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阳延州三大美女-金末南迁中原女真人口达数百万

2023-09-24 21:44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有金国祚凡一百二十年,作为统治民族的女真人多次迁徙流动,其中人数众多、规模庞大的迁徙有四次,分别在太宗、熙宗、海陵和宣宗时期。前三次的女真人迁徙,学界已有讨论。惟对金末宣宗时期的女真人之南迁,论者甚少。笔者拟对金末女真人南迁作一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金末女真人南迁

贞祐二年(1214),在朝野大臣激烈争论中,金宣宗下诏迁都南京(今开封,国初曰汴京,贞元元年更号南京)。同年七月,宣宗车驾至南京。关于金末宣宗迁都,学界多认为是金朝固守河南,战略收缩的体现。南渡后第二年(1215),宣宗决定“尽起诸路军户南来,共图保守”(《金史icon》卷47《食货志二》,第1052页)。朝中大臣尤其是汉、契丹族icon大臣对此事的态度,《金史》着墨不多,仅见参知政事icon高汝砺提出“此事果行,但便于豪强家耳,贫户岂能徙。……此其利害所系至重”(《金史》卷107《高汝砺传》,第2354页)。但该奏言并未上报宣宗。另有监察御史许古南渡后上书宣宗,提及军户南迁问题,言“尽徙诸路军户于河南,彼既弃其恒产无以自生,土居之民复被其扰,臣不知谁为此谋者”(《金史》卷109《许古传》,第2412页)。从高汝砺、许古的奏言中可推知部分非女真族icon大臣对军户南迁是持反对意见的。

贞祐二年(1214),宣宗率百官南迁汴京以后,大量军户随之南迁,黄河以北的女真人为了躲避战祸,也纷纷南迁,形成女真人入主中原后的第四次南迁浪潮。这次女真人南迁,与前三次大规模女真人南迁相比较,具有持续时间长、迁徙范围广等特点,对金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 宗室南迁:

据史书记载,天兴二年(1233)四月,蒙古大将速不台兵进青城,金朝崔立出降,“以梁王从恪、荆王守纯及诸宗室男女五百余人至青城,皆及于难”(《金史》卷18《哀宗纪下》,第398页)。遇难的五百余人中,除了梁王从恪、荆王守纯以外,还应有镐厉王永中和卫绍王家属,他们初迁郑州(《金史》卷14《宣宗纪上》,第304页),贞祐四年(1216),宣宗命卫绍王、镐厉王家属徙京师(《金史》卷14《宣宗纪上》,第320页)。“青城之难”的五百余人主要是迁居南京的宗室。

其实,宗室除迁居南京外,还有部分皇室疏属迁居他处者,如宗室完颜思孝,磁州人,南渡后居“开之濮阳。乃易姓王氏,子孙至今因之”。完颜怀德,上京路人,其高祖为“武元、文烈之从弟刻澈,封国于赵”。怀德南渡后侨居毫州。这些宗室在蒙古攻取南京时,皆幸免于难。由此看来,在金末南迁浪潮中,金朝宗室几乎全部南迁,少有留居河北者。

(二) 官员及家属南迁:

宣宗迁汴,令“百官家属、亲王宗属皆行”,而跟随的官员主要是朝中大臣及其家属。如右丞相僕散端,中都路火鲁虎必剌猛安人(《金史》卷101《仆散端传》,第2230页)。尚书省令史尼庞古蒲鲁虎,中都路猛安人(《金史》卷122《忠义传·尼庞古蒲鲁虎》,第2673页)。两家族都从中都(今北京)跟随宣宗迁汴。蒲察元衡,河北西路真定人,泰和三年(1203)策论进士第。贞祐初,从狩汴都,拜监察御史。高嗣荣,贞祐初,其父从沃州宁晋县(河北西路)跟随宣宗迁汴,任南京左警巡院使。益都路猛安人乌古论德升,明昌二年(1191)进士。“宣宗迁汴,召赴阙”(《金史》卷122《忠义传·乌古伦德升》,第2658页)。可知这些官员来自中都路、河北西路、山东西路。

除中原各路女真官员及其家属南迁外,同宣宗南渡的还有原籍长城以北的女真官员和家属。赤盏尉忻,上京人,监察御史(《金史》卷115《赤盏尉忻传》,第2532页)。上京路牙塔懒猛安人,吏部员外郎、翰林待制纳坦谋嘉(《金史》卷104《纳坦谋嘉传》,第2287页),虽然反对迁都,但在宣宗决策南迁后,也随之南渡。刘国傑,上京蒲与路人,“其先,居女真之泰州普一县”,贞祐时,其祖父乌古伦镐护驾宣宗至河南。蒲察娄室,东北路按出虎割里罕猛安人。贞祐初为吏部主事、监察御史,跟随宣宗迁汴(《金史》卷122《忠义传·蒲察娄室》,第2669页)。夹古土剌,世为合赖路人。“贞祐初,大驾南巡,公以省掾扈行”。乌古孙泽,北京路临潢府人,其祖乌古璧“从金主迁汴”。术甲脱鲁灰,北京路宋阿答阿猛安,“贞祐二年,宣宗迁汴,率本部兵赴中都扈从”(《金史》卷124《术甲脱鲁灰传》,2698页)。石盏德玉,辽东盖州人,跟随宣宗迁汴,积劳至武德将军。吏部尚书尼庞古海山家族从盖州迁来。粘割贞,西南路招讨司人,户部侍郎(《金史》卷122《忠义传·粘割贞》,第2675页)。这些官员及其家属都迁往了南京。

(三) 军队南迁:

宣宗南渡,军人扈卫以行。金末军队多以女真人、汉人为主体构成,因无法确知各族军人具体数量,只能笼统述之。史载,金宣宗迁汴后,初以“河朔战兵三十万分隶河南行枢密及帅府”(《金史》卷44《兵志》,第999页)。贞祐三年(1215),又“增步军万人,戍京以西,四万人戍京以东”。同时选“陕西骑兵二千,增京畿之卫”(《金史》卷14《宣宗纪上》,第311页)。又在南京附近的黄陵冈屯兵“二十万”(《金史》卷119《木华黎传》,第2933页)。京南行三司石抹斡鲁言“京南、东、西三路,屯军老幼四十万口”(《金史》卷47《食货志二》,第1055页)。可知,金宣宗南渡后,金朝驻守在南京及京南、东、西路的军队就有九十五万左右。这些地方虽然有原来驻守汴京及其附近地区的军队,且有一定数量的汉军,但从相关史料以及女真人所控制的主要军队分析,这些地区的驻军应还是由南迁的女真军队构成,女真人不会是少数。

河南其它地区也有军队驻守。元光元年(1223)二月,宣宗诏徙中京(即洛阳)、唐(今泌阳)、邓(今邓州)、商(今陕西商州)、虢(今灵宝)、许(今许州)、陕(今陕西老城)等州屯军及诸军家属赴京兆(今西安)、同(今陕西大荔)、华(今陕西华县)就粮屯(《金史》卷16《宣宗纪下》,第361页。兴定八年,洛阳升为中京,府曰金昌)。可知中京、唐、邓、商、虢、许等地,金政权均布有重兵,其中必有大量南迁女真军人。此外,江苏、安徽部分地区也有军队屯守,如海州屯军五千,邳州屯军万人(《金史》卷108《侯挚传》,第2388页)。伴随金政权领土不断丧失,陕西、山西、河北等地区军人相继进入河南,如完颜陈和尚,原驻守在山西、陕西一带,正大六年(1229),哀宗令陈和尚率“陕西归顺马军屯钧(今河南禹州)、许(今河南许州)”(《金史》卷17《哀宗纪上》,第382页),进入河南。完颜陈和尚所率军队中女真人比例较大。

由上分析,金末南迁军人中除汉人及少量契丹等族人外,女真军人最多不会超过百万。需说明的是军人南来有一个持续过程,因军人流动性强,加上战争中不断死亡、被俘等,能够较长时间生活在移住地的虽然不会太多,但也给金朝社会带来一定影响。

(四) 军户南迁:

军户主要指列入军籍的军人和家属。军人南迁后,金政权着力组织女真军人家属即军户南来。贞祐三年(1215)七月,军户开始南迁河南,此次迁徙行动相当迅速。八月,女真军户开始进入京西路。同月,金政府把山东西路女真军户安置在归德府(今商丘)及徐(今江苏徐州)、亳(今安徽亳州)二州(《金史》卷14《宣宗纪上》,第311页)。九月,河北东路女真军户安置在原武(今原阳西南原武镇)、阳武(今原阳)、封丘(今封丘)、陈留(今开封东南陈留镇)、延津(今原阳东北延州村)、通许(今通许)、杞(今杞县)诸县(《金史》卷14《宣宗纪上》,第312页)。大名府路女真军户安置于柘城县(今柘城)(《金史》卷14《宣宗纪上》,第313页)。相比于各路军户南迁,山东东路军户南来时间较晚。兴定四年(1220),山东东路军户徙许州(今许昌),命行东平总管府治之(《金史》卷16《宣宗纪下》,第355页)。在以上军户安置中,未见河北西路、中都路军户的安置情况,这两路军户可能都迁往了南京,如丞相僕散端为中都路火鲁虎必剌猛安人,尼庞古蒲鲁虎为中都路猛安人以及蒲察元衡和高嗣荣,均为河北西路人。至此,黄河以北的女真军户尽徙南来,历经五年,金政府对女真军户迁徙安置完毕。

金末南迁女真军户约有多少人口?由于没有明文记载,我们很难确知其数,但从一些官员上疏中,仍可析知一二。贞祐四年(1216),宰臣曰:“今军户当给粮者四十四万八千余口”(《金史》卷47《食货志二》,第1053页)。陈规上宣宗奏疏中也说军户革去冗滥后,“存犹四十二万有奇,岁支粟三百八十余万斛”(《金史》卷109《陈规传》,第2406页)。这些军户虽然包括原驻河南的军户以及汉军军户,但从上述金朝迁徙安置军户等史实分析,南迁女真军户应占四十多万人口中的大多数。

(五) 普通女真人南迁:

金末女真人南迁除军人、军户、宗室、官员及家属外,还有普通的女真人。夹古之奇,跟随舅舅从滕州迁往河南(《元史》卷174《夹古之奇传》,第4061页)。夹谷思齐,“当金之季年,奋迹行阵,靡有定居,由大同徙南阳之郏县”。孛术鲁翀,隆安人,金末徙邓之顺阳(今邓州西三十里)。也有女真人迁入陕西、山东。李庭,本蒲察氏,“金末来中原,改称李氏,家于济阴(今山东菏泽)”(《元史》卷162《李庭传》,第3795页)。乌古伦速可,金末避兵,“居富平北山谷中,子孙遂家富平(今陕西富县),易姓李氏”。金末普通女真人的南迁数量可能要多于南迁军户,这从有关官员上书中可得知。

陈规在奏疏中曾言:“比者徙河北军户百万余口于河南,虽革去冗滥而所存犹四十二万有奇”(《金史》卷109《陈规传》,第2406页)。所革去的冗滥之人,当是冒充军户的女真民户。由于南渡后粮食供应不足,贞祐三年(1215),金政府对南迁军户进行了整顿和淘汰。宣宗命翰林修撰冯壁“摄检察御史,汰逐之。公与同官立式:军户侨寓民家者,主人具丁口,上之官,冒增伪代,主客同坐。总领撒各门冒劵四百余口,刻案以闻,诏杖杀之。故使节所至,争自首,减几及于半”。按陈规等人所说,在南来河北军户百万余口之中,减去冗滥后尚存四十二万,可知冒充军户者多达五十八万人。这些冒充军户者,多为女真民户。此外,南迁的女真民户中一定还会有无法冒充军户者,如果加上那些无法冒充军户的女真民户,普通女真民户南迁的数量还会更多。

综上可知,金末南迁各类女真人口约有200余万,实际人数应大于此数。高汝砺曾言“河北军户徙居河南者几百万口”(《金史》卷47《食货志二》,第1052页),陈规也言“举数百万众坐糜廪给”(《金史》卷109《陈规传》,第2406页),所以保守估计南迁女真人口200余万应无问题。

另外,金末女真人的迁出地范围是非常广泛的,除中都、河北等中原各路外,还远至东北地区的蒲与路、上京路、北京路、曷懒路、东京路等。南迁后的女真人主要分布在河南省。首先集中在京师南京,如皇室、贵族和官员等。其次南京周围的陈留、原武、阳武、封丘、杞县、许州、归德府等也是女真人的主迁地。最后江苏徐州、安徽亳州也安置了女真人。从军队驻守地和移民家庭的迁入地可析知,金末女真人南迁,以京师南京为中心,呈扇形向四周辐射。安置地的集中体现了宣宗迁徙军户“力图保守”的目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