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精神-千年圆梦中绽放新时代贵州精神

2024-01-13 12:01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贵州日报

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邓迎香用12年“砍山凿洞”凿出一条“麻怀出路”,她挥锤抡钎,劈山修路,使全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被称为“当代女愚公”。

历时36年,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草王坝原支书黄大发,硬是带领着草王坝人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造出一条10公里的“大发渠”,结束了“滴水贵如油”的历史。

12年、36年,两个数字,两段故事。正是众多像邓迎香、黄大发这样的英雄人物,用奋斗创造人间奇迹,诠释着新时代贵州精神。

“十三五”以来,贵州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贵州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均实现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千年之变”。

新时代贵州精神,正是根植于贵州大地、反映全省人民意愿、激励全省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贵州人民代代相传的精神基因。

攻坚克难 弘扬新精神

贵州是一片孕育精神的沃土。过去,“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人文精神凝聚起广大群众同心干;二万五千里的红飘带,在这里留下了长征精神最耀眼的荣光;“三线”精神历久弥新……一块块精神基石,曾不断垒起贵州精神高地。

“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党的十九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干部群众的殷殷嘱托,为贵州精神赋予了新的内涵。

16个字,源于历史、基于现实、引领发展,汇聚起百川成海的磅礴伟力——将“团结奋进”内化为强大精神动力,使“拼搏创新”成为发展价值新导向,让“苦干实干”成为干部群众工作作风,切实实现“后发赶超”的目标。

贵州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层次、根本性变化,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

贵州发展的成果,是贵州全省干部群众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实实在在干出来的。

全省4.5万名驻村干部、第一书记,11.2万名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帮扶干部扎根在脱贫攻坚最前线。

2019年“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发布仪式上,共400名先进事迹对外发布,涵盖扶贫、教育、科技、交通、水利、医疗卫生、生态环保等不同行业领域。

他们之中,有“只把他乡当故乡”的“第一书记”,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带富能手”,有“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开路先锋”……他们的相似之处,就是为改变贫困面貌而坚如磐石的毅力精神,也是为大家舍小家而感动岁月的赤子情怀。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五步工作法”抓具体抓深入,“六个坚持”“五个体系”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八要素”“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四个融合”“四个强化”助推大数据战略实施,守好“两条底线”、实现“两个同步”、推动“三大变革”、促进“四个提升”……作风过硬,方法精准,举措有力,决胜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捷报频传。

以非凡之精神和行动,完成非凡之事。在后发赶超中,全省上下形成了整体联动、协调并进的“系统工程”,“贵州战法”全力出击,推动贵州大地发生历史性巨变。

敢为人先 开拓新天地

事非经过不知难,贵州的“贵”,是可贵、珍贵。

历时20多年,“村魂”文朝荣领着海雀人向荒山要绿地,让瘦土出效益,苦干实干吃上饱饭,把极贫村建成了山清水秀、林茂粮丰的美好家园。他笔记里写着:“幸福不是天上来,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

麻怀以北20公里群山莽莽的大窝凼中,科学家南仁东耗尽了毕生心力,在此建成了大国重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接收着远达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

和文朝荣、南仁东一样顶着重重困难,敢为人先、创新作为的贵州人不在少数。曾几何时,贵州在人们印象中还是落后、贫穷的代名词,面临的困难更大,付出的努力更多。

如今,在新时代贵州精神引领下,广大人民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气质、工作作风、文化自信等方面发生了历史性的积极变化,为“十三五”贵州驶向蓝海提供了不竭动力。

5年来,各类脱贫攻坚的“贵州样板”被借鉴学习,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5年来,新发展理念在黔中大地熠熠生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获批建设并加快推进。

贵州山乡巨变,是从“洼地”“平地”再到“高地”的历程,是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均实现的“千年之变”。

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92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6.8%降至0.85%,建成7.87万公里的“组组通”硬化路,近200万群众搬出贫困大山。

贵州经济在连续多年高位运行基础上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39个季度位居全国前列,特别“十三五”期间,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

数字经济增速连续5年排名全国第一,“中国天眼”在射电天文领域领先世界20年,“霸占”全球桥梁排行榜前列的贵州高桥,制定行业标准的贵州钢绳……以“工匠精神”锻造卓越,“贵州智造”走出了国门。

水打山崖,风过林海。贵州的后发赶超跑出了“加速度”,新的火种在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已呈燎原之势。

新的征程 汇聚新力量

成绩得来不易,前景光辉灿烂。

已到朝枚之年的黄大发依然在操心村里事,修建学校,带领村民联合当地企业成立旅游和农业公司。

文朝荣的儿子文正友接过了父亲手中“接力棒”,将父亲种下的“第一片绿”变成了“如今瓜果飘香”。

全省各地,越来越多贫苦户主动申请“脱贫”“退保”,主动请缨“先富带后富”。脱贫攻坚激发出的精神力量穿越时空,引领着贵州各族儿女后发赶超、奋勇前行。

面对生死抉择,哥哥杜富国毫不犹豫喊出“你退后,让我来”,是当之无愧排雷英雄。疫情发生后,妹妹杜富佳作为湄潭县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主动请战“武汉告急,让我来”。

时代需要英雄,需要更多“让我来”精神。1443名队员,60余天战斗。从1月27日第一批医疗队星夜驰援湖北,到2月22日第九批医疗队出发,贵州援鄂医疗队展现的贵州力量,为新时代贵州精神注入新的内涵。

千年后,今日之变,也仅是贵州发展历程中的一小个片段。但精神的力量永不朽。贵州精神是贵州的“根”和“魂”,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依然是。

贵州人民将继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以高质量脱贫交出时代答卷,以高质量发展书写跨越篇章,让“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在千年圆梦中持续绽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曾书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