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红灯记-伍思亭:每个角色都倾注我的爱

2023-09-24 10:37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伍思亭近照


《马前泼水》剧照

  她,一举摘下了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梅花奖
  这朵19年来桂林的第二朵梅花,见证了她几十年坚守的初心

  5月21日第30届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在南京揭晓。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中心一级演员伍思亭以桂剧《马前泼水》崔巧凤一角成功“摘梅”,这是19年来桂林桂剧演员获得的第二朵梅花。

  6月11日,记者终于联系上了伍思亭。
  5月21日第30届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在南京揭晓。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中心一级演员伍思亭以桂剧《马前泼水》崔巧凤一角成功“摘梅”,这是19年来桂林桂剧演员获得的第二朵梅花。5月22日,获奖演员参加下基层活动,5月23日凌晨1点多回到桂林,早上9点,伍思亭出现在《江姐》的排练现场。
  按原定计划,6月下旬,桂剧《江姐》将在桂林大剧院上演。
  1994年,18岁的伍思亭从广西艺术学校毕业分到桂林桂剧团。
  这是一个在艺术上颇有灵性的女孩。主攻花旦、青衣、刀马旦,反串小生,师承桂剧名角罗桂霞、苏桂茜。年轻的伍思亭有着过目不忘的好记忆。虽然到桂林桂剧团后几年里基本都在演群众、伴舞,但她有个特别的习惯,没有自己的戏时,她喜欢呆在一旁看其他人排戏,每出戏在她心里都会千百次的排演。
  俗话说,机遇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2004年是伍思亭艺术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当时剧团排了《大儒还乡》,这部戏是新编历史剧,故事新,人物新,舞台形式新,表演新。故事虽取材史料新编而成,但其思想、寓意都与现实生活很贴近,陈宏谋能听取民情,深入调查研究,痛切反思曾参与的假政绩工程“秦绢”,毅然上谏,坚持纠错,在思想内涵上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同时这部戏对地方戏剧的现代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特别是首次在桂剧里采用管弦乐团伴奏,使配乐更好听、动情,而广西山歌与陕西信天游、桂剧与秦腔的对唱也让观众享受到了不同地域旋律的特色,是难得的一出好戏。当时剧团上下、市里、自治区都对这部戏寄予了厚望。
  2004年的一天,在漓江剧院,自治区的领导来看《大儒还乡》的汇报演出,谁知道扮演女一号桑娘的演员在第二场退场时腿意外受伤,当时所有人都懵了,赶紧拉上大幕。
  这时后台一片混乱,由于没有设AB角,几乎没有补救的可能。一时间大家都在问怎么办怎么办?这时有人提出让伍思亭试一下,要知道在这部戏里伍思亭只是一个伴舞。但团里的人都知道她喜欢看排戏,时任团长刘夏生便问伍思亭你敢不敢上?伍思亭非常自信地说,没问题,只要组织相信,我就敢上。就这样,马上让她脱下伴舞的服装,换成女主角的妆扮,在换衣服头饰的过程中,领导找来剧本让伍思亭背词,并跟她强调了一下舞台场景调度等要注意的事项,也就十分钟的时间就拉开大幕了。
  好在桑娘的每场戏都有一段间隔,退场后伍思亭就在楼梯间背下一场的台词。其实她心里是有底的,毕竟平常看了很多次排练,场景基本上都印在脑海里,最难的是桑娘有一段个人舞蹈,尽管知道大致的套路,但毕竟没有在舞台上完整地跳过,伍思亭凭着记忆,凭着自己的功底,再加入了一些自己的发挥,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演出结束后,台上的演员台下的工作人员都说为她捏了一把汗,伍思亭却说自己已经不懂得紧张了,因为没有时间去紧张,脑袋都在想着怎么去配合大家,配合调度,还要想着台词。演出结束后,领导对她说:“真的很想深深地拥抱你一下,这次向自治区汇报演出能够圆满,全靠你担下来了。”
  这次突发事件,给了伍思亭一个改变人生的机会,由于原来的演员腿伤了要住院治疗,而《大儒还乡》接下去还有三百多场的巡演,领导便把这个任务派给了伍思亭。此后伍思亭跟随《大儒还乡》在全国多地演出,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提升,《大儒还乡》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第九届中国戏剧节“中国戏剧奖”,也从此开启了伍思亭的女一之路。2009年在大型新编历史桂剧《灵渠长歌》里伍思亭饰演女一骆月,该剧获第七届广西剧展大型剧目展演最高奖桂花金奖;无论是在桂剧版的《红灯记》中出演李铁梅,还是在抗战题材桂剧《破阵曲》中扮演桂剧名伶小飞燕;以及今年为迎接建党100周年,正在积极排演的《江姐》,每一个角色都倾注了伍思亭对艺术的孜孜追求,她认真研读剧本、细心揣摩角色,探寻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求给观众最真最生动的舞台呈现。
  今年6月初,习近平总书记给黄婉秋老师的回信,是对桂林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肯定,也对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伍思亭很自豪自己和剧团同事几十年一直在坚守自己的初心。回想当初毕业刚回到桂林,那时大家的文化娱乐生活被歌舞厅、卡拉OK,录像厅承包,地方戏剧受到非常大的冲击,几乎被大众遗忘,但在这种情况下,身边几代戏剧人仍孜孜不倦地追随着自己的初心。一直坚持原创,坚持守正创新,从桂林地方的社会故事,身边的故事以及桂林的人文历史出发,创作出属于桂林的戏。如《瑶妃传奇》《漓江燕》《风采壮妹》等,以及2017年推出的《桂林有戏》,特别是2018年推出的《破阵曲》,将桂林的山水、栈桥、渔船、岩洞、石刻等元素呈现在舞台美术设计中,通过历史影像和演员精湛的表演,全景展现了桂林“抗战文化城”光辉历史,真实还原了抗战时期的桂林文化风貌,给予观众与众不同的观剧体验。这些剧目获奖连连,《破阵曲》更是包揽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五个一”“铜鼓奖”“桂花金奖”“桂花表演奖”“精品剧目奖”等各大文艺奖项。
  时代在进步,地方戏剧也在进步,从剧本创作,演员演绎,到舞台设计,服装伴奏等都在不断更新,而令伍思亭欣慰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观众成为桂剧迷,特别是年轻戏迷数量在增加。观众们惊叹原来我们的地方戏这么好看,舞台可以这么惊艳,演员可以这么美。每当听到观众的掌声和发自内心的赞叹,伍思亭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通过自己和同事们共同努力让观众重新认识、了解、喜欢、肯定桂剧,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链接
  梅花奖由来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原名为梅花奖,全称是中国戏剧梅花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始创于1983年,2007年更名为“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是“中国戏剧奖”的子奖项之一,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是中国戏剧界优秀中青年演员的最高奖项。1983年,经历了10年浩劫的中国戏剧舞台萧条沉寂,演员青黄不接。为了使戏剧表演艺术重新焕发青春,中国戏剧家协会《戏剧报》(即《中国戏剧》前身)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设立了中国第一个以表彰和奖励优秀戏剧表演人才、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戏剧事业为宗旨的戏剧大奖——梅花奖。

  桂林市第一朵“梅花”得主
  2002年,我市国家一级演员、桂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中心主任张树萍凭借桂剧《漓江燕》中柳飞燕一角的精湛表演获得第1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