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潇(中银基金刘潇:大健康兼具科技创新与消费升级 或是十年增十倍赛道)

2024-03-07 23:19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13日讯 (记者 康博) 今年突发的疫情让此前本以走势强劲的医药上市公司股价再上了一个台阶,尽管不少投资者甚至专业人士都认为估值已经偏高,但专注投资医药行业的中银基金公司刘潇却认为,从一线龙头公司未来2到3年25%-35%的增长来看,目前50-60倍的PE还是合理的。刘潇表示,之所以给一线医药公司如此高的估值,是因为近年来此类公司研发投入水平接近翻倍,从而拉低了短期净利率,所以较高的PE其实包含了研发管线的估值。而一些低PE的医药公司则可能意味着未来增长性并不确定,所以如果简单以PE高低去判断投资价值是容易落入价值陷阱的。

在众多医药子行业中,刘潇看好创新药、创新器械诊断、医疗服务与药店。刘潇认为创新是行业趋势,只有创新才能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而医疗服务与药房则受益于医药分业、处方外流,这个细分领域超越了医药行业整体的增长。

目前,由刘潇管理的中银大健康股票基金(009414)正在发行,相比刘潇此前管理的中银医疗保健混合(005689)、中银创新医疗混合(007718)来说,这只新基金最大的区别就是投资范围拓展到了必选消费、可选消费与信息服务领域。刘潇表示,医药行业长期来讲具备科技创新与消费升级的属性,疫情提升了老百姓的健康生活意识,客观上将助推大健康相关的消费行业,互联网医疗、云计算等行业也将受益于此,这些都是未来十年可能有十倍增长空间的赛道。

中银基金 刘潇

以下为访谈实录:

问:您一直专注于医药行业的投资,这个行业在最近几年的涨幅也让很多投资者趋之若鹜,尤其是今年疫情的事件,似乎让行业估值又更上了一个台阶,在持续的上涨过后,您觉得目前行业估值处于什么水平?投资者在此时投资又应该注意什么?

刘潇:一线龙头公司PE接近50-60倍,对应2到3年25%-35%的增长,我们觉得是一个合理的水平,特别在经济偏弱的背景下,龙头公司成长的确定性给了一些估值的溢价。而二线公司基本上估值还在20-30倍左右的水平。估值出现分化的原因也在于研发与科技属性公司研发管线价值的重估,近2-3年来医药行业的整体研发投入比例有接近翻倍的提升,拉低了短期净利率,这时候用PE给创新型公司估值是不太合理的。我们觉得在新产品上市前PE估值比较高是较合理的,体现出一部分研发管线的估值。投资者在投资时,不能简单地看PE,一些公司的PE估值低也可能意味着未来成长具有不确定性,譬如中药、辅助用药、仿制药相关行业的公司,较容易出现价值陷阱。

问:如果按此次疫情事件来划分,在短期和长期方面,这个事件对医药行业有怎样的影响?

刘潇:短期新冠检测、疫苗研发等领域出现爆发的需求增长,互联网医疗、药房、器械诊断都非常受益,长期来看国家将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医药、器械、诊断研发投入将进一步增加,医院建设与医学生招生将加速,医药行业有望驶上发展的快车道。

问:在药品、医疗器械、医药零售这几大领域,您更青睐哪块?能否介绍一下原因?

刘潇:子行业上我看好创新药、创新器械诊断、医疗服务与药店。创新是行业趋势,集采的政策驱动仿制药公司加速转型,只有创新才能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医疗服务与药房受益于医药分业、处方外流,超越医药行业整体的增长。

问:现在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都越来越关注老龄化这个问题,您能否介绍一下这个赛道的细分领域都包括什么?目前的竞争格局是怎样的?您对这些细分领域的投资看法是什么?

刘潇:老龄化是我们未来十年面临的重要挑战。未来十多年内,65岁以上人群的比例或将翻倍。与老龄化相关的有眼科、齿科、骨科等退行性疾病,也有三高等慢性病,涉及到巨大的人群,长期治疗与护理的相关药品、器械、耗材,也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问:在心血管方面,您觉得是这个疾病本身对企业业绩增速更有推动作用,还是并发症这块增速更快?在治疗这个的药物和器械两方面的发展上您怎么看?比如支架类的门槛或护城河高吗?另外能否介绍一下并发症涉及的领域,以及竞争态势?

刘潇:心血管领域的大病种已经都有治疗药物,现在的创新主要在于代谢的毒性等方面的下降,核心品种集采后,价格也比较低。

支架的国产替代率已经很高了,现在研发的重点在可降解支架方向。未来的研发方向主要还集中在一些未有效改善的疾病领域,譬如心衰、心律不齐等,心脏起搏器、心脏瓣膜等耗材都是很值得期待的大品种。

问:创新药方面我国企业在哪些细分领域具有更强的优势,有没有达到护城河的状态?您觉得将来在哪些方面国内企业有可能率先达到拥有护城河的状态?

刘潇:创新药的主要领域有肿瘤、抗病毒、呼吸、精神类、自身免疫类疾病等。护城河主要看科学家团队的科研基础优势在哪块,例如,临床团队与医学团队对疾病与市场具备清晰的认识,有很好的科研背景和商业意识,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问:在投资医药公司时,您更看重企业的哪些方面?比如研发能力、渠道还是管理人及团队?请介绍一下原因?

刘潇:看产品、看研发是否是FIRST-IN-CLASS或者BEST-IN-CLASS,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是创新公司的核心。企业需要构建强大的渠道与专业的医学团队,同时也要具备较强的政府事务工作能力,这样在中国特色的商业环境中才能胜出。

问:您觉得要做到国际一流的医药企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或素质?如果选一个作为最重要的您会怎么选?

刘潇:医药企业的科学家要有国际的眼光和不断学习进步的驱动力,能将国际最前沿的研究和本土的疾病谱与临床实际特色结合起来,开发针对中国市场的疾病治疗药物,这是成长为国际一流企业的必经之路。

问:目前您担任拟任基金经理的中银大健康基金正在发行,请问为何会选择这个时点发行?医药板块未来还有多大的上升空间?

刘潇:医药行业中长线发展是受益于这次疫情的,大健康不只是涵盖医药行业,也将涵盖相关的必选、可选消费与信息服务行业。我们觉得医药行业在长期来讲具备科技创新与消费升级的属性,疫情客观上将助推大健康相关的消费行业,大家的健康生活意识提升,互联网医疗、云计算等行业也是受益的,我们觉得这些都是未来十年可能有十倍空间的赛道。

问:您已经在管理中银医疗保健和中银创新医疗这两只医疗主题基金,新发的中银大健康与这两只相比有什么特色与不同?

刘潇:中银大健康是一只股票型基金,与中银医疗保健、中银创新医疗相比,中银大健康的投资范围拓展到必选消费、可选消费与信息服务领域,这些都是过去十年A股出现十倍股最多的板块,也是我们长期看好的板块,相信未来十年还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问:您是否属于价值投资者?能否介绍一下您的投资风格和理念?您觉得医药板块适合做波段吗?如何去区分一个企业应该长期持有还是做波段?

刘潇:我倾向于成长与消费,看好科技创新、消费升级带来的机会。宽赛道的好公司在估值没有泡沫化之前会一直持有,如果董事长或总经理等核心岗位换人、大股东变化等公司治理方面出现变动,也有可能导致卖出。

基金经理介绍:

刘潇,理学硕士,曾任平安资产管理行业研究员。2012年加入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研究员,2018年6月至今任中银医疗保健基金基金经理,2019年11月至今任中银创新医疗基金经理。具有10年证券从业年限,具备基金从业资格。

代表产品:

中银医疗保健混合(005689)、中银创新医疗混合(00771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