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西柏坡(原计划5年实际1年打倒国民党,毛泽东在西柏坡十个月如何运筹帷幄)

2024-05-23 08:58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1949年3月23日,随着解放军彻底肃清了华北等地的国民党反动势力,以毛主席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机关从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启程,前往北平。

对于这次中共中央机关的迁移,毛主席谦逊地称其为“进京赶考”。

就在数月以前,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主席所提出的战略方针是:

“要在5年左右,根本上打倒国民党”。

然而所有人都没有料到,这本就看似极难完成的任务,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竟然仅用了1年时间就完成了!

1948年5月,毛主席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入驻西柏坡;1949年3月,毛主席率领他们离开西柏坡。历时不过10个月的时间里,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被动转为主动;从劣势转为优势;彻底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总体战局,奠定了解放全中国的胜利基础。

那么,在这10个月的时间里,毛主席在西柏坡究竟是如何运筹帷幄,决胜解放战争的?

辽沈战役:力排众议,“关门打狗”

1947年11月,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河北石家庄。石家庄的顺利解放,意味着我党在华北的两大解放区终于合兵一处,进而与逐渐占据优势的东北野战军遥相呼应。

几个月后,毛主席、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到达石家庄平山县西柏坡,将其作为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驻地。

自1946年蒋介石全面挑起内战以来,我军在东北的局势便一路凯歌。及至1948年8月,在林彪、罗荣桓的带领下,东北野战军已经控制了东北95%以上的土地和超过85%的人口。

国民党虽在东北仍有重兵,并且掌控着华北与东北的咽喉山海关。但因为国民党东北司令卫立煌没有听从蒋介石的部署将主要兵力屯放在锦州,而是三分在了沈阳、长春和锦州三处,致使在东北的国民党军无法取得时时、细致的联络,物资供给也极为艰难。

值此我军占据地利与人和双重优势下,党中央决定在东北作为针对国民党展开决战战略的第一个战场。

然而,在针对东北国民党军三大据点的进攻顺序上,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却和党中央产生了分歧。

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认为,我军主力在长春附近,从东北战略区来看,由北向南逐个击破乃是最优选择。

但是,毛主席所着眼的却是全国的局势。东北战场,毛主席想要的,不仅是一场胜利,而且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胜利。

为此,自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发动以来,毛主席一直催促林彪暂放围困长春,集中兵力攻下锦州,使卫立煌部无法逃出东北,进而实现“关门打狗”的大歼灭。

但林彪一直犹豫不决,迟迟不肯将大部兵力调集南下。他在对毛主席的回复电报中,一直坚持己见,认为如果孤注一掷全力攻打锦州,不仅会受到沈阳和锦西的国民党军合围,还会遭受到华北傅作义部的支援围剿。

卫立煌

林彪的顾虑并非是错的,但对于国民党的了解和战局的掌控他是不及毛主席的。对于林彪的顾虑,毛主席直接回复,可不必担心华北傅作义部。

关于锦西与沈阳的围援问题,可以分出5个纵队,分别于塔山、黑山等地区阻击来援的国民党军。但这一切,都要建立在林彪暂撤掉长春城外的重兵基础上。

为此,毛主席先后给他发了20多封电报,严令他抽出兵力,只留1个纵队和7个独立师不让长春内的国民党军窜动即可。

10月10日,毛主席给东北野战军再度发去了电报,强调并坚定了东北野战军强攻锦州的决心。

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向锦州发动总攻。全歼锦州的10万国民党军,正式将东北与国民党隔离开来,关门打狗战术成功实施。

2日后,被围困多日的长春见到锦州的惨败,国民党第60军军长曾泽生率部起义,于21日和平解放了长春。

至此,东北野战军再无顾忌,收拢兵力全面向着沈阳攻去。1948年11月2日,东北野战军解放沈阳,辽沈战役以我方共歼敌47.2万余人的全面胜利而结束。

不过,彼时让蒋介石痛心疾首的,还不仅仅是东北全境的失守,毛主席另一个对其更为重要,打击也更为庞大的战略部署已经眉头展露。

淮海与平津:相得益彰,酣畅淋漓的大歼灭战

1948年9月24日,就在毛主席对于林彪的迟疑、踌躇寝食难安时,一封来自华东野战军粟裕的电报确实让他异常欢喜。

那日,就在毛主席还在思索着如何说服林彪放下顾虑,全力强攻锦州时,远在山东的粟裕为他带来了最好的“说辞”。

粟裕在电报上称,我军经过8个昼夜不间断地持续猛攻,已经攻克了国民党在中原最为依仗的重城济南,全歼济南的10万余守军,俘获了包括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在内的34名高级军官。随着捷报而来的,还有粟裕的及时建议“进行淮海战役”。

在辽沈战役总攻之地举旗难定之时,济南战役的胜利,对我军士气的鼓舞更是有着近乎定海神针般的功效。

在接到粟裕的战报后,毛主席激动地彻夜难眠,并立即找来了周总理商议接下来中原解放军的行动。

在看过粟裕的电报后,周总理也是十分兴奋:“济南的解放,对于蒋介石的震动必然十分巨大,此时粟裕他们士气正盛,若是命其趁势南下,再加上中原野战军的帮助,必能有所奇效!”

毛主席随后也是怡然大笑道:“没错,粟裕可是真能打嘞!既然现在东北战场牵动着双方的神经,我们就出其不意地在徐州再开他一处战场,让蒋介石睡觉都冒冷汗去!”

9月25日,经过中共中央的慎重考虑与商议,对粟裕复电:发动淮海战役,确实甚为必要。

随后,毛主席命令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秘密南下,直扑徐州。而为了迷惑国民党军,粟裕在山东特意大开十几部大功率电台,源源不断地向外发出指令,使国民党误以为粟裕仍在山东进行休整。

1948年11月1日,辽沈战役全胜在即,中央指挥部命令中原野战军以及徐州附近的地方部队与华东野战军一同进行淮海战役。

然而,粟裕接下来的举动却是让包括毛主席在内的中央军委尽皆大吃一惊。

淮海战役发起的时间,是经过中央军委、华东野战军以及中原野战军共同磋商定下的,定于11月8日晚间开始。然而,11月6日晚间粟裕便下令华东野战军发起了淮海战役。

先打后报,乃是军中大忌,更何况在此前粟裕还曾因为相同的原因遭受过中央军委的批评。但是粟裕却仍旧选择机断专行,其一是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粟裕已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其二是因为,粟裕心底坚信以毛主席的英明定会理解自己。

因为,就在11月5日,国民党军队在徐州召开了军事会议。济南的失守以及辽沈战役的惨败,使国民党军已经深深意识到战局的主动权已然易主。

江北防线已经岌岌可危,如若战线仍旧像以前一样拉得过长,长江必失。

加之,黄百韬部已经获悉我华东野战军与中原野战军已然合兵,为了不让黄百韬第7兵团的10万余人直接被吞,顾祝同同意黄百韬军团西撤至徐州,收拢兵力与我军展开最终决战。

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如若让黄百韬与顾祝同成功合兵,对于整个淮海战役的战局来说无疑是困难倍增。

为此,粟裕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当机立断,命令华东野战军的7个纵队即刻南下务必在黄百韬渡过运河之前围困住第7兵团。

经过一夜的追赶,华东野战军于7日追赶上了正在渡河的黄百韬部。战机稍逊即逝,粟裕下令对其进行围堵刚一照面便迅速歼灭了负责殿后事宜的国民党第7兵团第63和第100军83师。见已无法按时西渡大运河,黄百韬只能仓皇随着陇海线西撤。

11月22日,经过十余天的围追堵截,粟裕成功歼灭国民党第7兵团的10万余人,黄百韬兵败自杀。而粟裕之所以能够取得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大胜,当得益于毛主席的知人善任。

在粟裕没有按照既定命令提前发动淮海战役后,毛主席电复:

授粟裕临机专断权利,不必事事请示。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决策是英明的。粟裕凭借敏锐的战场嗅觉,以及过人的军事才华,在淮河战役打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歼灭战。

1948年11月28日,蒋介石下令徐州驻军有序南撤。毛主席敏锐地察觉到,蒋介石是准备放弃江北,全心回防江南。

介于全国解放的大局,毛主席当机立断,命令平津战役即刻发动。中原与华北的双线同时进攻,迫使蒋介石的南撤暂时搁置,只能先行布防。

12月4日,粟裕率领解放军将中原战场国民党最后的残部杜聿明所部30万人包围在了陈官庄。

朱德、邓小平等人认为正好趁此机会,一举歼灭杜聿明,结束淮海战役,但是毛主席却下令“暂时围而不打,至少两个星期内不采取行动”

很多人并不明白毛主席的此番决策,认为这样会延误战机,给杜聿明以喘息之机,但事实却是证明此举实乃天人之谋。

当时,平津战役已然发起,如果立即歼灭杜聿明部,那么在北平的傅作义就成了孤军。到时面对东北和中原的两面夹击,蒋介石必定会倾尽所有接走傅作义的数十万部队,以待与我军隔江而峙。

但是,如果仅仅是围住杜聿明,会给蒋介石一个错觉:我军的战略补给和兵力,并不能支撑同时发动华北和中原战场的大决战,让他误以为傅作义和杜聿明部还有着生还的可能,一时间不立即放弃长江以北。

12月11日,面对着平津战场所取得的巨大优势,毛主席如法炮制:为了不使蒋、傅“断臂求生”在孤注一掷地南逃,2个星期内采取“围而不打”的战略目标,特别是南口以西的国民党军据点,万不可全部打掉,以防南口之东的敌军不顾一切地逃跑。

对淮海与平津前线指挥部下达“围而不打”的指令后,毛主席开启了他全歼敌军的战略部署。

首先,命令山东军区调集一部分兵力,将济南附近的黄河与铁路堵住,防止傅作义部顺津浦铁路由济南逃亡青岛,经海路逃亡江南。

其次,命令华北军区抽调出一部分兵力,为防止平津战场的散兵溃逃,驻守在保定、石家庄、沧州一带。

在完成上述的布控后,毛主席开始采用“温水煮青蛙”的策略逐渐蚕食、分割北平与天津周边据点。

12月15日,东北野战军兵分两路,分别占领了南口、丰台、卢沟桥、采育镇、廊坊及黄村等地,17日攻占南苑飞机场彻底围住了北平城。

12月20日,东北野战军又相继攻克唐山、军粮城等地,将天津与塘沽切断往来。同时,东北野战军38、39以及49军入山海关,急速向着平津而来。至此,解放军将傅作义的数十万人马,分割、围困在了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等地,彻底断绝了其南逃之路。

1949年1月6日,在平津战场完成了对傅作义的“分而围之”的战略部署后,中原地区的解放军正式向杜聿明部发起了总攻。

此时,蒋介石终于是知道了毛主席的真实意图,但是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因为自己的贪婪而付出的惨痛代价。

1月10日,杜聿明所部被歼灭,杜聿明本人也被解放军所生擒,淮海战役宣告结束。

此时,傅作义已经是笼中之鸟,再也没有任何的机会,但其本人却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任凭解放军劝降也无动于衷。

1月15日,为了敲打傅作义,天津前线解放军向天津发动了总攻。

仅一天时间,便攻克了天津城,歼敌13万余人。天津的迅速失守,彻底击溃了傅作义心中的幻想,开始同意寻求北平的和平解放。

1949年1月31日,傅作义率北平留守国民党军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圆满胜利。

在西柏坡的方寸之地,毛主席只用了10个月,便指挥发动了决定性的三大战役,歼灭敌军154万余人。

毛主席冠绝当代的战略眼光与旷古烁金的战术技巧,带领中国人民及时走出了战争的泥潭,彻底改变了国家与民族命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