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用消费品(经济学家将子女比做耐用消费品,孩子是人不是商品,更不是消费品)

2024-03-11 12:13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我们生孩子不是为了孩子将来能够回报自己多少,而是下一代生命的延续,所有的事,不谈期待不谈回报,给予你的任何都是开心的。孩子不是商品,更不是消费品,家底好的,喜欢孩子的可以多生几个,条件一般的量力而行,现在养一个孩子虽然费钱,但是生活中孩子给家庭带来的快乐不是用钱能够衡量的。

今天看到一则“专家称年轻人不生小孩是不对的,说孩子是耐用消费品,会给你带来长久回报”的新闻,觉得这样的话不应该出自经济学家之口。

4月11日,经济学家陈文玲出席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新浪财经之夜并演讲,她说,收藏品的消费可能会从长周期的耐用消费品转向永续利用的消费品。

房子、汽车是长周期的消费品,衣食住行等是即期的消费品,购买使用之后,它的消费价值与使用价值合一,走入消费的最终点。

经济学家陈文玲表示,按照贝克尔经济学家的行为经济学说:子女也是消费品,是长周期的消费品,是可以给你带来长久回报的耐用消费品,所以年轻人不生小孩是不对的,你没有长周期的耐用消费品,他的价值是超过你购买其他消费品的价值的。

(新闻来源:九派新闻)

经济学家将子女比做耐用消费品,孩子是人不是商品,更不是消费品

图片来自抖音截图

在经济学里,什么是耐用消费品?

耐用消费品是指那些使用寿命较长,一般可多次使用的消费品。耐用消费品由于购买次数少,因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决策较慎重。耐用消费品的典型适用产品如:家用电器、家具、汽车等。

而孩子是什么,是一个个体,是一个人。怎么能够跟耐用消费品联系在一起呢,消费品是需要人去购买的,而孩子呢,是一个家庭的成员,生一个孩子,我们需要投入很多钱,但是没有一个家长是因为要让孩子未来会回报给自己多少。

所以这个经济学家对耐用消费品的概念没有弄清楚,有点偷换概念,硬转折。她的初衷应该是想要说让年轻人愿意去生孩子,可是她把孩子比喻成耐用消费品,就适得其反了。

看到这个新闻,看看网友们怎么说:

网友一:“如果不用买车,房子,不用为了钱奔波,谁不愿意幸福美满的过日子。”

网友二:“如果真的很爱小孩子,很爱自己的孩子,可以生,如果生孩子只是为了给自己以后养老,那就别生了。”

网友二:“如果生孩子,生活不会那么难,谁会拒绝生孩子呢?”

网友三:“小孩有没有用不重要,重要的是结婚成本没边。”

网友四:“我买房子的钱还是父母出的,我都不好意思了,还怎么回报他们?”

网友五:“能把子女形容成耐用消费品,不骂你是我的底线,我只能说我能接受我儿子长大不结婚不生孩子,我生孩子也不是为了他给我养老。”

是啊,我们生孩子不求回报的。现在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不是不想生,而是被现实打败了。结婚彩礼、房子、车子、孩子的教育成本、宝妈就业歧视等现实问题,才会让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不愿意生孩子。

现在放开二胎、三胎了,很多地方还给出了生三胎的补助政策,刚刚看新闻,4月11日消息,沈阳生三孩本地家庭每月发500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至。可是一胎二胎都已经让一个家庭入不敷出了,如果有了三胎,给你补助三年,可是三年以后呢,三年以后上幼儿园了,那才是开始花钱的时候。一家三个孩子光上学就得花费不少钱,家里没点经济基础,还真的不敢生。

经济学家将子女比做耐用消费品,孩子是人不是商品,更不是消费品

图片来自抖音截图

所以愿意不愿意生三胎,不是因为那500的补助,而是要看家庭本身的条件了。家长喜欢孩子,刚好又有那个经济能力,谁不想多生一个,给孩子有个伴儿呢。

我非常认同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乔晓春说的,他说:“取消婚姻限*制对于生育来说,其实并不会有太大的作用,因为现在年轻人不生孩子,并不是因为生育和结婚的绑定才不生孩子,更多的是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生育成本高,孩子的教育问题,包括妇女就业问题、住房问题等,这些导致年轻人压力很大,实际上才是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的主因。

经济学家将子女比做耐用消费品,孩子是人不是商品,更不是消费品

图片来自抖音截图

所以要找到年轻人不生孩子的主因,而不是将孩子比喻成耐用消费品,就会让年轻人愿意生孩子。养儿不防老,靠自己才是王道,而且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资产,首先他是个人。


#大有学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