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娠纹身-郝玉彩行走的历史民俗文化:母仪天下的典范-太任

2023-09-24 20:17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近年来,酷爱民俗文化,与孙景泉民俗文化大师行走在官桥与张汪两镇的民间,挖掘流传在民间的民俗文化与 历史典故。探访到母仪天下的典范-太任故事前前后后,为什么在薛河两岸有那么多历史名人与成语典故,还有很多不朽的诗篇。特别是滕州的薛国研究会的各位专家学者,整理大量的有关薛国故城的史料与故事。探究为什么母仪天下的典范是太任。据孙景泉老师介绍:奚仲为夏禹的车正,即车服大夫,被禹封为薛侯,立于薛地(山东省滕州市南薛国故城)为国。奚仲迁于邳。奚仲的十二世孙仲虺,复又居薛,并成为汤左相。臣扈和祖已都是仲虺后人。祖已的七世孙名为成,成迁到挚(今河南省平舆县),立国为挚国。成侯之女为太任,是周文王的母亲、周族季历的妻子。到武王克商后,又封太任娘家子孙任畛至原薛地复国为侯,以不至绝祀。

郝玉彩行走的历史民俗文化:母仪天下的典范-太任


太任,一说大任,商末西伯侯季历之正妃。周文王姬昌之母,历史上有名的贤妻良母。

太任是仲虺后裔,任姓挚国君主的女儿,品行高尚,仪态端庄,是周室著名的三母之一。《列女传》里所写的西周三位先君夫人太姜、太任和太姒,她们都是是华夏大地上母仪天下的典范。

对于太任,历代史书记载不绝:
《史记·周本纪第四》载:“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 ’长子太伯、次子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

《诗经·大明》载:“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太任有身,生此文王。”

《列女传·母仪传·周室三母》云:“大任(太任)者,文王之母,挚任氏中女也。王季娶为妃。大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溲于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圣,大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卒为周宗。君子谓大任为能胎教。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故妊子之时,必慎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人生而肖万物者,皆其母感于物,故形音肖之。文王母可谓知肖化矣。”

郝玉彩行走的历史民俗文化:母仪天下的典范-太任


《古列女传》中记载周室有三母:“三母者太姜,太任,太姒。”“周室三母“太姜、太任和太姒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世纪周族的三位杰出女性,由于“周室三母”都贤淑良德,她们出嫁到周族以后,就尽心尽力扶助夫家建功立业,在她们的帮助下,周族不断壮大。

三位女性都是教子有方,她们教化出了周族的季历、文王、武王、周公等,都是见于中华历史的圣人君子,这些人参与到周族事业发展中,成就了周朝八百年王业。为此,这三位伟大的女性被刘向赞誉为母仪典范,被司马迁称为贤妇人。

在周代,女子称谓中所的姓,代表着其出生时的父系血统。所以在三母的称谓中,可以判定她们分别出身于姜姓、任姓和姒姓家族。关于这三位女性出身,我们从称谓上就可以考证出来。

所以在历史上,习惯地称三母为太姜、太任、太姒。太就是大的意思,三母又可以称之为大姜、大任和大姒。如此敬称,那个时代用于女性称谓是比较少。可见,三母在后世周人心目中,所受到的尊重程度是非常强的。


三位伟大的女性中,太任是王季之妻,她是任姓。任氏,又作妊氏。关于太任的出身《国语》韦注云:“挚、畴二国,任姓。奚仲、仲虺之后,太任之家”。而《古列女传》中说得更直接:“太任,挚任氏仲女。”就是说,太任是商朝末年挚国任姓排行第二的女子。

《诗经•大明》中有“挚仲氏任”,《古列女传》的说法同样在《诗经》中也得到验证。

太姜、太任和太姒三人,在灭商兴周的历史进程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们都是确立周室基业的关键人物。


姬姓的周族,和姜、任、姒姓联姻,就是为了“合二姓之好”,为周族发展壮大寻求更多的支持。而对于太姜、太任和太姒三人来说,她们的婚姻不只关系到个人一生的幸福,还影响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处于商朝统治下的周族,寻求与其他方国的联姻,为了维持发展,进而结成政治联盟,是个明智的作法。周族和姜姓联姻,是为了开拓其在西方的影响力。周族与任姓和姒姓联姻,则是拓展其向东方发展的实力。当时的其他方国甚至商王室也是如此。

郝玉彩行走的历史民俗文化:母仪天下的典范-太任



太任是任姓挚国君主的第二个女儿,挚国是商朝的一个属下方国。由于季历和太任结合,就让周族获得机会,与同是商朝下属的任姓部族结成同盟关系。与东方任姓部族的联姻,让周族把本族的影响力,逐渐扩展到商朝在东方的控制区域,为周族以后向东方发展留下了空间。最初,周部族在先祖古公亶父时期,由于不断受到“犬戎寇边”的侵扰,就决定把都城从豳迁到岐阳周原。迁都到岐阳之后,据说“太王谋事,必与太姜”,每件事都要征询太姜的意见。可见古公亶父所获得的成就,应该离不开太姜的帮助。

周部族首领王季在位时,得到了太任的辅助,周族于是迅速壮大起来。

传说,季历妻太任怀有周文王时,是“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 …溲於豕牢,而生文王。”为此刘向赞誉太任“能以胎教”。也就是说太任就应该算是中国胎教最早的实践者。太任所实施的胎教,效果也是非常明显。《古列女传》中说“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这就是太任胎教的结果。而南宋时期的大理学家朱熹也说“太任性行既美,又能胎教,故文王之生,以无不照,圣无不通,教之以一,即能识百,后为周家始受命之君也。”不能不说,这由于是太任的胎教之功,促使周文王姬昌成了一个非常有修养的贤能之主,从而奠定了兴周大业。

周朝“三母”,也叫周室“三母”。说的是周朝三位开国先君的夫人,她们都是母仪天下的典范,辅佐和教化了开万世太平的几位君王。她们是:太姜、太任和太姒三位贤妃。

太姜的贞顺之德

太姜是周朝先祖太王的夫人、王季的母亲。太王就是人们所熟悉的古公亶父。古公广积善行、以仁厚待人,得到了人民的拥护。他不忍心看到人们受到外族的侵掠,决定迁徙。百姓们扶老携幼,纷纷追随他迁居到岐下。太王带领人民建设家园,定立了官员制度,人们作诗作乐来歌颂他的德政。

太姜,是有邰(tai)氏的女儿,她端庄美丽,性情贞静柔顺。太姜生了太伯、仲雍和王季三个儿子,她能够以身作则教导儿子,使他们从小到大,在品德行为上都没有过失。太王钟爱王季的儿子姬昌,太伯和仲雍为了让位给弟弟王季,以便传位于姬昌,兄弟俩一起逃到荆蛮之地,这成为了历史上兄弟礼让友爱的千秋佳话。这一切与母亲太姜对儿子的良好的教育分不开。

太姜是丈夫贤明的辅佐,她以“贞顺”的女德,成为丈夫最得力的左膀右臂,是周朝创业之时的贤德的妇人。

太任端良的胎教

郝玉彩行走的历史民俗文化:母仪天下的典范-太任


周朝以仁德立国,母亲、后妃的德行起了重要的作用。太姜的儿媳太任,是挚任氏的二女儿,是王季的夫人、周文王的母亲。太任生性端正严谨、庄重诚敬,凡事合乎仁义道德才会去做。

太任的夫君王季具有父亲的仁德风范,因而各地诸侯都很拥戴他。王季的事业,得力于太任的辅佐。太任非常仰慕婆婆太姜的美德,她主持后宫立身端正,使得宫廷上下有着一派肃穆祥和的正气。

太任怀孕的时候,眼不看邪曲不正的场景,耳不听淫逸无礼的声音,口不讲傲慢自大的言语。睡从不歪着身子睡,坐也不偏斜着坐,站不曾跛着脚站。不吃气味不正的食物,切割不正的食物不吃,摆放不正的席子不坐。所以文王生下来就非常聪明,圣德卓著,太任教他一,他就知道十。人们赞叹说,这都是太任的胎教做得好。

郝玉彩行走的历史民俗文化:母仪天下的典范-太任


现在人们讲胎教,实际上太任才是历史上有记载的胎教的先驱。所不同的是,现在人们在怀孕期间给胎儿听轻音乐、流行音乐,重视对孩子的智力和技能的培养和开发;而太任则是身体力行,对孩子以至于胎儿教之以德,重视道德的培养。

据《尚书》记载,文王姬昌出生后不久,有一只“赤雀”,嘴里衔着丹书,飞到了文王的屋子里。丹书上说:“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凡事不强则枉,不敬则不正。枉者废灭,敬者万世。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以不仁守之,不及其世。”这是文王出生时的瑞兆。由于他自幼就与众不同,因而深得祖父太王的疼爱,继承了王业的大统,并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基业,这与母亲太任给予端良母教的不无关系。

郝玉彩行走的历史民俗文化:母仪天下的典范-太任

春秋战国门五首范蠡/田文/冯谖/毛遂/鲁仲连


春秋战国门五首范蠡/田文/冯谖/毛遂/鲁仲连
【唐】周昙


范蠡

西子能令转嫁吴,
会稽知尔啄姑苏。
迹高尘外功成处,
一叶翩翩在五湖。


田文

下客常才不足珍,
谁为狗盗脱强秦。
秦关若待鸡鸣出,
笑杀临淄土偶人。


冯谖

兔窟穿成主再兴,
辈流狐伏敢骄矜。
冯讙不是无能者,
要试君心欲展能。

毛遂

不识囊中颖脱锥,
功成方信有英奇。
平原门下三千客,
得力何曾是素知。

鲁仲连

昔迸烧牛发战机,
夜奔惊火走燕师。
今来跃马怀骄惰,
十万如无一撮时。

(注:鲁仲连,约前305-前245? [生卒具体年代无考],战国时名士,祖地茌平。善于出谋划策,常周游各国,排难解纷。 赵孝王九年(前257),秦军围困赵国国都邯郸。鲁仲连以利害说赵、魏两国联合抗秦。秦军以此撤军。 二十余年后,燕将攻占齐国的聊城。鲁仲连闻曾写信,射入城中,燕将读后自刎,齐军轻易收复聊城。赵、齐诸国大臣皆欲上奏为其封官。鲁仲连,并不乐受爵,愿以贫贱度世而隐居了起来。
滕州市有鲁仲连墓,在张汪镇薛城里陈庄村中间,旧称“葛林子”的地方,”解放前抗战时期群众曾在墓中扒出有“鲁仲连”字样的砖刻,见1989年版《滕州市建筑志》; 山东省高青县亦有鲁仲连墓。)


吊孟尝君文【晋】潘岳


吊孟尝君文【晋】潘岳

人无贵贱,士无真伪,廷入如归,望宾若企。出握秦机,入专齐政,右眄而嬴强,左顾而田竞。且以造化为水,天地为舟。乐则齐喜,哀则同忧。岂区区之国而大邦是谋,琐琐之身而名利是求,畏首畏尾,东奔西囚,志挠于木偶,命悬于狐裘。
潘岳(247年―300年),即潘安,字安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祖籍河南中牟县大潘庄。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岳,美姿仪,少以才名闻世,岳二十岁,时晋武帝躬耕藉田,岳作赋以美其事。岳三十余岁出为河阳县令,太傅杨骏引岳为太傅主簿。孙秀当政,遂夷三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