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柏美女-西班牙土地上的孤独夜莺,阿尔汉布拉宫的四种美

2023-09-24 09:52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万籁俱寂,月亮隐入厚厚的云层后面。夜半时分,高高塔楼的顶端,一扇窗户被悄悄打开,一根绳索缓缓而下,一个英俊少年,两手死死抓住绳索,战战兢兢向下滑去。窗口,一双美丽、忧郁又充满仇恨的眼睛,紧紧盯着年轻人的身影。

许多人认为,人生就是一场赌局,不论是被人拉入赌场还是自动自发地压赌资,一旦陷入这场游戏,注定只有无常的结局。15世纪末年的西班牙南部重镇格拉纳达(Granada),摩尔小朝廷的法蒂玛王后,怒火中烧,不甘失落,只能拿自己和小王子波伯迪尔的性命投下赌注。

老国王哈桑又爱上一位名叫梭莉丝的女人。与阿拉伯女人不同,这个女人不是黑发黑眼而是长着一头似金色瀑布的秀发;这个女人不信奉真主安拉而是信奉耶稣基督。王后好言相劝不行,以死相逼也无济于事。一意孤行的国王竟把王后和小王子关了起来。王后出身名门贵族,与宫廷内外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经过秘密筹划,定在今夜先让小王子逃出,自己再想法起兵反叛,逼迫离经叛道的老国王下台。


水池中倒映出塔楼的影子


别致的建筑屋顶


王后如愿以偿,但螳螂捕蝉焉知黄雀在后?祸起萧墙,宫廷内斗,引来觊觎已久的强大敌方进攻,北非摩尔人(Moors)的后裔最终失去了在西班牙的最后一处领地,只留下他们苦心经营的阿尔汉布拉宫(Alhambra,又称阿兰布拉宫),像一只孤独的夜莺,永远唱着哀婉的歌。

所谓摩尔人,泛指公元8~13世纪从北非西部进入并统治伊比利亚半岛的柏柏人和阿拉伯人。他们曾将灌溉、养蚕等新的农业技术带进西班牙,与当地居民共同创造出先进文化,在数学、医学、地理、哲学、建筑等方面都有成就,对西欧近代文化的形成产生过一定影响。


精美繁缛的雕饰和钟乳石状悬垂构件是摩尔人阿拉伯建筑的典型特征


格拉纳达位于西班牙南部的安达卢西亚(ANDALUCIA)自治区。窄窄的直布罗陀海峡就在这个地区,它扼守着地中海通往大西洋的咽喉要道,又是通往北非的跳板和桥头堡。当年摩尔人正是从此处进入,占领了西班牙大半领土。在基督教西班牙强盛崛起后,这里又是摩尔人最后统治的地区。伊斯兰文明与基督教文明在这里交融相汇,因此,这里被称为西班牙最有异国情调的地区。


花园的楼廊


阿尔汉布拉宫在格拉纳达郊外,坐落于一座不规则三角形山坡的山脊上,最高海拔不过700米,但有坚固城墙环绕,易守难攻。有人说它的造型很像一艘舰船,南面迎接阳光的洗礼,北面倾听达罗河的低吟浅唱,船头向西,国王可以在宫殿西北面依窗眺望阿尔巴辛区臣民们的起居劳作。


从宫内眺望阿尔巴辛区


据史料记载,这里最早在9世纪就建造了军事堡垒,但大规模的建筑始于13世纪30年代,那时,穆罕默德一世建立了纳斯里得王朝,以后历代都兴建了不同的建筑,使阿宫逐渐形成规模,完整连成一体。1492年天主教西班牙国王费尔南多和伊莎贝拉收复格拉纳达,他们的孙子卡洛斯五世,在阿宫内建造了与伊斯兰建筑风格迥异的宫殿。此后阿宫历经战乱、地震、火灾,逐渐破败。直到19世纪,在一些西方旅行者的推动下,这座阿拉伯建筑瑰宝才揭去尘封,重放异彩。现在,它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卡洛斯五世宫殿内景


卡洛斯五世宫殿外景


阿尔汉布拉宫风景区包括城堡区(Alcazaba)、纳斯里得皇宫区(Nazaries)、赫内拉里菲夏宫花园区(Genaralife)、卡洛斯五世宫殿区(Palacio de Carlos V)。我们只参观了后三个景区。其中皇宫区又有梅苏亚尔宫(Mexuar)、科玛莱斯宫(Comares)和狮子庭院(Patio de los leones)三个核心景点。

虽是走马观花、匆匆而过,但阿尔汉布拉宫的繁缛之美、内敛之稳、流转之灵、轻盈之逸却已沁入心脾,氤氲滋润,久久挥之不去。


科玛莱斯宫南廊


阿拉伯建筑雕刻首先给人的印象是繁缛之美。

在我们惊讶于宫内墙壁上的精美纹饰时,导游小张介绍说:有人根据这些繁缛的纹饰推断,摩尔人有一种对空白的恐惧。此观点确实很有意思,很值得玩味。


美不胜收的雕饰(一)


阿拉伯经文书法和阿拉伯纹饰,都密密麻麻、排列有序,异常精美。我以为,阿拉伯文与中文都是世界上最适合书法艺术创作的文字。同样有粗细之分,可以连笔,可以体现软笔笔锋变化,有“点”等小配件可供点缀。阿拉伯纹饰还有极强的装饰性,几何图案性,每个基本单元有大有小,但其连接却都百转千回、千变万化,环环相扣又辐射蔓延,以整体性征服观者。


美不胜收的雕饰(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瓷砖墙面的花纹,似乎蕴含奇妙的数学原理,或对称分布,或重复交替,有的具周期性,有的具非周期性,有的呈旋转交替组合甚至改变比例的重复组合。还有的运用了拼花瓷砖工艺,就是把烧成的瓷砖切割成不同规格的碎块,再按一定规律镶嵌起来。


窗里窗外都是景


这些书法和纹饰确实留隙很少。奇怪的是,我们这些自幼受儒家文化熏陶,凡事讲究留有余地,耳濡目染看惯了中国水墨画,把留白奉为艺术圭臬的中国人,欣赏迥然不同的阿拉伯艺术风格,竟然没有任何障碍,只有啧啧称奇的份儿!


这些书法和纹饰留隙很少


对比阿尔汉布拉宫的内外建筑设计,可以体会到一种内敛稳重的风格。

入得宫内参观,有步步惊艳的感觉,因为整个建筑简于表繁于内,拙于外巧于中 ,朴实于表面华美于内里,故多数参观者对内部的精美华丽缺少思想准备。这可能与这个摩尔王朝的历史变迁有关,也可能与阿宫所处地势有关。还有学者认为与伊斯兰教“密室天堂”思想有关。


这里是一家五星级酒店


阿拉伯式花园长廊


这是个远道征战跋涉,在异族异教土地上维持统治700多年的小朝廷,是在其他摩尔政权被扫荡后得以苟延残喘200年的一个意外,自然缺乏本土建筑的张扬肆意,自然时时感到强敌压境的威胁,只能将对奢华的追求罩于古拙的外表之下。

而关于地势,据说最初的阿宫是建在阿尔巴辛城内,后来外面逐渐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口、建筑,使王朝统治者感到了不安全和没有发展余地,于是动议迁到了现在这处山脊。优点是地势较高,相对独立,易守难攻;缺点是面积不很大,必须精打细算,“螺蛳壳里做道场”。


梅苏亚尔宫的这处屋顶保留了较多原貌


阿尔汉布拉宫的水景建筑充满流转灵动的气韵。

穆斯林的生活特别是宗教活动离不开水,水景建筑是阿宫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略看来,阿拉伯水景建筑与中国水景建筑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情趣。中国园林,多有面积较大的湖和面积较小的塘,桥、榭、亭等临水建筑或架于水上,或依傍水边,呈不规则走向,讲究自然天成。而阿宫是建在山脊上,决定了它只能是引水入宫,靠精心设计来引导水的走向,靠精打细算来控制水的用量。水道和水景的设计都体现均衡对称的特点。


带喷水装置的长水池


碧水环绕的花坛


水道有明有暗。水池大致有长方形和圆形两种,长方形较大,配有对称的喷水装置,池中倒映出建筑物的倩影。圆形水池较小,有些是两层,上层可喷水。在寝宫,导游指给我们看,这涓涓流淌的“自来水”竟一直引到了国王的卧榻边。那是一个类似汉白玉石料砌成的圆形小水池。在狮子庭院,流水又从狮子口中缓缓吐出。


据说是国王卧榻前的水池


流水从狮子庭院12只石狮口中吐出


水沿着沟渠水道由花园至寝宫,由高处到低处,蜿蜒曲折,腾挪辗转,无处不在,无时不流。水的精灵为阿宫平添无穷妩媚,万般柔情。

说了上面的三点观感,还觉意犹未尽,还有什么呢?对了,是与世界上多数皇家宫殿的高大宏伟不同,阿尔汉布拉宫表现出轻盈飘逸的特质。


壁柱之间以透雕技法雕刻,极富装饰性


这里的柱子都很纤细,如果说罗马建筑中的柱子个个像彪形大汉,那么这儿的柱子个个是小人国的细腰美女。她们虽瘦弱,但完成建筑的承重却毫不费力。她们整齐排列,个个精心梳妆打扮,那些繁缛的雕刻纹饰就像她们头上佩戴的珠宝环佩,熠熠生辉。


这里的柱子都恨纤细


这里的门都大小适中,这里的窗都小巧玲珑。这里的房间,高度都不算太高,开间都不算太大。就是梅苏亚尔宫一间议政的厅堂,也不过像我们现在的中型会议室。科玛莱斯宫的觐见厅,是国王会见外国使节的大殿,装饰得无比富丽堂皇,但绝称不上恢弘高大。影视剧中,我们看惯了中国皇帝在高大的太和殿召见群臣,来到此地,感觉思维要赶快转转弯子。再想想,因时因地因文化而宜本无可厚非。再看看,图上演示的国王本是席地而坐,那就更用不着那么高大的空间了。


这里的门都大小适中


那些雕刻精致的建筑立面和美艳绝伦的藻顶使用的是什么材料?直观地看,很像石料,有坚固的质感。导游的回答却出人意料——灰泥与石膏。怪不得用不着太粗的承重柱子!但又是怎么成型、雕刻、拼装和保存好几百年的?这就像阿尔汉布拉宫的无数未知一样,令后人深深着迷。


狮子庭院姊妹厅上方钟乳石状的藻顶


石碑上,镌刻着这样的诗句:

纵然墙垣踪影荡然无存,

然而回忆永存,

仿佛艺术与梦幻之栖身殿堂。

世上仅有的那只夜莺,

织做巢穴未曾停止。

听,正献唱天籁,

在阿尔汉布拉宫辉煌的断垣残壁中,

吟唱着告别之歌。


俯瞰庭院中的小水池


归途中再从宫殿区眺望一下花园区,这种四方尖式城墙建筑也是摩尔人阿拉伯建筑的典型特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