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991(1991年杨得志参加老红军集会,得知一人参会,亲自到门口站岗迎接)
2024-05-23 08:43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次
前言
1991年,我国开国时的诸多元老、老将们都已经从军政舞台上退了下来,在一次元老们集会的时候,曾就任于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一职的杨得志,在了解到参会人员名单之后,当即通知工作人员,提前五分钟出发。
当时的杨得志已经年近八旬,在车到达会场大门刚一停稳之后,杨得志就催促着工作人员马上扶他下车,走到门口的时候,他却是站住不走了,他要在门口等一个人。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将军要在门口站岗等人,这一下可急坏了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纷纷劝他进去坐下来等,但是他仿佛没有听到一般,还是坚持站在门口等待了起来。
直到一位满头白发,精神矍铄的老人家走来,杨得志才高兴地迎了上去,并搀扶着老人找到了座位,并且确认坐好了之后,杨得志这才安心到自己的座位坐了下来,而这位老人就是被很多老将们称为“将圣”的李聚奎上将。
勇救彭德怀,为我军救下了一位元帅
1928年7月以前,25岁的李聚奎虽然已经是国民革命军第8军的一员,并且参加了北伐战争,但是此时的国民革命军和旧军阀没有什么区别,部队中军阀气息浓厚,克扣军饷,底层的士兵们怨声载道却没有办法,老实憨厚的李聚奎则是一位“君子不吃眼前亏”小班长。
直到彭德怀担任他们的团长之后,李聚奎他们的现状才有所改变,彭德怀不仅自掏腰包,为士兵们每人买了一顶蚊帐,还取消了部队中军官吃小灶的做法,取消了部队对士兵的体罚打骂。官兵一律平等。李聚奎深受感动,他相信彭团长是一个大好人。
后来,在彭德怀的影响之下,李聚奎毅然决然地加入到由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中,并在起义中打先锋,立了头等大功。起义之后,起义部队就遭到了蒋介石的疯狂围剿,处境危急,很多人都临阵脱逃,逃走了。
但是李聚奎没有,不仅没有,李聚奎还在这危急时刻,毅然加入到中国共产党之中,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被士兵们推举为排长。在李聚奎的第一次党小组会议上,李聚奎坚定地说道:“我这辈子跟党跟定了,党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当部队撤退到一个叫白沙的地方时,起义军已经缩编成了五个大队,一个大队的大队长却在这个时候带着队伍投敌了,当时部队就炸了锅,留下来的人也被叛逃的人闹得人心惶惶。
事发后的第二天一大早,彭德怀就集合部队讲话。讲着讲着,站在前排的一个大队长,突然冲到了前面,伸手就要夺警卫员手里的枪,企图将彭德怀打死之后投敌,警卫员没有防备,枪一下子就被大队长给抢走了。
由于事发突然,彭德怀甚至都没有来得及躲闪,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站在部队前面的李聚奎以一种保护团长的本能反应,向大队长扑了上去。李聚奎扑得很用力,再加上惯性,大队长被狠狠地甩在地上,此时另一位大队长也反应了过来,赶紧上前给补了一枪,结果了叛徒的性命。
彭德怀虚惊过后,盯着李聚奎足足盯了半晌,虽然当时没有表扬他,但是彭德怀一直记在心里。很多年之后,彭老总被授予元帅,很多彭老总的老部下都说,幸亏李聚奎当时反应快,从枪口下为我军抢下了一位元帅。
大家都没有忘了这件事,但是李聚奎却总是笑一笑,不宣扬也不张扬,李聚奎说,那是彭老总命大,他当时都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一大股力量,那个叛徒的个头比他大多了,平时他这样的三个人也休想把那个叛徒压在地上...
毛主席认可的“小老乡”
李聚奎不仅和彭老总有缘分,他给毛主席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众所周知,毛主席平生最不爱攀老乡。延安的时候,有人建议挑一些三湘子弟来为毛主席做警卫的工作,这个建议当即就被毛主席批评了:“老乡不能搞,革命队伍不能有老乡观念!”最后,毛主席挑了一批陕北和山西的子弟担任自己的警卫工作。
除此之外,毛主席还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将“老乡观念”做了一通批判。建国以后,有人跟毛主席称老乡,也被他批评了。但是唯独李聚奎除外,在很多场合里,毛主席总是以“小老乡”来称呼李聚奎。
1928年井冈山保卫战的时候,彭德怀部刚刚抵达井冈山不久,为了接应红军主力,毛泽东率部转移到了外围作战,彭德怀部奉命留守井冈山。
谁知国民党部趁着红军主力还没有回山的时候,突然发起了围攻,先是黄洋界告急,接着八面山失守,李聚奎虽然在梨坪打退了敌军的进攻,但是敌众我寡的形势下,红军不得不进行撤退转移,而下山突破敌军封锁线,就是一场硬仗。
为了冲破封锁线,彭德怀选定一处只有一个营的兵力镇守的薄弱点进行突围,李聚奎中队担任尖兵,不料,接了火才知道,敌军不仅多出了一个营,还多出了一个民团。
但是李聚奎明白,不管此时对面有多少敌人,也要杀开一条血路,否则主力部队、伤员、家属以及政府人员,一个都别想出去。
李聚奎咬着牙,带着中队在敌人的中间撕开了一道血口,然后占领了一个山头,顶住了敌军蜂拥而来的进攻,掩护我方人员撤离。身边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倒下,李聚奎只能拼死抵抗,最后,李聚奎甚至自己抱着机枪打,打得枪管把手都给烫伤了。
后来,部队同红军主力部队会师之后,彭德怀向毛泽东汇报了保卫战和击退敌军的情形,当彭德怀讲到李聚奎等湖南子弟的英勇事迹时,毛泽东感慨地说道:“好!这些湖南伢子都是好汉子啊!”
第一次反“围剿”战役的时候,毛泽东率领红军采取游击战术,诱敌深入,在王竹岭全歼敌军第十八师两个旅以及师部共9000多人,活捉师长张辉瓒,取得了巨大胜利。
在这一场战役中,李聚奎身先士卒,一直打到了张辉瓒的指挥部,谁知道即将活捉张辉瓒的时候,李聚奎却受了伤,只能被抬下来。途径红军指挥部的时候,毛泽东问道是何方神仙,担架员答道:“二十七团团长。”
“啊!他们敢放倒我一个小老乡呀!”毛泽东查看伤情之后,还不忘嘱咐李聚奎要好好休养。当李聚奎报告说已经打到敌军指挥部的时候,毛泽东大喜:“等抓到了张辉瓒,记你一大功。”
李聚奎也数不清自己在中央苏区的时候到底打过多少恶仗、险仗,从第一次反“围剿”到第四次反“围剿”,李聚奎从团长一直干到了师长,他几乎每天都和官兵们在一起,把脑袋别到裤腰带上,一仗比一仗打得漂亮。
1933年2月,李聚奎被调往红一军团担任红一师的师长。红一师是当时红一军团,乃至于全军的骨干师,军团长林彪对红一师更是极为重视。大家都知道,林彪一生虽然用过不少有毛病的人,但是却没有用过一个没有“能耐”的人。
因此对于李聚奎,林彪还要亲自考察一下才行。李聚奎到达红一师之后,林彪问他怎么才能当好红一师的师长?林彪话不多,李聚奎的话更少,就一句:“红一师长就是红军第一师长!”
林彪听完之后,当即一拍桌子叫了一声“好!”一下子就满意了,这个红军第一师长他要定了,而红一师长已经是李聚奎担任的第四个师的师长。
李聚奎担任红一师长之后不久,红军就开始了长征。红一师为右翼部队,掩护中央机关以及其他部队向西转移。开始的时候,部队边打边撤,成四路纵队移动,后来,到了粤汉铁路的时候,四路纵队被敌军压到了一条路上。
就在这节骨眼上,军委下令红一军团在前开路,林彪亲自点将红一师为开路先锋,接到命令的李聚奎二话没说,带着部队就上了最前线。
就在粤汉铁路的边上,李聚奎见到了毛泽东、周恩来和朱总司令。此时的毛泽东虽然还没有确定党内的领导地位,但是却再也不能坐以待毙,开始以他的影响力指挥部队,见李聚奎一上来,就交代道:
“你们这个任务很艰巨,行动要快,不要把后边的部队堵塞了。大的方向就是向嘉禾、兰山前进,能相机占领这两个县城或者一个也好。具体道路由你在前头决定,我们后面就跟着你来。大路能走就走大路,不能走就走小路,小路不能走就爬山。总之,由你决定,不要等着指示,以免耽误时间!”
说完之后,毛泽东伸出手把李聚奎的手握了握,又使劲地捏了一把,很用力。多少年之后,李聚奎仍然记得那一次握手。
当时的毛泽东已经“靠边站”,但是面临着红军生死关头和李德“崽卖爷田不心疼”的困境,心系中国革命的李聚奎和毛泽东、朱老总、彭德怀等红军创始人的心意是相通的。
此时,他看到毛泽东站在红军的队伍前,将“我们就跟着你来”的重任交付给自己,在握手的那一瞬间,李聚奎感受到的,是一种默契,是一种暗示,也是一种希望。
后来,李聚奎的红一师真正成为了红军第一师。他牢记毛泽东的吩咐,见大路走大路,大路不行走小路,小路不通就钻山越河,面对敌人的层层阻拦,李聚奎指挥部队猛冲猛杀,到达嘉禾和兰山。
此时,李聚奎接到了军委的电报,继续西进。他二话没说,不顾人困马乏,经全州入黔,强渡乌江,如同神兵天降一般,直入遵义境内,占领遵义城,那一次力挽狂澜的“遵义会议”就此召开。
遵义会议之后,红军继续进行长征,毛主席亲自点将,李聚奎继续担任前卫部队指挥。当部队开拔一渡赤水的时候,毛主席专门在路边等着李聚奎与他见了一面。
毛主席情不自禁地告诉李聚奎,已经在军队指挥权上取得了一定的位置,周恩来起了大作用,可惜时间太紧,只解决了军事路线问题,但是遵义会议开了一个好头,其他的问题往后就好解决了。而让毛主席如此推心置腹的战将实属不多,李聚奎算一个。
后来的战斗更加残酷了,李聚奎越战越猛,红一师犹如一把红色的利剑,先破娄山关,再渡赤水河,二占遵义城。接着,又两次渡过赤水河,转战云南境内,直逼昆明。
在强渡大渡河的时候,李聚奎和团长杨得志前往一营宣布组织奋勇队,大家知道后争前恐后地报名参加,最后甚至都争吵了起来。李聚奎又高兴又心急,高兴的是红军战士个个勇敢,心急的却是会拖延时间。最后李聚奎让营长孙继先宣布名单,而这就是著名的强渡大渡河十七勇士。
战斗打响的时候,李聚奎和杨得志就在岸边最前线阵地,六挺重机枪,几十把轻机枪以及一门迫击炮组成了密集的火力线,为十七勇士争夺强渡时间。经过一场激烈恶战,勇士们占领了对岸的工事,我军才又一次闯过了一道“鬼门关”。
在那段炮火纷飞的岁月里,部队天天都要战斗,处处都有危机,每一仗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仗,但是,哪里只要有李聚奎的部队,哪里就是一往无前的胜利和畅通。
多少年之后,李聚奎回忆起那段血与火的岁月,他都把胜仗归功于毛主席伟大军事路线的胜利以及一线官兵们浴血厮杀的功劳,对于自己的战功他从来不提。强渡大渡河不知道被拍成了多少电影、电视剧和著作,但是在绝大多数的作品里,很难找到李聚奎的名字和影子。
杨得志将军为此感到不公,劝老首长应该站出来说两句,或者写一篇文章回忆回忆,李聚奎却是笑而不提。后来说的人多了,李聚奎说了这样的一番话:
“对于那场战争,它体现的是红军的一种精神,不管哪一个人,对历史而言,都不值一提。再过好多年后,所有的名字都会过去,只有当时的那种豪气,才是能够流传下去的东西。”
很多人听了这话后,说这才是李聚奎!这才是老红军!真正的老将军!堪称“将圣”!
种树很多,但是不一定摘了果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美帝国主义就打到了家门口,抗美援朝战役就此爆发,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总司令员兼政委,出国作战。
除此之外,还有一道命令也十分重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更何况是我军第一次出国作战,军需给养的问题自然成为了首要问题,时任第四野战军后勤部参谋长的李聚奎再一次披挂上阵,担负起了“粮草官”。
开始运送物资之后,李聚奎才知道这有多难。由于我军没有制空权,敌方空军重点轰炸我军后方的运输线,物资刚刚开始往前送,三天就损失了400多辆汽车,我军补充的物资只有一半能够到达前线。
为了应对这一情况,李聚奎还真想到了办法,在交通干线上广泛建设防空哨,专门监视敌机的活动,点线结合,形成了一支专业的防空大军。到了战役后期,朝鲜北部的灯光能够在3分钟之内全部熄灭,好像一根神经一样。
由于朝鲜前线的夜晚不能生火,天寒地冻,战士们最起码的生活都不能保证。为了寻找到一样既能随时食用,又方便携带保存的食品,李聚奎在否定了无数方案之后,突然想到了1937年西路军失败之后,只身乞讨寻找红军的时候,吃过的一种炒面,正好符合目前作战的要求。
在一些样品得到战士们的一片好评之后,李聚奎赶紧电告总后勤部,要求从第二次战役开始,每个月为志愿军准备粮食总量三分之一的炒面。周总理知道后,立即向东北、华北、东南各省布置炒面任务,自己也和机关的同志们动手炒面。
仅仅20天之后,第一批炒面200多万公斤就已经送到了前线。志愿军副总司令员洪学智将军说道:“如果没有炒面,就解决不了部队最低限度的物资保障。”
1951年,志愿军后勤部成立,洪学智负责志司后勤工作,李聚奎回国养伤,但是,那一条砸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却是留在了朝鲜战场之上。
1955年,中国石油工业部成立,周总理亲自找到李聚奎,希望他能够离开部队,担任部长。李聚奎二话没说,立刻走马上任,而这一年正好是军中论功行赏的时候,李聚奎也因此没有成为我国第一批授衔的将军。
三年的时间里,在苏联人“言辞凿凿”克拉玛依没有油田的情况下,李聚奎亲自和专家深入克拉玛依进行调查,确认这里是一个大油田之后,发动群众一年就完成了40口探井,从年产60万吨一跃为150万吨。
在开发克拉玛依的时候,李聚奎的目光又投向了玉门油田,1957年,李聚奎又把眼睛盯到了东北,对松辽盆地进行重点勘察,由此,拉开了大庆油田的序幕。
1958年,李聚奎回到了部队,担任总后勤部政委,亲手创办了我军的三大院校之一,为我军培养专业后勤人才的——后勤学院。
李聚奎将军大半生属于战争,也属于军事后勤,同时也属于国民经济建设的一部分,但是不管到哪里,他干的都是开创性的工作。有了解李聚奎将军的人曾经这样评价过他:“李将军种的树很多,但他都不一定摘了果。”
将中之圣
1958年,李聚奎回到部队之后,总干部部却遇到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到底应该给他授什么衔?在我国的十位开国大将中,谭政是李聚奎担任红一师师长时的政委,陈赓则是接任李聚奎红一师师长之位的人,两个人都授予大将,他应该授什么衔才合适呢?
上将低了一点,但是大将又欠了一点,更何况大将就授10个人呢?当总干部部准备做李聚奎工作的时候,李聚奎就传来了话:“就低不就高,上将足以!”
毛主席看了李聚奎的授衔报告时,点头称好,从此,共和国的将军中,又增添了一名上将,一位受人尊敬的上将,一位将中之圣的上将!
- 2024-05-27[消费经验]南欧(各国简介(南欧篇)——葡萄牙)
- 2024-05-26[消费经验]可靠性(2022最新可靠性排名:丰田霸榜第一,奔驰让人失望?)
- 2024-05-26[消费经验]我的ps女友(PS大神,能帮我P个女朋友吗?)
- 2024-05-26[消费经验]91年(91年山西狼帮覆灭记:武器装备精良,曾公开举行黑社会“阅兵”)
- 2024-05-26[消费经验]朝阳一高(朝阳市一高中2023年秋季开学军训第一课)
- 2024-05-26[消费经验]三门中学(培养会“思考”的学生三门中学深耕课堂变革)
- 2024-05-26[消费经验]玩爱之徒(蔡依林:有过三段失败恋情,44岁仍未婚,再婚父亲60岁后连生两子)
- 2024-05-26[消费经验]苏轼纪录片(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