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盂美女多-《历史回望马王镇》

2023-09-23 22:28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野史拾遗马王镇》

诗云:

沣水北流马王地,

丰镐两京千年址。

郿坞古迹岭难觅,

周王文武万世绩。


《历史回望马王镇》

西咸新区行政区划图

马王镇,即现在的马王街道办事处街道,原属于西安市长安区,现属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马王镇地处沣河西岸。东与斗门街道隔河相邻,西与鄠邑区大王镇为邻,南与灵沼街道办相接,北与高桥街道毗邻,是西安西去宝鸡的交通要道之一,总面积约29平方公里。


马王镇位于原长安区西北部,距西安城区城区约25公里。西户公路,西户铁路和310国道横穿内境。


马王镇古迹众多,遗址遍布,传说很多,野史也很多。


著名的有陕西龙山文化客省庄遗址,西周丰镐遗址,张海坡西周车马坑博物馆,汉武帝操练水军的灵沼池,西周灵台平顶寺等等。


《历史回望马王镇》

周文王灵台遗址


马王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秦时代,周有“丰京”遗址,秦代“阿房宫”遗址。汉代有关于“董卓与郿坞岭”的传说。“郿坞岭”是从客省庄往西北直通大原村、苗驾村至大王镇的一道高坡,本地人叫“迷雾岭”或“马邬岭”。


董卓,生于陇西临洮,长于凉州,好友善交。汉桓帝末年,董卓被授为羽林郎,跟随匈奴中郎将张奂讨伐汉阳羌人,有勇有谋,屡建战功,官拜郎中。后得到司徒袁隗征招,出任并州刺史。因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凉州之乱,树有功勋。


中平六年,董卓受大将军何进征召,进京讨伐“十常侍”之乱。“十常侍”之乱是指东汉末年,汉灵帝倚重张让等十位常侍,任其专恣蠹政。使朝政日非常态,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时有京中动乱,该董在北芒山下了救下圣驾,籍此掌权。此后又揽吕布,杀丁原,充实自己势力。尔后,废杀汉少帝及何太后,拥立汉献帝刘协即位,出任太师,开启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先例。选用名士蔡邕等人,专断朝政,威震天下。初平元年,受到袁绍组织的关东联军讨伐,遭到孙坚击败。退守长安,自封相国,册位郿侯,广布亲信,呼召三台。初平三年,司徒王允等利用美女貂蝉施展“美人计、反间计”等,让其部下与其反目,最终被其所认的干儿子吕布所杀。


郿坞是因董卓册封“郿侯”,便于 “郿”地(眉县东北的一处地方)大兴土木, 筑坞(自己的行宫,把他看的很皇帝一样的)于 “郿 ”。董卓的“郿坞”高厚各七丈,与 “长安 城”埒才角妙,号称 万岁坞 ,意思是与皇宫不差上下,差不多的意思。世称“郿坞”。坞中广聚珍宝,积谷为三十年储。

据《三国演义》:役民夫二十五万人筑之:其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长安,内盖宫室,仓库屯积二十年粮食;选民间少年美女八百人实其中,金玉、彩帛、珍珠堆积不知其数;家属都住在内。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终老”。这是把后路都想好了。后 董卓 败,坞毁故址。


而董卓西出长安,经常歇脚的地方,就在今马王镇的某处地方。还有传说,董卓的私人部队,就在眉乌岭一带集中待命,随时准备协防长安城里的董大人。

如今,马王镇董姓人家不再少数,有人说是不是与此有关。


《历史回望马王镇》

沣河两岸

其实,马王镇最早的历史,应该是西周时代。


“丰镐遗址”位于长安县沣河两岸,先有“丰京”后有“镐京”,“丰京”在河西、“镐京”在河东,两者是有先后顺序的,“丰京”和“镐京”都曾是西周王朝的国都。丰京是当时主政的周文王姬昌在沣河西岸修建,周文王死后,他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继位,又在沣水东岸修了一个镐京。历史上最早称为之为“京”的城市,也是中国最早期的城市。周朝的历史总共延续八百年,而作为西周首都沿用近三百年,西周又称“宗周”,是没有对应的“东周”这一说法的。因周为所封诸侯国之宗主国。“周代王都”,“侯代君主”所在,如丰﹑镐﹑洛邑同称为宗周。

丰、镐两京于周平王东迁后废弃。


丰京遗址核心地带在客省庄、马王村和新旺村一带,面积约 十平方公里。此地方后来曾多次出土西周窖藏青铜重器。铜盂、铜叵、铜鼎、铜簋等,其中铜鼎有16字铭文,铜簋有28字铭文。


上世纪八十年代年期,新旺村,再次挖出西周窖藏铜鼎2件,其中一鼎有2字铭文,一鼎有“勾连云雷纹大鼎”七字铭文,该鼎高85厘米,口径67厘米,圆腹双耳,三足鼎立,口沿下六个饕餮纹,下腹部饰勾连雷纹。造型精美,体积硕大,堪称国之重器。


上世纪七十年代,轰动一时的“沣西车马坑”,即是西周初年成康王时代奴隶主墓葬的车马殉葬坑。


《历史回望马王镇》

三河一山之沣河

丰京镐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宏大,布局整齐的城市,开创了中国城市平面布局方整、宽畅、宏伟的先河,建构了中国城市平面布局的总规制,成为后来城市总体布局的典范。


丰京是周礼的诞生地。


“周礼”是中国最早形成的礼仪,现在还有很多礼仪,礼节,礼教,规矩都是沿用当时的“周礼”。


周礼形成的地方,在现在马王镇以南的有一个叫“灵台”的地方。西周的“文王灵台”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向西距离灵沼街办的阿底村南约1公里处,西南紧靠吴家村,是西周丰京时代文王游观和观测天象,上达天意的地方。文王在灵台可以集会庆祝,主持大典、会盟诸侯、占卜国家大事、上观天候、制定律历。再往西南,秦镇以西稍偏南,南留村西北,有一处滹沱遗址,是西周文王训教奴隶,下诲黎民百姓的中央广场,是与民众聚会的地方。也就说,一个是国家领导人集会的地方,一个是黎民百姓聚会的地方。


后人为了纪念文王灵台,便在灵兆池的南岸修建了一座平顶寺(也有平等寺一说)。


马王村在唐朝叫“郿坞村”后转音为“马王村”,因唐代称为马邬村,明代时,谐音演变为马王里。


明代属苑西乡大原、石榴里。

清代为马王廒。

民国为沣西乡。

1949年,为沣西、大原、新河3乡,属沣西区。

1956年,归斗门区。

1958年,划入由灵沼、高桥组成的沣西公社。

1961年,分出后为沣西公社。

1966年,改名光辉公社。

1972年,恢复原名。

1984年设马王镇。

2003年,撤镇设马王街道。

截至2020年6月,马王街道下辖9个村(居)委会,其中:1个社区、8个行政村。


截至2021年,马王街道下辖9个村(一个社区,八个行政村居),人口近3万人。


马王街道境内河道纵横,其中最大的河流为沣河,沣河从秦岭南研子沟依山北出,流经马王境内,境内流长4.5公里。其余如:新河,又名曲峪河,南自户县入,北从户县出。如:泥河,又名苍龙河,自户县大王镇北流入,经苗家庄南,西北又流入马王镇。如:灵沼河,发源于灵沼池边的海子村,西北流经户县大王镇,由镇西北复流入,又北流入马王廒。这几条河好像都是在马王镇打了个转转,都是半截子河。其实都是几条断渠,在当时都称为河。


历史上,马王镇地区及其附属区域曾出现过许多名人名事及其传说。


这里曾有远古时期大禹治水的故事。


《历史回望马王镇》

沣河两岸

这里曾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文王与太姒之间的爱情故事发生的地方,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开篇诗句。


在西周以前这里是崇城,是古“崇国”的都城,为北伯候崇侯虎的辖区,古崇国当时的地域包括了户县大部分并周至一部分区域,所以周至户县一带给孩子起名时,往往带“崇”字的不在少数,不知与此有无关联。


客省庄:原为客省宫旧址,是西周诸侯回京祭祖的地方。


正庄村原为西周正冠殿,是诸侯朝觐天子,端衣正冠的地方。


这里曾是中国最早的水官,“沣灵总官”,冯域,治理沣河水患葬身的地方。


这里曾有赵舒翘“三尺红布埋八字”,誓与老龙王一起驮灵桥的说法。


这里曾有西安第五曲的传说。据记载:长安城内为坊,长安城外为曲。五曲即“韦曲、杜曲、王曲、章曲、宣曲”,也就是传说中的“宣曲”。


唐朝时,长安城内设57坊1市,城外设59乡295里,沣河东为大统乡,沣河西名沣邑乡。


《历史回望马王镇》

太平天国时有柏景伟为四路团练团总,负责兴办团练。

是说清朝同治年间,中国南方爆发太平军。太平军、捻军、顺天军纷纷入陕。关中各地陕地武装为了协防西安,暗中呼应。清政府开始兴办团练。清廷团练大臣叫张芾统领陕西团练,抵御义军,分封四路团总。其中第四路:团总由柏景伟统领,负责周至、户县、咸阳以西团练。


1926年,刘镇华率镇嵩军围困西安城八个月。此间,在长安各地任意派粮摊款,焚烧小麦,拉夫拉差,抢劫财物,调戏妇女。后遇冯玉祥誓师回援,曾在长安沣河桥头与镇嵩军发生激战。11月下旬,歼灭驻守马王村的镇嵩军近一个团的兵力。


据记载:民国时期,长安县设18厫,该处为冯籍廒,廒政府设在冯籍村(今天的冯村)。那时候的冯村是个大村,在当地是经济文化中心,远近闻名。后来由于政治需要和工业化的发展,铁路延伸,穿马王镇而过,公路从沣河大桥往西而去,马王镇渐渐繁华,冯村从此落寞了。

但是冯村的社火却是年年有,年年都在耍。


张周勤,又名张行一,化名胡轩,1917年生,长安县马王镇人,共产党员,曾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历史回望马王镇》

张周勤烈士

1947年1月,在长安县争取国民党中统特务时,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的注意,不幸被捕入狱。1947年10月7日,年仅30岁的张周勤在西安被敌人杀害。

这应该是马王镇最早的共产党员了。


马王镇虽是历史悠远,年代久长,但是马王镇日新月异的发展却是新时代赋予的。当地也有人说,马王镇在当时也只是西去宝鸡的一个驿站,历朝历代都是比较荒凉的地方。解放后,国家为解决惠安化工厂运输问题。专门给户县,准确地说是给户县余下镇修了一条铁路,并在马王镇设有一站。马王镇从此开始繁华。而铜网厂,配件厂等落户当地,也为马王镇的繁荣注入了活力。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西安咸阳整体规划的完成,西咸新区的介入,相信马王镇在不久的将来,将会迎来一个更大发展空间。


农历壬寅十月十八日

文杰书于西安


《历史回望马王镇》

作者

作者简介:李文杰,生于长安农村,毕业于西安市农业学校,现为西安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系陕西省职工作协会员、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会员。2019年春开始发表农村及旅游题材作品,目前已发表二百余篇,其代表作品有《碾场》《大口井、小口井》《赶集》《祈福石》《南留村的秦腔》《记忆沣河》《灵感寺的传说》等。散文《仪祉湖感怀》获“第二届逸文杯大赛” 二等奖。《中国好文章》大赛组委会授予“文化摆渡人”称号。散文集《那一抹残存的记忆》2022年3月份由新华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