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内衣美女图片-古代女士内衣

2023-09-22 08:43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在漫长的岁月变迁中,内衣不仅发挥着蔽体保暖的服饰作用,还承载了绵长的华夏文明,记录了古老而又神秘的东方文化。

清 吕彤 蕉荫读书图

和其他服饰相比,中国古代典籍对内衣的记述不多,这使得人们往往难以将视线穿透重重厚服,直达那薄薄的遮蔽之物。今人唯有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爬罗剔抉,才能略微领略古代内衣的风情:凸显身材的诃子,欲掩还展的抹胸,

还有那精心剪裁的肚兜……

中国内衣的历史源远流长,以下所诉的内衣历史线索是从汉朝开始的。

汉代的内衣叫“抱腹”或“心衣”。汉刘熙《释名·释衣服》中有记载:抱腹,上下有带,抱裹其腹,上无裆者也。“心衣”的基础是“袍腹”,“抱腹”上端不用细带子而用“钩肩”及“裆”就成为“心衣”,两者的共同点是背部袒露无后片。

“两当”与“抱腹”、“心衣”的区别在于它有后片,既可当胸又可当背。材质多为手感厚实、色彩丰富的织锦,双层,内有衬棉。“两当”最初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后传入中原,属异族文化。

唐代以前的内衣肩部都缀有带子,到了唐代,出现了一种无带的内衣,称为“诃子”。

唐 周昉《簪花仕女图》中的唐朝贵夫人,穿着低胸的透视装

这也是其外衣的形制特点所决定的:唐代的女子喜穿“半露胸式裙装”,她们将裙子高束在胸际然后在胸下部系一阔带,两肩、上胸及后背袒露,外披透明罗纱,内衣若隐若现,因而内衣面料考究,色彩缤纷,与今天所倡异的“内衣外穿”颇为相似。

唐 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

“诃子”常用的面料为“织成”,挺括略有弹性,手感厚实。穿时在胸下扎束两根带子即可保证胸部达到挺立的效果。

唐 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

唐 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

唐 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

唐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抹胸”穿着后“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个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称“抹肚”,用纽扣或带子系结。平常人家多用棉制品,俗称土布,贵族人家用丝质品并在其上绣以花卉。单的夹的,形式不一。

福建泉州黄昇墓出土的南宋抹胸

“合欢襟”,听这名字,就能想象是作为遮蔽隐私处所穿衣物。穿时由后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绳带等系束。合欢襟的面料用织锦的居多,图案为四方连续。

“主腰”外形与背心相似,是从抹胸发展出来的一种内衣。主腰由后往前穿,在正前方分开以扣子固定。

主腰

扣子也很多样,比如明代多见子母扣,也有粒式扣,到后来还有布钮扣。这样的抹胸,尤其在夏日,衬着外面单薄的纱衣,有一种朦胧的性感。

江苏泰州明墓出土的主腰

两襟各缀有三条襟带,肩部有裆,裆上有带,腰侧还各有系带将所有襟带系紧后形成明显的收腰。可见明代女子已深谙凸显身材之道。

肚兜在中国古代作为女性的内衣,是在清代之后逐渐普及的。《红楼梦》第三十六回写宝钗来至宝玉房中,看见袭人在做针线,原来是白绫红里的肚兜,上面扎着鸳鸯戏莲的花样,红莲绿叶,五色鸳鸯。

清代肚兜

清代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带,穿时套在颈间,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遮过肚脐,达到小腹。材质以棉、丝绸居多。系束用的带子并不局限于绳,富贵之家多用金链,中等之家多用银链、铜链,小家碧玉则用红色丝绢。

刘海洒钱纹刺绣肚兜

肚兜的图案样式以刺绣为主,也有贴补花纹的。由于它包括缝、绣、剪裁、造型及色彩构成,所以肚兜属于民间妇女艺术中的综合表现部分。

连生贵子纹刺绣肚兜

妇女只为情人、丈夫或儿子绣肚兜,她们自用的肚兜一般只以纯色(多为红色)布料做成,略加花边装饰而已;绣给情人的肚兜多以戏曲、神话、传说中之爱情故事为题材以示意;为儿童绣的则以虎、虎吃五毒、莲(连)生贵子等护生、繁衍主题为内容,年画上面穿着肚兜抱着鱼的大胖娃娃,相信大家都有印象。

贴绣五福连生贵子纹兜肚

贴绣人物花卉纹兜肚

贴绣彩蝶纹兜肚

彩绣艾虎五毒纹兜肚

牧羊女肚兜

鱼纹肚兜

肚兜

肚兜

肚兜

肚兜

肚兜

胸衣

花草刺绣肚兜

凤戏牡丹刺绣肚兜

鱼莲与小牛刺绣肚兜

莲花纹样绣花的胸衣

虎纹刺绣肚兜

人物刺绣肚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