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学熊猫-1936年,她将活体大熊猫偷到美国,罗斯福儿子:我愿拿我儿子交换

2023-10-13 05:10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山林间的神秘动物

1936年11月9日,来自美国的服装设计师露丝·哈克纳斯(Ruth Harkness),已经跟着向导,在四川宝兴县青衣江河谷的高山密林间穿行了好几天。

这里海拔超过了三千米,天气阴冷,时不时就下起了雨夹雪,一行人又冷又累,狼狈不堪。

正当他们弯腰穿过一片箭竹林时,走在前面的向导忽然停下脚步,回过头来,示意大家细细去听。

几个人屏息凝神,听到从不远的山核桃树下传来的婴儿般的啼叫。

露丝不知道遇上了什么动物,紧张地看着向导。

向导走了过去,在树下的洞里小心掏出了一个毛茸茸的动物幼崽。

露丝·哈克纳斯与大熊猫

随后抱着这个动物幼崽走向露丝,把它放到了露丝手上。

此刻,露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就是自己此行的目的,也是西方人为之痴迷了半个世纪、无数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要寻找的神秘动物——大熊猫!

来不及细细观赏,向导神情紧张催着大家赶紧离开。

因为大熊猫如果回巢发现幼崽被人捉走,很可能会伤人。

这是一种凶猛的动物。

一个月后,这只出生只有个把月的大熊猫幼崽,被露丝偷带出中国,远渡重洋到了美国,成为了第一只走出国门的活体熊猫。

在大西洋彼岸,掀起了一股熊猫狂潮。

图2 露丝与中国向导昆汀·杨

西方人是如何发现熊猫的

熊猫作为我国的国宝,地位不可谓不高,在世界上也极受欢迎。

因其稀有,且为中国独有。

国外动物园想饲养大熊猫,只能采用租借方式,每只每年需向中方支付100万美元。

接收国除了支付这100万美元的租金以外,还需要提供各类证明,例如适合大熊猫生活、医疗的设施等。

除此以外,饲养和研究费用也是一项很大开销,算起来一年的饲养成本也超过了一百万美元。

基本上养一只大熊猫的花费,可以用来养5头大象。

租借大熊猫如果非正常死亡,就要向中国支付50万美元的赔款。

即便是在国内,想借展大熊猫,也需动物园向国家林业局提出申请。

图3 马来西亚租借大熊猫的费用(截止2019年)

由国家林业局对接收单位进行资质调查、审批后,由输送地林业单位出具相关输送证明,方可借展。

严苛手续的背后,是国家对于大熊猫这一国宝的高度重视。

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在七八十年前,大熊猫还是一种可以随意猎杀,甚至被外国人轻松偷运出国的动物。

而大熊猫的悲惨往事,还要从1869年说起。

1869年,来中国已有两年之久的法国神甫戴维(中文名:谭卫道)决定到川西去传教。

他在教会的安排下,来到夹金山下的宝兴县穆坪镇。

夹金山原始森林茂密,是一处少有外人涉足的世外桃源,生活着无数飞禽走兽。

3月11日这天,戴维在返回教堂时,一户人家请他去喝茶。

图4 身穿清朝官服的戴维神父

在那里,戴维看到了一张黑白相间的动物毛皮。

戴维除了神职人员身份,还担负着为法国巴黎国家自然博物馆搜寻珍稀动植物的责任。

他非常激动,敏锐地认识到,这个动物“将是科学上一个有趣的新种”。

主人告诉戴维,当地人把这种动物叫“花熊”、“白熊”或者“竹熊”,因为它们吃竹子。

为了得到这种被后世称为“熊猫”的奇特动物,戴维雇佣了当地猎人展开搜捕。

5月4日,猎手们终于给戴维捕捉到了一只大熊猫。

戴维欣喜异常,决定把熊猫送去巴黎。

由于熊猫在途中缺乏适当的照料,因此还没运到成都就死去了。

图5 宝兴县邓池沟内戴维雕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戴维只能剥下熊猫皮和骨骼,运到巴黎国家自然博物馆。

博物馆将熊猫皮展出后,造成了很大轰动,大家纷纷赶来观看这一奇怪的动物皮毛。

巴黎自然博物馆主任米勒·爱德华(Melne Edwaeds)认真研究后认为,“在外部形态上,它确实同熊非常相似。

但它的骨骼特征和牙齿明显地与熊不同,却与小熊猫和浣熊很相近。

它肯定构成一个新属,我称之为‘黑白熊’(Ailuropoda)。”

盗猎开始

19世纪后期,博物馆、动物园和植物园的大量兴起。

在满足公众好奇心的同时,也促使大量探险家不断地深入更多地方去寻找珍稀动植物。

图6 1932年 芝加哥的大熊猫展馆

大熊猫的发现,在欧美国家引起了很大轰动。

使得之后几十年里越来越多的探险家、动物学家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捕捉这种珍奇动物。

以下为不完全记录:

1891—1894年,俄国人波丹宁和贝雷佐夫斯基在四川松潘县一带捕捉大熊猫未果,只获得了1张大熊猫皮,保存于大英博物馆;

1897年,英国人在四川平武县捕获一只雄性大熊猫,不久大熊猫死去,被制作成标本,保存于大英博物馆;

1910年,德国人韦歌尔德在四川汶川捕获了1只活体大熊猫,熊猫不久死去。

之后韦歌尔德又获得4具大熊猫骨架和1张大熊猫皮,保存在柏林博物馆;

图7 小罗斯福兄弟

1926—1928年,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儿子——小罗斯福兄弟在四川宝兴猎杀了2只大熊猫,标本保存在美国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

他们是有记录以来最早直接猎杀大熊猫的西方人;

1931年,德国人谢弗猎杀了1只幼体大熊猫并制成标本,保存于费城历史博物馆;

1934年,美国动物学会的萨基和赛尔登在四川汶川县猎杀了一只雄性大熊猫并制作成标本,保存于纽约博物馆。

1936年,英国的伯劳克列郝斯特在四川汶川县通过猎杀和收购,各获得大熊猫皮1张,保存于大英博物馆。

由于此时世人对大熊猫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掌握人工喂养大熊猫的技术。

因此虽然捕猎者很多,但没有一只活体大熊猫被带出中国。

图8 小罗斯福兄弟猎杀大熊猫

第一只活体熊猫

此时美国纽约的一位探险家威廉·哈克纳斯,也对大熊猫产生了浓厚兴趣。

1934年9月,在纽约动物学协会的支持下,威廉决心到中国捕捉大熊猫进行研究。

他向新婚妻子露丝说出了这个想法,得到了露丝的赞同,露丝还拿出了个人积蓄表示支持。

由于手续上的耽搁,1936年初,威廉才启程前往中国。

然而此时他已经患上了食道癌,最终在轮船到达上海后,威廉病情加重,不久死在了上海。

露丝在纽约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万分,随后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

她要亲自前往中国,寻找活体大熊猫带到美国,完成丈夫的遗愿。

2个月后,露丝得到了纽约探险家俱乐部的支持,于1936年4月抵达上海。

图9 趴在露丝肩膀上的熊猫

由于露丝本人没有任何探险经验,因此组建探险队伍的过程十分艰难。

没有人相信她能够承受住野外探险的高强度运动。

整整过了半年,才有一个美籍华人探险家昆汀·杨表示愿意帮助她。

在昆汀·杨的筹备下,露丝终于组织起了一支19人的探险队,向四川中部进发。

进入山区后,探险队伍每天都要在密林里穿行20公里左右,寻找大熊猫的踪迹,然而十几天过去了,他们一无所获。

两周后,探险队伍来到了60多年前戴维神甫发现第一只大熊猫的宝兴县。

11月9日,在夹金山里,探险队终于捕捉到了一只大熊猫幼崽。

露丝激动万分,在日记中写下:“没有任何童话能比这一幕情景更加梦幻了!”

图10 探险队伍

露丝带着熊猫幼崽回到山下,用奶瓶喂养了几天。

为了感谢昆汀·杨,露丝用他妻子的名字给熊猫幼崽起了名字——“苏琳”。

看着“苏琳”似乎适应了人工喂养,心急的露丝决定早日启程返回美国。

一行人从成都坐飞机到了上海。

然而在上海登船时,海关人员拦下了露丝,告诉她熊猫不能带出去。

由于这是第一只被人工饲养的熊猫,美国政府非常重视。

美国驻南京和上海的外交人员多方活动,据说还和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谈判,最终中国方面同意了。

海关人员将熊猫登记为“哈巴狗”,给予放行。

12月2日,露丝带着熊猫,登上了美国轮船“麦金莱总统”号。

图11 露丝喂养熊猫

熊猫热潮

1936年12月18日,轮船到达了旧金山。

露丝受到了美国各界的热烈欢迎,她带回去的熊猫,在美国引起了巨大轰动。

《纽约时报》说,露丝带回了“世界上最稀有的动物”。

《时代周刊》称,露丝捕捉活体熊猫是“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科学发现”。

罗斯福兄弟当年在中国猎杀过大熊猫,但没能把熊猫活体带回美国。

此刻看到一个服装设计师,做成了专业探险家都没能做到的事情时。

哥哥西奥多·罗斯福甚至心情复杂地说:

“如果有人要让这小家伙倒在我的枪口下,我宁愿拿我儿子来换。”

不知他儿子听到这话会作何感想。

许多动物园纷纷联系露丝,希望露丝能把“苏琳”卖给他们。

图12 第一只走出国门的熊猫“苏琳”

按照丈夫的遗愿,“苏琳”应该卖给纽约动物学协会,露丝开出的价格是2万美元。

由于大熊猫是弓形腿,而且脚趾内翻。

纽约动物学协会下属的布朗克斯动物园把这种特征当成了佝偻病,拒绝购买。

最终,露丝以8750美元的价格把“苏琳”卖给了芝加哥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

1937年2月,“苏琳”在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正式展出,立即成了芝加哥的超级明星。

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争相欣赏这来自异国的珍奇动物。

参观人数最多的一天达到四万人,突破了该园成立以来的历史记录。

著名的盲人作家海伦·凯勒听到消息,也来到了动物园。

虽然看不见,也要亲手摸一摸。

图13 芝加哥动物园的熊猫

关于“苏琳”的新闻报道,充斥着美国的报纸。

各种周边产品卖得也很火爆。

与此同时,露丝在美国名声大噪,还得到了“熊猫夫人”的称号,成了社交名人。

她四处拍广告,参加新闻发布会,出席各行各样的酒会,风头一时无两。

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的动物专家们,对熊猫的了解仅限于标本,根本辨别不出“苏琳”的性别,认为它是一只雌性大熊猫。

于是委托露丝,希望她能再到中国捕获一只雄性熊猫,这样两只熊猫可以在美国繁衍下去。

于是在1937年8月,露丝又来到了中国四川,在11月份捕捉到了一只熊猫。

然而不久这只熊猫就死在了笼子里。

图14 被关在笼子里的熊猫

12月,露丝在成都从猎人手上购买了一只熊猫。

带回美国后,通过和“苏琳”对比,动物专家们认为这还是一只雌性。

于是给第二只熊猫起名“美美”。

根据现有资料来看,熊猫的平均寿命可以达到20岁,甚至可以活到30岁以上。

遗憾的是,露丝偷带到美国的这两只熊猫都没有活太久。

1938年4月,“苏琳”去世,具体原因不明。

有说是死于肺炎,也有说是误吞了木棍卡住喉咙,窒息而死。

兽医解剖后发现,它是雄性。

1942年,“美美”因病去世,人们发现它也是雄性。

尾声

“苏琳”去世时,露丝正在中国捕捉大熊猫。

听到这个消息,露丝伤心欲绝。

图15 露丝与苏琳、美美

在相处的日子里,她对“苏琳”早已产生了感情。

“苏琳”的去世,对她既是一个打击,也是一个触动。

她自认为自己是带着感情呵护熊猫,和那些贪财的冒险家不同。

但是最终带给熊猫的结果却依旧死亡。

她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对熊猫这一物种的生存繁衍毫无贡献可言,只是一种灾难。

在这种愧疚心理的影响下,露丝放归了刚刚捕获的一只熊猫幼崽,从此再没有捕捉熊猫。

但是,自从“苏琳”在美国掀起一股熊猫热潮后,欧美国家来中国掠夺活体熊猫的探险家络绎不绝。

1936年到1941年,短短五六年时间,仅仅美国就从中国运走了9只大熊猫。

图16 偷猎到应该的大熊猫

他们获得大熊猫的手段,除了偷猎外,还有以收购、合作、交换等名目。

这种肆无忌惮地掠夺活动,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停止。

这一时期的最知名的人物当属英国的丹吉尔·史密斯,他被西方人称为“熊猫王”。

史密斯参与了露丝捕猎大熊猫的活动,后来自己又在四川呆了多年。

仅仅在1936至1938年间,他就在四川收购了12只大熊猫,其中一半死于运往英国途中, 只有6只活着到达英国。

至于露丝,在回到美国之后,由于身体状况不太好,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1947年7月20日,露丝在美国匹兹堡一家旅馆中,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四十七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