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菊隐(新婚9天就入台潜伏,42年后全身而退回大陆,才发现已经儿孙满堂)

2024-05-21 14:55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在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上,素有“梅州南大门,潮汕后花园”之称的广东丰顺县可谓是能人辈出,就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涌现出丁日昌、丁惠康、李坚真等众多风云人物。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正是一位出生在丰顺县却“籍籍无名”的传奇人物——谢汉光。

之所以说他传奇是因为他作为中共的“红色特工”,孤身一人在台湾潜伏四十余载,最终在古稀之年才得以安全回到大陆,可以说是一个极为罕见的奇迹。

但是由于他的工作性质和特殊原因,这位老人的身份几乎无人知晓,即便归来后,为了找回原来的身份也是大费周章。

谢汉光也是十分幸运的,作为中共在台隐蔽战线上坚持时间最长的“深潜特工”,当他历经磨难回到大陆时,惊喜地发现,结发妻子一直在默默地等待着他的归来,而且家中已经儿孙满堂。

一生颠沛流离的谢汉光也在家人的陪伴下享受了8年的天伦之乐,在1996年安然离世,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一、颠沛流离的青年时代

谢汉光一生中绝大部分的时间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颠沛流离”。

生于1917年的谢汉光自小就聪颖异常,在家人的殷切希望和大力支持下,他23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被国立广西大学农学院森林专业录取。

虽然那时的中国已经进入抗日战争的艰苦时期,但是满怀激情的谢汉光毅然走出家门奔赴广西求学,在此期间也结识了众多的良师益友。

当时的这所广西大学虽然是初建不久,但是却云集了众多名家,像李四光、陈望道、陈寅恪、梁漱溟、焦菊隐这样的学界巨擘都曾在这里任教,谢汉光也正是在这些良师的悉心教导下快速成长起来。

本来只是想找一张“安静书桌”的谢汉光在求学期间结识了几位影响他一生的同学,也正是因为这些人才改变了他“一介书生”的人生轨迹。

当时的中国正在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着殊死搏斗,很多有志之士也纷纷投身其中,广西大学的师生中也有很多是中国共产党的拥护者甚至是党员。

其中梁铮卿、陈仲豪、张伯哲这三位广东老乡与谢汉光的关系最为亲近,当然在潜移默化中也影响了谢汉光的政治方向。

正是在这些良师益友的影响下,年轻的谢汉光除了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外,还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从此在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尔后谢汉光来到广西,被安排在“黔桂铁路柳州农场”工作,由于他专业对口、学识渊博而且心思缜密,不到一年的光景就升任为农场主任之职。

谢汉光这个农场主任其实还顺带做一些“副业”,前面我们提到过,他求学时就与中共党员及进步人士交往甚密,所以他的农场经常接待一些“红色人士”。

尤其是在潮汕地区沦陷之后,很多为了躲避敌人追捕的同志都来投靠谢汉光寻求庇护,对于这些人他是大开方便之门、一律收留,甚至到后来,他的农场已经成为了我党在此地的秘密联络点。

在那段时间里,满怀爱国之情的谢汉光掩护和帮助了很多共产党人,虽然他还没有正式入党,属于“编外人员”,但是他的爱国举动以及干练稳重都给共产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然而随着战火的蔓延,1944年底桂林也被日军染指,谢汉光只得被迫逃出广西,远赴四川避难。

一路上他花光了所有积蓄,最后靠乞讨和吃野菜树皮来到了四川。

二、入台深潜,险象环生

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当形容憔悴的谢汉光到达四川时,帮助他安顿家人甚至安排工作的正是之前他在农场帮助过中共人士,就这样他在四川当地以教书为生。

在这次逃难过程中,谢汉光亲眼目睹了侵略者的凶残和老百姓的流离失所,这些都更加坚定了他亲近共产党、积极参与救亡运动的信念。

1945年8月15日,全国人民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日本战败并宣布无条件投降。随着日本的投降,曾经被他们侵占的台湾省宣告光复,交通往来也恢复畅通,政商各界人士纷纷赶往台湾参与恢复工作。

其中有一位广西大学的教授奔赴台湾省后担任林业试验所所长,他想起了当年自己的得意门生谢汉光,于是向他发出了赴台湾工作的邀请。

此时的谢汉光刚刚迎娶了他一生的挚爱——曾秀萍。这个消息对于他来说再好不过了,战争结束了,他又可以开始安定生活了,而且还是自己最擅长的工作,所以他带上妻子立刻动身赶往香港,准备从那里坐船前往台湾。

谢汉文到达香港后一边等待合适班次的渡轮,一边还顺便受邀拜会了一些“老朋友”,那就是中共华南分局的负责人——方方、苏惠。

二人知道谢汉光一直与中共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不仅是个极具爱国心的热血青年,而且政治倾向非常明确,十分看不惯国民党腐败的统治。

于是他们向谢汉光提出了一个“小要求”,希望他去台湾后能够帮共产党做一些工作,谢汉光爽快地答应了这个要求。同时苏惠还告诉他,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一位他的校友去台湾投奔他,让他帮忙安排一下,以后便于一起工作。

接受了特殊使命的谢汉光在兴奋之余也感觉到了此行的风险性,此时的他只跟新婚妻子在一起生活了9天。考虑再三后他还是决定让妻子返回老家,不要跟他一起入台。

虽然丈夫没有告诉她具体原因,但是聪明的曾秀萍隐隐地感觉到了什么,没有任何怨言、没有任何追问,她独自回到了丰顺老家。

这时候的他们都不知道,曾秀萍已经怀有身孕了。更让他们想不到的是二人这一别竟然是四十多年,再相见已是暮年。

谢汉光就这样背负着特殊使命来到了台湾,在他那位老师的安排下顺利地进入了林业试验所工作,一个月之后,一位老同学真的如约来投奔他了,这个人就是当年与他交往甚密的张伯哲。

这可着实让谢汉光喜出望外,自从毕业后二人几乎没有见过面,这次再聚首格外亲切,而且未来还要在一起并肩作战,想想都让他兴奋。

在谢汉光的帮助下,张伯哲也顺利地进入了林业试验所的下属分所任职,二人随即展开地下工作,谢汉光也算是正式开启了“特工生涯”。

更加天随人愿的是,没过多久那位邀请谢汉光来台湾的教授另谋高就了,而且临走前还把谢汉光扶上了所长的位置,这样一来就给中共的情报人员入台提供了绝佳的渠道。

在谢汉光的安排下,梁铮卿、徐懋德、陈仲豪等一批战友被陆续安插了进来,再加上张伯哲,当年上学时最亲密的“铁哥们儿”又聚在了一起。

1947年初,在张伯哲的介绍下,中共台湾省委同意谢汉光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位“党外进步人士”终于迈出了他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一步。

入党后的谢汉光更加兢兢业业,小心谨慎地完成着组织上交给他的每一项任务,直到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前,他和张伯哲、陈仲豪等同志配合的天衣无缝,向大陆传回了很多有价值的情报。

然而就在1949年10月底,陈仲豪出事了。原来陈仲豪入台以后是以吉隆中学教师的身份潜伏下来的,他在学校中发展爱国学生秘密成立进步组织并且刊印了《光明报》,宣传进步思想。

但随着蒋介石带领残兵败将退守台湾后,白色恐怖弥漫全岛,《光明报》也引起了国民党保密局的注意。

最后在蒋介石的授意下,保密局的特务逮捕了吉隆中学校长、中共党员钟浩东及很多同志,幸好陈仲豪当时没在学校逃过了一劫,但是他的处境已经十分危险。

接到上级命令的谢汉光立刻行动起来,先是将陈仲豪藏在自己的研究所中,然后在梁铮卿的协助下将他继续转移,最终通过乔装改扮才将陈仲豪送上了返回大陆的飞机,顺利助其脱险。

安全返回大陆的陈仲豪后来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几十年后要不是他的出面,可能永远没人知道谢汉光的存在,这也算是报了当年的救命之恩。

三、少小离家老大回

安全送走了陈仲豪,谢汉光继续着潜伏工作,但是“光明报事件”之后,岛内的国民党为了巩固统治越发的丧心病狂,血腥的屠杀和疯狂的逮捕没有一天间断过。

1950年2月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被保密局逮捕,他手中掌握着几乎所有在台潜伏的红色特工名单,可惜这位“老台共”早已丧失了血性和信念,很快就投敌叛变了。

由于他的变节,中共在台湾省的情报网几乎在一夜间被连根拔起,400多人遭到逮捕,1800多人被牵连。

最令人心痛的是,就连吴石这样已经潜伏在国民党高层多年的传奇特工也没能幸免,都遭到逮捕并被杀害,当然谢汉光的身份也随之暴露,遭到通缉。

最先知道消息并且向谢汉光发出预警的就是张伯哲,他通知谢汉光立刻转移,接到通知的谢汉光震惊万分,带了些随身细软就开始了逃亡。

本来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找梁铮卿,结果当赶到梁铮卿工作的台湾省畜牧场时,发现他已然被捕,于是谢汉光又火速撤往台中南屯村,稍作休整后就在同志的掩护下,一路向台东林场的一个改良站撤去。

就在快要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谢汉光遇到了一位叫杨溪伯的朴实乡民,这位老人看到面容憔悴、行色匆匆的谢汉光时主动询问其来意,谢汉光谎称自己是国民党的逃兵,因为忍受不了军官的虐待跑了出来,希望老人能收留他。

好心的杨溪伯十分同情这个陌生的年轻人,于是就把他带回了自己家,就这样谢汉光在这里躲了起来。

但是几天后杨溪伯就告诉谢汉光:“现在外面乱的很,政府经常要来查户口,为了安全起见你还是换个地方住吧,离我这20里还有一个小村子,那里很偏僻,几乎没人去。”

为了不连累老人,谢汉光再次转移,杨溪伯带着他来到了那个林场深处的小村庄。

虽然有杨溪伯的引荐,但是这个小村子的村长还是犹豫不决,不敢收留谢汉光,无奈之下他只得拿出自己仅剩的财产——两枚金戒指递给村长。

“拿人手短”的村长也就做了个顺水人情,不仅收留了谢汉光,还给他找了个合法的身份。

原来这个村曾经有一个高山族的农民叫叶依奎,但早就失踪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也从来没人问,外人更是不得而知。

就这样“谢汉光”摇身一变成了“叶依奎”,还办了正式的身份证明、户籍证明,每天就在林场工作生活。

起初谢汉光还打算等风声过去之后离开深山,再次找到组织,但是随着岛内的局势越来越严峻,几乎他知道的人不是被逮捕就是被杀害了,他就像一只断线的风筝在空中漂泊不定。

这时的谢汉光还不知道,他的亲密战友张伯哲和梁铮卿都已经英勇就义了。

无依无靠的谢汉光只能怀揣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家人的深深思念“深潜”了下来,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一潜就是38年。

在这期间,村里人为他介绍媳妇、村长劝他出去闯一闯,他都委婉地拒绝了,因为他坚信总有一天他会回到大陆,还能见到他的妻子、家人和战友,所以他必须要忍耐。

渐渐地,岁月将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磨砺成了皱纹堆累的迟暮老者。

四、没有身份的红色特工

1987年,两岸关系放缓,台湾省当局开放了回大陆探亲的政策,很多背井离乡几十年的老人纷纷提出申请,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回到故乡看看、也有很多年轻人希望回大陆认祖归宗。

得知此消息后,谢汉光激动万分,他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提交探亲申请后的谢汉光度日如年,隐忍了将近四十年的情感几乎喷涌而出,他恨不得一步就跨过海峡回到大陆,回到那阔别已久、让他魂牵梦绕的家。

1988年12月谢汉光终于以台胞“叶依奎”的身份获得批准回到了大陆,年过古稀的他根本顾不得舟车劳顿,一口气就跑回了老家丰顺县,但是他并没有见到妻子。

他从同乡那里得知,原来早在1952年,受蔡孝乾叛变事件的影响,他就因为“历史不清、身份不明”等原因被开除了党籍,自己又在台湾省“深潜”几十年,在大陆早就没有了身份,妻子也因此受到牵连,回到娘家揭西县五经富镇生活,后来具体怎样谁都不知道。

此时的谢汉光根本顾不上许多,马不停蹄地赶往揭西县,凭着模糊的记忆找到了妻子娘家。

当他来到门前时,仿佛时间又回到了几十年前,他的记忆一下子被唤醒了过来,看着院子里那个白发苍苍、依稀熟悉的背影,他颤抖的走了进去。

院里的老太太正是曾秀萍,当她抬头看到谢汉光的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凝固了,面前站的正是她日思夜想盼望了几十年的丈夫。二人紧紧地抱在了一起,泣不成声。

闻声赶来的家人一时间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等两位老人情绪逐渐平复后,大家才搞清了状况,一家人又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原来当年谢汉光“失联”之后,妻子曾秀萍根本不相信他会牺牲或者是当了叛徒,不论别人怎么说她都一直坚信丈夫总有一天会回来。

就这样她一个人拉扯着儿子苦熬度日,如今已是儿孙满堂,“四十载青丝变白发,待君归佳人已暮年,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回家之后的谢汉光第一件事就是想要恢复原来的身份,“叶依奎”已经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但是由于当年知道他身份在战友在那场劫难中几乎伤亡殆尽,早已没有确凿的资料可以证明他的存在,所以他写的申请也迟迟得不到答复。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当年被他和梁铮卿营救回大陆的陈仲豪还在世,并且在汕头大学图书馆工作,于是在家人的陪伴下找到了他。

这对“生死之交”时隔四十余年再次相见,陈仲豪激动不已。当他得知谢汉光的来意时,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帮忙,并且立刻联系了当时同样幸免于难的另一位“老熟人”徐懋德,一起为谢汉光作证。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大家收集到了很多可靠的证明材料,最终在1995年5月,中组部通过调查核实后,由丰顺县委组织部正式发文,宣布恢复谢汉光身份、党籍并以干部身份为其办理离休。

1996年,80岁的谢汉光含笑离世,毫无遗憾地走完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这位坚毅如磐石的“红色特工”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坚韧、执着、忠诚”。

也许他的故事里没有威风八面,也没有慷慨激昂,但是在那个腥风血雨的隐蔽战线里,深潜四十多年最终还能全身而退,就足以让他名留青史。

英雄无畏、英雄无悔、英雄无名,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多少仁人志士甘愿默默无闻、舍生取义,甚至最终连名字都没能留下。

他们依靠心中坚定的信仰,用自己的生命谱写着一名红色特工的华彩乐章。历史的车轮必将滚滚向前,所有妄图挟洋自重的宵小之徒都将被赤旗席卷,最终灰飞烟灭,统一大业指日可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