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中学(培养会“思考”的学生三门中学深耕课堂变革)

2024-05-26 23:01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推动教育转型、回归教育本原,上海自2011年起,启动“新优质学校”项目,引领普通公办学校探索变革路径。


不挑生源、不聚资源、不以分数排名为教育追求……一所所“新优质学校”的诞生,让“家门口的好学校”从愿景走向现实,有力托举起上海市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成为上海教育的亮眼名片。


自9月9日起,上海市新优质学校研究所、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新媒体平台“第一教育”共同推出“校长下午茶”节目每周六下午14:00,邀请9所新优质学校校长走进演播室,畅聊观念与实践,分享经验与成果。


在第三期节目(9月23日)中,上海市三门中学(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初级中学)校长秦娟走进演播室分享了学校高阶思维能力培养


什么是高阶思维能力?

有哪些培养方法和学习策略?

家长如何帮孩子培养高阶思维?


培养会“思考”的学生!三门中学深耕课堂变革



培养会“思考”的学生!三门中学深耕课堂变革

上海市三门中学校长秦娟(左)做客“校长下午茶”


2019年,杨浦教育学院60年院庆时,上海市三门中学(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初级中学,简称“三门中学”)的师生进行了一场数学教学展示。执教老师曾英为这堂课设计了4个问题及追问。其中有一个命题的反例难度很大,于是,曾英老师事先用几何画板画好反例,一旦学生画不出来就由老师呈现思考路径。学生能否做出来呢?在旁观摩的校长、数学正高级教师秦娟也捏了把汗。


但让校长秦娟和曾英都感到有些意外的是,学生们在探究活动中,打开了思路,不断提出新问题,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方案,最终不仅运用已有知识画出了反例,还给出了两种不同的思路。亲临现场的于漪老师也对这堂课给予了充分肯定。


培养会“思考”的学生!三门中学深耕课堂变革


这样的课堂在三门中学逐渐成为常态。近年来,三门中学的老师们深耕课堂变革,打破“满堂灌”的课堂模式,聚焦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堂上多了一群会“追问”的老师和会“思考”的学生。



开启“思维培育”研究,

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会“思考”的学生!三门中学深耕课堂变革


2014年上海市中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三门中学的“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存在明显短板。由此,三门中学老师们开启了对“思维培育”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教与学的有效策略,努力使课堂发生改变。



“高阶思维能力”这一概念出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他通常将识记、领会和应用作为低阶思维,分析、综合和评价作为高阶思维。高阶思维通常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



三门中学校长秦娟介绍,对于中学生来说,高阶思维在他们的创造性、反思力等方面会有体现,对孩子终身发展、综合素养的养成很重要。


比如,具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生们能主动学习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遇到问题不回避而是想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能大胆质疑别人甚至是老师的观点;能自信有创意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等等。


秦娟校长指出,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把知识嚼得很细喂给学生,日久天长就养成了学生思维的惰性和依赖性,非常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


培养会“思考”的学生!三门中学深耕课堂变革


想要教出学生们的高阶思维能力并非易事。这些高阶的思维能力更为抽象,是内隐的逻辑、思想、方法和意义。


如何帮助老师更好地撬动课堂教学变革?秦娟校长介绍,聚焦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课堂,必然要求老师从不同的“视角”切入,以评价撬动变革。


三门中学从“课堂观察”入手,确立了五维度课堂观察法。即教师问题设计维度、学生课堂互动维度、学生个体思维维度、课堂整体思维维度、课堂后测维度。


同时,研制了配套的课堂观察量表,确定了20个观察视角,58个观察点,打造了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课堂观察信息化平台,帮助老师们更好地探索课堂教学的改革。



会思考的学生,离不开“会追问”的老师



培养会“思考”的学生!三门中学深耕课堂变革


思维培育的课堂,表面上改变的是教师,本质上是要改变学生,要让学生养成问题意识,经历探究思考,提升思维品质。


课堂上,当一位学生回答对了问题,老师如果仅仅赞扬一句“你太棒了”,就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机。


在秦娟校长看来,这时善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老师们可以追问“你真聪明,大家都没想到,你是怎么想到的,你是从哪个点上想到的,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这是一次展示优秀学生思考路径的机会,还可以帮助其他同学加深理解。


“如果每节课都有这样的追问,那么你的好孩子会从两三个慢慢变成七八个的。”秦娟校长说。


培养会“思考”的学生!三门中学深耕课堂变革


在三门中学,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上成为会“追问”的老师,善于聆听学生的思考路径,引领学生一起刨根问底、找到每个知识点背后的逻辑,也让孩子们在相互倾听和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


在探索课堂变革过程中,三门中学特别关注对“关键问题及其追问”的设计,这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上升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那么究竟如何设计一个“好问题”呢?



结合老师们的实践,学校将关键问题及其追问的方法总结为“四层三向三级教学问题链”


“四层”是指单元教学核心问题、课时主问题、课时关键性设问、关键设问下的系列追问。关注的是学生系统思维培养。


“三向”关注到整堂课学生学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结论?得到这个结论后,如何应用于具体问题的解决,训练学生的思维整体性。


“三级”系列追问让老师设计问题时候关注学生思维的差异,对优秀学生、学困生和更多面上的学生给出不同的追问方式。


老师们通过“问题开放发散思维”“设计关键问题聚合思维”“关注追问迁移思维”等策略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宽度和深度。


此外,学校还为孩子们的思维锻炼提供了“工具箱”,帮助学生适应更高阶的思维训练。比如,“可视化学习”“小组探究活动”“问题化学习”等都是老师们在课上常用到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通过具象化的方式、同侪效应的影响和问题意识的引导,帮助学生在思维能力上“更上一个台阶”。


培养会“思考”的学生!三门中学深耕课堂变革



三大路径,让教师更懂“追问”



培养会“思考”的学生!三门中学深耕课堂变革


三门中学老师的追问是以展示学生的思维路径为主,问题多为开放性为主,这就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为此,三门中学通过三个路径提升老师的提问、追问能力。


一是把好“备课关”。三门中学老师们的备课有“五备”,即“备教案、备课件、备课堂组织形式、备关键问题、备关键问题下的追问”。教师从“关注教学内容”变成关注“学生的学习”,课堂由“教师主体”转为“学生主体”,由宏观上的“理念方向”变成“具体操作”,把学生思维引向纵深,将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的理念落到实处。


在探讨“关键问题”时,老师们还会发挥整个备课组的力量,尽可能梳理出所有学生可能给出的答案。“这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若有事先没梳理到的,马上作为备课资源进行收集,老师了解学生的思维也就越来越精准。”秦娟说。


培养会“思考”的学生!三门中学深耕课堂变革


二是学校形成了“一日研修”的日常教研模式。老师们“同课同构”,同上一门课,让参与的教师有种“货比三家”的感觉,在这种比较中,不少青年教师收获满满。


在教研中重点关注哪些关键点呢?学校探索了“四课、四点”的研修模式。即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在语文、数学、英语和理化等学科,围绕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四课”,针对教学过程中的“兴趣点、分层点、互动点、创新点”等“四点”开展一日主题研修,引导教师探寻培育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和策略,打造创智课堂。


三是课后复盘撰写课例。反思教学理想与实际教学之间差距的原因,寻找改进的策略,提出新的教学理想与设计,便于继续观察、分析与改进。学校发现教师适切的针对个体的追问,让学生的思维在解决关键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爬坡,需要思考的范围扩大了,情感体验的层次丰富了。其次,老师的追问帮助学生梳理出一个回答背后蕴藏的因果推理过程,培养了学生注重事实、注重依据的逻辑思维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三门中学的老师们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秦娟校长注意到,在课堂观察过程中,老师们开始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表现的分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思维培育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强化,孩子们的思维宽度和深度也拓展了。



提高孩子思维能力,家长如何做?



培养会“思考”的学生!三门中学深耕课堂变革


秦娟校长回忆,自己曾经教过一个数学只能考5分的初三男孩,通过她和孩子一次次耐心的指导和沟通,引导小男孩爱上了数学,最终中考考出105分的好成绩。“他妈妈特别激动,一出成绩就给我打电话。”秦娟校长说。


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也需要家校的携手共育。“这个过程中,我做得很正确的一件事就是把他的家长也拉进来,我们成为一个‘战壕’的‘战友’。”秦娟校长说。“家长要给孩子停下来思考的时间,不是一味地刷题,才能让孩子走得更远。”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高阶思维?


首先,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习不能死记硬背,要引导孩子不能就题论题。家长也要意识到,答案不是目的,题目后面的思想方法才最重要。因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知识所隐含的学科逻辑、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


其次,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梳理。一是对知识的梳理,不仅是一个单元的横向梳理,而且要还要有纵向的梳理,比如初三数学,可以梳理一下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有多少,证明角相等的方法,有几种?或是对学科思想方法的梳理,每一种思想方法使用的特征、常用策略等。


最后,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反思,不仅检查知识层面的弱点,也要关注自己思维层面的弱点。综合能力弱,多引导孩子从大处入手;逻辑推理不强的,多练练几何证明;多问问孩子为什么这样想、怎么想到的、还可以做,帮助孩子梳理思维切入点、思维路径,训练孩子思维的灵活性。



编辑:吴百欣

资料:第1教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