馆和中国民艺博物馆,其中珍贵的古代陶瓷器、年画、汉画像石拓片和泥玩具系孙长林先生向学校捐赠的个人收藏品,涉及衣食住行用以及生产劳作的数万件民艺藏品是潘鲁生教授数十年抢救发掘收藏的捐赠。何以言志?如何育人?何为奉献?一件件珍贵的藏品,就是最好的回答。大学追求和弘扬真、善、美,超越言说而落实于行动,则更具有教育的感染力,深沉而又美好。年轻的工艺美院因此有着最坚韧的品格、最真挚无私的情怀,这样的大学精神还将温暖、滋养一代代艺术与设计的人才。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校五十年,是中国当代工艺美术教育的缩影,包含工艺美术教育与设计教育承继融会的历史与经验,蕴含外在产业发展、生活变迁与学科生态、专业规律与内在把握建构的办学实践历程,饱含对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永恒本质的探索和追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校五十年,践行中华造物文脉教育传承的使命,守护传统之根,涵养民艺之情,以传统的、民间的艺术为设计之源,走出了一条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交融共生的创意之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校五十年,心系时代,关切民生,以服务生活为己任,展开了设计服务社会矢志不渝的探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校五十年,几代学人以无私的奉献和教育的赤诚,书写了对于大学精神不懈的追求。五十年办学历史的回顾,既是由教育的历史更深入地把握规律,也是从一校之实更深刻地理解艺术与设计、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实践,理解教育中文化和精神的意义。岁月的长河浩荡,所有奋斗进取都将成为前进的基石,一所以特色求发展的大学还将在“为人民而设计”的征程中发出光和热,书写朴素踏实而又壮丽恢弘的篇章。(来源: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 2024-05-27[新闻热点]成都人社局(2023,这份答卷请查收)
- 2024-05-26[新闻热点]微信拉黑名单(微信怎么加入黑名单?微信黑名单怎么恢复好友)
- 2024-05-26[新闻热点]打差(租借还是越界?游戏租号平台争议背后)
- 2024-05-26[新闻热点]菜鸟(取快递变麻烦了菜鸟回应)
- 2024-05-26[新闻热点]武汉小区(武汉最新小区物业排名,前十后十是这些)
- 2024-05-26[新闻热点]爱的阳光(郭峰关晓彤携手百位明星 录制助残公益主题歌曲“爱的阳光”)
- 2024-05-26[新闻热点]户口本复印件图片(男方给不出40万彩礼,女方家长扣下了户口簿民政部给出办法)
- 2024-05-26[新闻热点]石倚洁(男高音石倚洁和钢琴家陈萨联袂向世界献上《我爱这土地》等中国经典艺术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