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台美女-古典长篇历史小说:刘的潜龙梦第十一回精兵简政第一人

2023-09-24 10:39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第十一回 精兵简政第一人

高邑 刘宗甫

刘秀画像

在中国古代,三公九卿制,是封建王朝施政制度。自秦始行,沿袭历代。在西汉时,三公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九卿指奉常(太常)、郎中令(光禄勋)、卫尉(执金吾)、太仆、廷尉(大理)、典客(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大司农)、少府。

三公九卿,分工清晰,各具职能。丞相是“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的要职,丞相可以开府治事,自辟僚属。西汉丞相府规模宏大,以黄阁为相府政务中枢,设立主管郡国两千名官吏的“东曹”、主管相府官员的“西曹”、保管奏章的“奏曹”、掌管谋议政事的“议曹”、主管通报和接待宾客的“侍曹”等15“曹”,丞相属官还有司直(纠察不法官员)、长史(佐助丞相处理政务),可见,丞相府机构复杂,功能齐全,相当一个小型中央政府。而丞相具有总领朝廷百官、主持朝中大政、召集朝议,决定国家军政大事,封驳诏书、任免和选用官吏、主持郡国大计、考课弹劾百官,对上谏言对下执行诛罚等大权。御史大夫,是副丞相,负责监察天下百官,地位清贵,也可开府治事,叫御史大夫府,属官有御史中丞(中执法)、侍御史(位卑而权重,主察举非法)、治书侍御史(精通法律文书、主管判断案狱公正与否)、监军御史(负责监察军队)、绣衣御史(刺察不法官员、捕拿盗贼)、兰台令史(主管图书秘籍)等,御史大夫掌管皇家图书,处理中央和地方官吏不法案件。西汉末,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丞相改称大司徒。

太尉。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军务,仅作武将最荣誉职务而不常设,皇帝主要用太尉以分相权,防止丞相染指军权。

秦汉以来,官吏繁杂,机构冗累,汉武帝时把一些心腹朝臣以加官名义,使他们有权在宫中行走,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分管尚书事务,以与外朝官抗衡。逐渐形成了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为首的中朝官体制度体系,成为皇帝的又一个颇具规模的“参议集团”。使官吏集团更加庞大。尚书台,权大位崇,对皇权慢慢造成了威胁。

秦汉时代,地方郡一级政权守“郡守”,年禄二千名,县级长官称作“卧虎令”。汉代,除郡、县设置外,还设有“侯国”(如柏乡侯,后由刘秀并入高邑)。

西汉时有个大臣叫石奋,官至太子太傅。秩禄二千石,他有四个儿子也都做到相应官职,各秩禄二千石,一家年收入一万石,被称为“万石君”。石,是计量单位,等于斛。奉禄发放的是米。西汉时,除了发粮俸外,还给官吏发放俸钱,如丞相月发六万钱,御史大夫发四万钱,郡太守发一万六千钱。但不经常发,随意性较大,犹似奖励(发红包)未形成制度。中国历史上官吏退休制度,在西汉初步形成,时称“致仕”,西汉从中央到地方有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大约有13万官吏,规定二千石以上官吏才有资格“致仕”(退休)。予以恩宠,允以二千石禄归养,至老死方休。皇帝还恩赐予车、马、牛、酒。

刘秀在鄗南登基称帝后,锐敏地看到,由于长期战乱和饥荒疫疾,生产破坏,人口锐减,社会经济萧条,面临着恢复生产稳定社会的迫切问题,而西汉遗留下来的庞大官吏、机构、郡县侯国设置,又太冗繁,必须大力改革。于是,他首先实施精兵简政谋略。

刘秀把全国并省400余县,裁减大批饱食终日、无所作为的官吏冗员,十置其一,恢复西汉田租三十税一的制度。废除丞相制,把大司徒、大司室、大司马的大字废除,司空(原御史大夫)改为只管水土营造之事,不再具有往日荣耀。而设太尉之职,使其职权大于司徒和司空,加录尚书事。把原来归丞相和御史大夫掌管的职权,大多转移到少府内的尚书台和御史台,而卫尉(执金吾)负责守卫皇宫门户,巡查宫院。

秦汉时,九卿部门很有权势,九卿长官都是朝廷高级官员,秩禄二千石,东汉初,刘秀实施精兵简政,九卿权势则日薄西山,职责缩减。

刘秀大力合并郡、县、侯国,改鄗为高邑县,废柏乡侯(侯国,相当于县级设置),并入高邑。而郡只设太守,不设都尉,太守成为主掌一郡军政的封疆大吏,权势较大,刘秀封其姐夫邓晨为房子郡太守,固守要塞地域。

刘秀重设西域都护,抵御匈奴侵扰。

刘秀把郡以下行政单位设县,大县(万户以上)设县令,秩禄一千石至六百石,小县(万户以下)设县长,秩禄为五百石到三百石,皆一县最高长官,还有县丞、县尉,都由中央任命,其他属员有功曹(主管人事)、令史(办理文事)、狱掾(看守监狱)、仓吏(管理粮仓)。这些人员由县令(长)自行选用。

县以下基层政权,设乡、里、亭。乡官有三老啬夫和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掌一乡之行政,兼收取赋税,游徼捕盗贼,管治安。

乡以下设里、什、伍。设里长、什长、伍长。亭长主管集镇治安,农桑、狱讼民事,这些小吏秩禄微薄,在百石以下。

东汉时,刘秀对“致仕”(退休)官员,除给予秩禄外,还赠钱谷,如尚书郑均以病致仕,赐谷千斛。

刘秀在称帝之初,非常注重俭约从政,恢复农桑,发展生产,而不去大造宫殿,挥霍财物。他吸取了历史的教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秦二世亡国,项羽一把大火,在咸阳烧了三个月,当年雄伟壮观的阿房宫,在大火中消亡。西汉开国君主刘邦住进秦之兴乐宫,又修筑了长乐宫与未央宫。长乐宫,位于长安城东南隅,未央宫位于长安城西南隅。尤其后建的未央宫,规模宏大壮丽。

当丞相萧何正在主持监工修造未央宫时,刘邦从外地回来,见工程浩大,怒问萧何:“天下刚平,苦战数年,财物未丰,何况成败未稳,为此建造如何恢宏巨官?”

萧何却说:“现在天下尚未完全平定,因而大造壮丽宫殿,以壮国威。且夫天下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今后世有以加也。”

刘邦听了,觉得有理,默然认可,萧何说出了大造皇宫对皇帝的重大意义,使刘邦点头称是。

汉武帝时,对高祖时所建宫殿尚不满足,于是,他大兴土木工程,增修了明光宫、建章宫、并修缮、扩充了原有的宫室,因而,汉代宫室更加精美、舒适,远远超过了秦代。

长乐宫,周长20余里,有鸿台,临华殿,温室殿及长信、长秋、永寿、永宁四殿。

未央宫,周长28里,利用龙首山的地势为台殿,高出长安城。前殿东西50丈,周围台殿43座,宫13座,池一个。汉武帝修缮后的未央宫,以香木为栋檬,以杏木作梁柱,门廊上有金色花纹,门面嵌加玉饰,椽端以璧为柱,窗为青色,殿阶为红色。殿前,左为斜坡,可乘车而上;右为台阶,供人拾级。以黄金制作的璧带,镶以珍奇玉石,清风袭来,玲珑作响,令人心惬神怡。未央宫有宣室、麒麟、金华、承明、武台、钓弋等殿堂,又有寿成、万岁、广明、椒房、清凉、温室、永延、玉堂、寿安、平就、宣德、东明、飞羽、凤凰、通光、曲台、白虎、天禄、朱雀堂、画堂、甲观等32个殿阁,十分壮观华丽。

宣室,是未央宫正堂,乃皇帝日常起居之地,常在此召见大臣和名士。温室殿,在未央宫殿北,是皇帝冬天暖居之地。温室以椒涂壁,再柿一层文绣,以香木为柱,设有火齐屏风及鸿羽帐,地上铺毛毯。

清凉殿,也在未央宫殿北,系皇帝夏居之地,以画石为床,设置紫瑶帐,殿内盛夏时,清凉无比,如同含霜临冰。桂宫,亦皇帝常居之所,用紫房复道与未央宫相连,内有七宝床、杂宝案、厕宝屏风、列室帐。后宫,有八殿,后又增建十几个殿,如兰林、飞翔、苣若、椒风、蒽草殿等,此外还有许多藏娇纳艳的地方,如月影台、云光殿、九华殿、鸣鸾殿、开襟殿、临池观等。

建章宫,为武帝求仙所造,后来成为武帝选美女养娇之地,汉武帝命将燕赵20岁以下,15岁以上的美女,纳入此宫中,年满30岁的出嫁,亡者递补。建安宫在长安城外,未央宫西,跨城池作巨阁,两宫相通,皇帝乘辇可往来于两宫中间,建章宫有高20余丈的阙,阙上有铜凤。高大的阙门,迎风而立的铜凤,表达着汉武帝要与仙人相见的意思(汉武帝日夜想成神仙),宫内建有玉堂、玉阶,似有迎见仙人之地。 

西汉帝王还建造了游乐场地:池、台、观、榭。池:太液池,建于未央宫西南,建章宫之北,池中筑有三山,象征神话传说中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还雕塑一块巨石,形似鲸鱼,长三丈。汉武帝非常奢侈,常在酒池戏谑,命三千人在酒池牛饮,他在池北一个平台观赏,这三千人,每人用一个铁杯饮酒,杯重举不过两次,酒量相当于牛饮水的量,汉武帝看着怪态百出的三千醉众,品味着作皇帝的威福,洋洋得意,乐不思政。

汉昭帝时,还建淋池,池中植一奇妙荷花,一茎四叶,形如骈盖,日照映射,碧叶低垂,人称“低光荷”,荷花之果实莲籽形如佛珠,可以成串佩带,花叶咀嚼,则香气袭人,颇受宫女喜爱,每次游宴,宫女皆口含荷叶,或折茎蔽日,“折芰荷以为衣”。昭帝以文梓为舟,木兰为浆,船首刻飞鸾翔鹢。常与宫人终日游于淋池,乃至通宵不归,昭帝命宫人唱歌,顿时笙歌悠扬,在香径回荡:“离秋素景泛洪波,谁去好手折芰荷。凉风凄凄揭掉歌,云光开曙月低河。”

台,汉时,皇宫建有诸台。柏梁台,以香柏为梁,武帝常在此置酒,召群臣和诗,能作出乐府诗者,方能登台,乐府诗以五言为多,后形成一种汉代诗体。汉代诗歌,能流传下来的,主要是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设立的一个官署,职责是采诗配乐,以备朝廷祭祀和饮宴时演奏。《汉书·艺文志》云:“自孝武(汉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这样大规模地采集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颇算一件贡献极大的事,人民口头创作的诗歌通过乐府而保存下来,传承千年而不衰。但一般所谓“乐府”,不是指官署而是指诗歌的一种体裁。作为诗体名称的“乐府”,最初的意义,是“入乐的诗歌”,包括民间歌谣和文人创作的歌谣,乐府中的好诗,绝大部分是民间口头创作和接近民歌的文人创作精品。如《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雪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是一首情诗,是一个女子对她爱的人指天为盟,表示爱情的坚固和永久。

还有写穷人为生计所迫,铤而走险的“东门行”;反映穷人生活痛苦的“孤儿行”;揭露战争残酷的“战城南”、“十五从军征”;表现妇女不畏强暴,不慕富贵崇高品质的“羽林郎”、“陌上桑”等作品,非常精彩,最著名的还有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产生在东汉末年,有力地暴露了封建社会家长制的罪恶,表现了人民对诗中主人公的同情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

汉乐府许多富贵诗篇,多用五言形式写成,这是在古代“诗经”、“楚辞”之后,形成的一种新的形式,是广大人民的创造,而成为汉、魏、晋诗歌的主要形式,立一代风采于文坛。

汉武帝在柏梁台上筑有一个30余丈高的铜柱,柱顶铸有一个铜仙人,掌托玉盘,距长安三百里犹可望见这一高耸入云的奇观。后来因雷电起火,柏梁台被焚。武帝欲重建,召来方士,问:“何以避雷火?”方士说:“以水克火!”于是,在新建柏梁台,安装了象征兴云雨、出入水中的灵物形象:螭吻、鸱尾。

灵台,为观天象之所。台上有殿,用以远望,也有为游玩而建的如渐台、钩弋台、鸡台、走狗台。观,是一种楼台,汉代建有飞濂观。

西汉以来的宫廷建筑奢侈豪华,耗费了大量资财,在历经战争磨难的刘秀,开国后,常思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与痛苦,无心打造宫殿和贪图享乐,而致力于恢复和发展经济,注重屯兵拓田,开发农桑,奖励农耕,改良生产工具,提高生产力。他在鄗登基称帝时,仪式从简,不造宫殿府院,因陋就简,俭约从政。这是他独树一帜的文韬武略平定天下中兴汉业的一个亮点谋略。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