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记者走访:监管规范银保渠道“报行合一”,对消费者有哪些影响?)

2024-03-07 22:10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在经营中,部分险企为了让自家银保产品能在销售渠道“多露脸”“多出业绩”,往往会在报备的费率基础上多付成本,用以打动银行、中介等银保主力销售渠道,为产品卖力吆喝。多出来的成本费用由保险公司自掏腰包。这种不按实际费用成本的行为,就是“报行不合一”。

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下发《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银行代理渠道有关事项的通知》,对银保渠道“报行合一”进行规范。所谓“报行合一”,就是上报给监管部门的材料和保险公司实际的运营情况必须一致。那么,“报行合一”对消费者会有什么影响呢?红星新闻记者在通知下发后,进行了走访调查。

产品选择虽有减少 消费者权益保障更好

对保险消费者而言,“报行合一”能带来哪些变化呢?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短期内比较大的变化,首先是产品数量有所减少。

记者在连续走访了多家商业银行后发现,从2023年第四季度至今,市场上激进定价的银保渠道保险产品,在销售数量和规模上存在较为明显的缩减,“诸多险企都在忙着梳理和重新申报产品。”

“事实上从9月份开始,行里就陆陆续续停售了一些保险产品。”小王是某国有银行支行网点的理财经理。据她透露,去年下半年其所在支行就开始接连停售预定利率在3.5%以上的保险产品,近期停售产品主要是因为手续费的问题。小王表示,给客户推荐银保产品已经成为理财经理的必修课,一方面是跟收入挂钩,另一方面则因为近年来银保产品的收益比较有优势,大量客户在对比了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后,对保险产品的热情较为高涨,但目前银保产品的可销售数量是有较为明显减少的。

第二是产品收益率短期内或有下降。记者从保险业内获悉,之前市场上能购买到内部收益率超过2.9%的顶级增额寿。“报行合一”后,在目前市场的平均费用率下,3.0%定价的产品储蓄险内部收益率将维持在2.6%~2.7%左右。

以一次性投入100万元为例,复利2.7%的产品和2.9%的某顶级增额寿相比,投资第10年收益相差2.4万元,第20年收益相差8.2万元,以持有30年为衡量基准,整体收益约相差17%左右。

保险业内人士坦言,对普通市民,尤其是对年金险或增额终身寿的保险消费者而言,虽然短期内对投资收益有些许影响,产品的数量和收益天花板或均会有所下降。但从长期来看,“报行合一”以市场更规范、消费者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为核心,为消费者提前“排雷”。

该人士强调,险企在“报行合一”的规范经营下会更持续健康地发展,消费者交的每一分钱在未来能得到更好地兑付并转变为切身的保障利益。

保险公司降低成本 银行销售压力增加

对销售渠道和从业人员来说,“报行合一”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近日,红星新闻记者对银保产品销售渠道和从业人员进行了走访。

记者从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了解到,近三年,保险成为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中流砥柱,很多银行都加大了期缴保险的销售力度。“报行合一”后,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会在短期内受到一些影响。

该负责人表示,以一款缴费期限为3年的银保产品为例,此前有保险公司给银行的手续费是保费的20%。如果销售1亿元保费,银行可以得到2000万元中收。“报行合一”后,手续费以9%为例,银行要销售2亿元的保费,才赶得上跟过去同样的中收,销售压力大大增加。

除销售压力外,“报行合一”也会带来保险销售佣金的明显下调。某国有银行网点理财经理坦言,“报行合一”后,险企将银保渠道手续费压低了30%甚至更多。这意味着销售同样的保险产品,销售端的销售人员在短期内能够实实在在拿到的单笔提成也下降了。

一家险企银保渠道产品方面人士表示,监管提出“报行合一”的要求,有利于降低保险公司成本,但短时间内也对收入方面会产生影响。他表示,同时因手续费用方面的限制,后续银行与险企合作积极性或有可能降低。不过从行业规范和长期发展来看,该举措有利于提高银保业务的价值率,同时也能规范同业良性竞争。

另一家国有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长期以来,在与银行的合作中,一些人身险公司高度依赖银保渠道,保险公司普遍缺乏话语权。随着银保渠道手续费率的不断上行,保险公司负债成本进一步推高,费差风险逐渐放大。“‘报行合一’严格实施后,将使银行与保险在银保渠道上的严重失衡得以缓解,最终起到维护保险消费者利益的作用”。

红星新闻记者 田园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