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绣(开封汴绣什么范儿?她的作品被马未都收藏,获奖无数)

2024-05-21 13:28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她的汴绣作品《花肥肥》得到了马未都的赞许,并被观复博物馆收藏。从业30多年,从开封汴绣厂到自己的汴绣工作室,她在汴绣的研究中精益求精,秉承着老祖宗的传统,又大刀阔斧的进行创新。她叫魏然,一个在胡同里长大的老开封。

王小米 | 文

豫记微信号:hnyuji

一个漂亮阿姨

绣出了马未都最喜欢的花肥肥


第一次见到魏然,是在豫记的文化大讲堂里。那一天,百余位民间手艺人带着自己的作品为大家做分享。

魏然是第一个上台的。她穿着一件浅色的羊绒大衣,顶着一头异常fashion的奶奶灰,端着一幅汴绣作品,站在台上笑语嫣然地讲解着。

作品是一只猫的手工刺绣。它叫花肥肥,是收藏大家马未都最喜欢的一只猫,也是观复博物馆成立后,他收养的第一只猫。为此,花肥肥还当上了观复猫馆长。你打开观复博物馆的主页,在搜索栏输入“花肥肥”,便能检索出许多篇马霸霸写给它的文章。


魏然汴绣作品《观复猫-花肥肥》

“你们要想再见到这幅作品只能去北京,因为它已经被观复博物馆收藏了。”说这句话的时候,魏然流露出了一点小小的得意。

在以往的认知里,不知道汴绣绣的动物也能如此精美。

《花肥肥》颠覆了我对汴绣的认知,原来汴绣可以这么好看。

那次会后,魏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才得知,在汴绣圈里,魏然有个十分高大上的诨号——开封猫王。作为一个资深铲屎官,我决定去拜访这位“猫王”女士。

魏然的家在开封老胡同里,她在前面走,我们在后面跟着。偶尔有几家点心铺、卤肉店一闪而过,招牌斑斑驳驳,但食物的香味阵阵飘来。几只小狗相互追逐着叫着。

不知走了多远,魏然指着前面不远处的一扇门:“结婚就结到这儿了,现在都当奶奶了。”这时我才了解到,魏然今年已近50岁了,那头“奶奶灰”其实是她本身的发色。


魏然汴绣作品《吸引》

魏然喜欢猫,早年学习汴绣的时候,特意养猫当模特,观察猫的神态、研究皮毛走向、丝毛纹理。在一次聆听关于古代收藏文化的知识讲座后,她成了马未都的迷妹。

“我看拍摄的那些观复猫,特别可爱,尤其是其中这个花肥肥。我太喜欢那种霸气的感觉了。”于是,迷妹魏然突然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作为一个粉丝,能不能为马未都先生绣一只猫呢?

她通过观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联系到马未都先生,没过多久,竟收到了回复和花肥肥高清版照片。

为了达到应物象形、不失真、传神的汴绣要求,魏然仔细研究了花肥肥的神情、体态、神韵,绣制过程绣绣拆拆,力求毛发根根入肉,蓬松;眼珠用六十分之一的细丝,悠针绣制出玻璃的质感,前后花了半年时间,汴绣《花肥肥》才大功告成。



魏然与马未都


当魏然亲自把《花肥肥》送到博物馆时,十六岁高龄的花肥肥却回到了喵星球。马未都先生看着作品久久不语、仔细观看,一个劲儿地用手机拍照。

粉丝作品原本是不开具收藏证明的,而这一次却破了例,魏然获得了一个编号为00021的收藏证。马未都还做了承诺:以后如果有展览,邀请她亲自到场。

可以想象,魏然作为一个迷妹的心情是多么兴奋:“非常开心,非常有趣有意义的刺绣经历。”

也因为这幅《花肥肥》,魏然得到了“开封猫王”的称号。

汴绣到底是什么?


这个外号来的有意思。去年,魏然参加了郑州轻工业学院举办的“非遗刺绣研修班”。在研修班里,她见到了尊崇已久的吕存老师。


魏然乱针绣作品《生机》

吕存是著名美术教育家吕凤子先生的嫡孙,乱针绣第三代传人,更是镇江市第一个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艺术家。

吕存看到魏然乱针绣作品《花肥肥》夸奖有加:“绣制水平为业界上成!可多做此类作品成为开封绣界的‘猫王’!”得到吕存老师的首肯和鼓励,她开心极了。

乱针绣是魏然一直钻研的汴绣绣法之一。三十多年的汴绣生涯中,她从开封汴绣厂,到工作室,再到自己开店,汴绣贯穿了她的人生轨迹。

汴绣的特质到底是什么呢?

精致?内敛?高雅?栩栩如生?

汴绣一开始的诞生就不同于民间刺绣的小家碧玉,它是从北宋宫廷、文人画中诞生的。

汴绣与其他绣种的最大不同就是,在北宋时期与文人书画结合,细腻度堪比现在的超高清照片,但又具有极端高雅的色调和内涵。

《东京梦华录》称它为“金碧相射,锦绣交辉”。用魏然的话来讲:汴绣是所有绣种中的鼻祖



宋代刺绣


在宋代刺绣之前,所有的刺绣都只应用于日常生活用品,服饰、轿帘、床围、手帕、被褥……

从北宋开始,刺绣有了观赏的功能,把文人书画做成刺绣画,悬挂、摆放、欣赏,这与当时自上而下追求极雅,重文的风尚密不可分。



魏然汴绣作品《听琴图》


刺绣从宫廷,进入士大夫,进入平民百姓。所以,直到今天,你还能在开封的大街小巷看到汴绣特色的文人绣画。



魏然汴绣作品《百子团圆图》


与汴绣结缘实在是个偶然。当年,原本准备上高中的魏然,意外被调配至开封市教育局与开封市汴绣厂联办的一所职高里学习刺绣。

“当年我们那个汴绣班可吸引眼球啦,41个十四五岁学刺绣的小姑娘,在学校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回忆起当年,魏然的眼睛里都在闪光。


两年职高学习结束后,1985年,魏然以文化、专业课双双第一的成绩,被录取进了开封汴绣厂。厂里的前辈对魏然也是关爱有加,毫无保留地栽培。

以至于11年后魏然离开汴绣厂时,心里充满着不舍。

“我们不深入研究宋文化,

就是在捧着金饭碗要饭啊”


汴绣36种针法中,有传统针法,自创针法和借鉴针法。针谱中借鉴针法的乱针绣更是让魏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她还曾特意去了苏州,找到苏绣大师,进修乱针绣。

2002年,她创办了自己的汴绣工作室,而带领学生绣制乱针绣订单,这在当时是一件挺新潮的事情。



魏然与妇联合作,为下岗女工培训汴绣

开工作室就要带徒弟,可两眼一抹黑的,去哪里找徒弟?魏爸爸灵机一动:我不是经常去花市吗,帮你问问花农的孩子有没有学汴绣的。

老魏就隔三差五骑着自行车就去花市上问:你家有没有小闺女儿愿意学汴绣手艺的?跟俺家妞学绣花吧!

就这样,陆续也竟有了三十几个学生。魏然带着徒弟们接一些熟人、刺绣商户的订单。

就这样,业务慢慢开展扩大起来。



工作中的魏然

一幅好的汴绣作品,工本就要数百上千甚至上万块,偏不凑巧,2003年闹非典,订单几近停滞,为了让绣工安心工作,魏然连着几个月借钱发工资,从不拖欠,至今如此。

汴绣拥有辉煌的历史,但开封如今只是一个三四线城市,受此影响汴绣宣传力度影响力还不够,再者汴绣作品在应用领域仍有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想汴绣得到应有的价格和价值。魏然说:“我们要更深入研究宋文化,用好宋文化,不能捧着金饭碗要饭啊!”

个中辛苦,只有她一人清楚。




时至今日,魏然已经有两家工作室、商店,并且还与几个稳定的国内外客户作订单,也有十多年的时间了。她的汴绣,越来越专业、精进,甚至有了自己的风格风格。

她绣传统文人书画,绣外国油画,绣唐卡,动物风景,也绣当代名家绘画作品,甚至绣色彩斑斓、近乎印象派的现代画。

但万变不离其宗:“汴绣,绣什么都是宋文化的浸润,应物象形的韵味,创新不能离开汴绣的规矩,章法。”


魏然汴绣作品《观音》


她绣的一幅现代油画《观音》,观音像一改传统画像的风格,融入3d感,栩栩如生。这幅作品,也斩获了2016年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巧夺天工金马奖”金奖。

创新的同时,她也在深入钻研传统汴绣和各种传统织绣。

她的家里,摆着各种历史书、各种刺绣图书,很多都已是孤本。


魏然家中书海一角


宋代有诸多像汴绣这样的手工技艺,纵观历史,都属登峰造极。她说,越是深入研究,就越觉得自己对传统艺术应当有敬畏之心,更要谦虚。

比方说,传统汴绣对色彩的选择十分考究,画册上的颜色可能会失真。而汴绣想要绣准确而精美,就得尽力研究作品的用色,以及岁月沉淀后的内敛特色。


魏然汴绣作品《花好月圆》



魏然汴绣作品《朋友》


比方说,传统汴绣对色彩的选择十分考究,画册上的颜色可能会失真。而汴绣想要绣得准确而精美,就得尽力研究作品的用色,及岁月沉淀后的内敛特色,把握好细节结构的精准度。

要清楚地知道刺绣时所用的针法,底料以及与之匹配的是蚕丝线、羊毛线、麻线、棉线还是合股线等。这些都是有讲究的。

可以说,传统织绣在当代汴绣中的运用是当前乃至未来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直在传播汴绣的路上,

从未放弃过努力


如今在工作室从事刺绣的徒弟,都是魏然手把手教的,用开封话说,都是一下一下“布捏”出来的。就像二十多年前,她的老师在教她刺绣一样。


魏然在工作室辅导徒弟

她还鼓励徒弟们学习绘画,她总说,宋代绘画追求思想境界,刺绣依托绘画,自然也一样,学习画理知识,会增加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对刺绣大有裨益。


魏然在学习绘画


然而事实上,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无论汴绣多么美丽,我们现实生活中已经很难像古人那样大量运用。汴绣也的确到了需要保护的地步。

后继无人,市场低迷,都导致汴绣在不断小众化。魏然对这一现状,非常担忧。最直观的例子是,她在开封高级技师学院开设的汴绣课程,在带过两届学生之后,因生源短缺而停办了。


魏然汴绣走进大学课堂


可即便如此,她仍然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汴绣的传播推广,到各个大学讲授汴绣课,到其他地市非遗中心讲座,甚至接受邀请为监狱的服刑犯人教授刺绣。

那些男犯人用心刺绣的成品,还被当做监狱的文化建设、改造成果展示。

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她在郑州轻工业学院培训的国外留学生。韩国,美国,日本等国家都有,虽然语言靠翻译转达,但聪明用心的学生们,在魏然示范下,比照着绣出来,绣对了,开心得像小孩子一样要求和老师合影,还征求把自己的绣作带走纪念。




魏然汴绣助力来华留学生的中国传统艺术体验教育


一年冬天,她去杞县最偏远的一个村子培训刺绣,那正是寒冬腊月,手冻得不听使唤。可大家渴望掌握技艺的积极性丝毫不减。

作为一个工匠、手艺人,她虽然对现在的汴绣市场瓶颈偶感无奈,但初心未改:“我就想带着徒弟,在家安静地做订单绣收藏,从创业到现在我一直是这个愿望。”

如今,国家越来越看重非遗,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2016年“魏然汴绣”品牌荣获河南省“中原贡品”称号,2018年魏然汴绣文创产品“菊花纹样皮包“当选首届“河南礼物“。


魏然在大宋御河漫步练声

也许,更多魏然们的春天即将到来了。采访最后,魏然给我们清唱了一段最近新学的京剧:程派《春闺梦》选段,并且力荐一家老字号炒凉粉小吃,她说老开封都好这一口……

言语间神色间,仿佛穿越千年,那都是属于北宋开封人的骄傲和悠闲。

(图片来自受访者及本文作者)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