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丰满美女-“致敬老西藏”之《青春岁月》:十八军转业军人和他们的藏族妻子

2023-09-22 08:40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西藏和平解放后,十八军的老战士大部分转入地方,留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工作。因为他们多数没有什么文化,所以,基本上都是从事后勤方面的工作。还因为当时交通不便,他们大多数人在很长时间里与老家断了联系。还因为当时西藏很少有汉族女同志,所以,这些十八军的老同志不少人都找了当地的藏族女孩为妻。最后,他们在自己年老的时候,或者和家人一起留在了西藏,或者自己只身一人回到了内地,把妻子和孩子都留给了西藏。

我在西藏工作的那些日子里(1976年--1994年),曾经有缘结识了几个18军老战士和他们的藏族阿佳拉今天在这里记录下他们的生活小事,留下难忘的记忆。

(图片为本文作者 王志侠)

一、河南人老张

老张是我们单位的生产班的大总管。种地种菜都要听他的指挥。熟悉的老张永远肩扛一把铁锹或者一把锄头,走在校园里。

他的妻子是区里的干部,常年住在区里,很少上来。他和我是邻居,所以,能够在她的妻子偶尔来党校的时候,有幸看到。并且看到他那几个完全藏化了的儿女。孩子们一口藏话,长得都很漂亮,和爸爸不太亲。但是,我们看得出来,妻子和孩子来的时候,是老张最高兴的时候。

休假回内地,一般都是老张自己走,问妻子为什么不去。老张说:主要是妻子不习惯河南的生活。还因为内地曾经伤过她的心。有一次休假,是夏季,乘坐火车的时候,阿佳拉带的酥油气味太大了,引来了乘客的不满。车务员循声而至,在乘客的引导下,发现了异味的来源,硬是逼迫着他们把那些酥油丢到了车窗外面。从此,阿佳拉对内地失去了好感。

党校的同事给我们讲过老张休假的故事。说老张休假从来不带很多东西,一个黄色的军用小书包,油渍麻花的,除了简单的洗漱用品,什么也没有。他的路费钱也往往就装在包包里(那个时候钱少,也就几百元钱)。到了招待所,把小包往床上一扔,就万事大吉了。从来没有丢过。不过有一次发生了例外。老张回到屋子里,发现书包不见了!急忙四处寻找,却看到,在招待所的角落里,一只狗叼着他的书包在啃呢。原来,老张书包上的酥油味吸引了它。

我第一次休假,就是和老张同行。一路上多亏有了老西藏,经验丰富,让我们少吃了不少苦头。例如,当时正是大批汉族干部休假的季节,拉萨飞机号排队,都排到2000多号了,据说每天只走百十号人,等排到我们,大概要等到过年吧。于是老张告诉我们:买汽车票,走川藏线!于是我们果断地离开了拉萨,乘汽车出藏了。这也让我有了一次唯一的川藏线之行,并经历了一次最难忘的旅行。

且不说我们路途中的惊险,就说老张的丰富经验给我们带来的安全和温暖。一路上,每到出发前,老张都让我们多买些馒头,说留着路上吃。结果,当我们遭遇大塌方的时候,当我们被滞留在通麦山谷中的时候,多亏了那些馒头,让我们没有挨饿,没有遭罪。当我们在路边,借着养路工人的篝火,蘸着自带的大肉罐头,烤着香喷喷的馒头的时候,我们太佩服老张了!先见之明啊!太英明了!

后来当我们历经艰险,到达成都的时候,还是老张,带着我们这些小朋友,流连在成都的大街小巷,寻找着四川的美味小吃。他告诉我们:每次不要多吃,只吃一点点,尝尝鲜。边走边吃,可以品尝多种风味,还少花钱,不浪费。真是经验之谈啊。让我们两个小西藏也有了新体验。

后来,老张退休了,西藏的气候已经对老张的身体造成伤害了。只要进藏,老张就拉肚子,无奈只好回内地了。但是妻子和孩子却不能跟他回去。都留在西藏了。老张只好挑好的季节回西藏探亲了。在内地,老张没有家,也没有太亲近的人了,只好靠远房的侄子照顾。如他所言,好在自己还有工资,还可以多给亲戚们买些东西,表示心意,让亲戚们照顾起来没有怨言。再后来,就听说,老张走了。在遥远的河南,他去了。但是,他曾经奋斗了一生的西藏,却无人能够赶去那里送他一程!他把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留给了西藏,留给了高原,自己却静静的独自离开了这个他漂泊了一生的世界。

老张这一辈子,总是在单位的宿舍、区里老婆的宿舍、河南老家亲戚的家里游走。哪里都是家,但是哪里又都不是自己完整的家。这就是一个老18军战士的一生。

老张走了好多年了。但是,在我的心中,却经常会出现那个扛着铁锹的老张,微笑着,走在我的前面。

2、山东人老石

山东人老石,是我们夫妻在休假时认识的18军老战士。1979年2月,我们休假返藏的时候,赶上了高峰期,住宿,买飞机票都很紧张。我没有住上二所的标准间,临时被招待所安排在一个小小、的不见阳光的小平房里。就是在这里,我们遇到了在江孜县工作的老石夫妇。我和老石的妻子住在一个房间。

老石是山东人,妻子是藏族阿佳拉。他们是回山东休假的。他们还有两个儿子,长得非常精神。在我所遇到的藏汉结合的夫妻中,他们是最和睦的。老石就像他的姓--诚恳、忠厚,话语不多。他的妻子则性格开朗,待人亲切热情,他们的两个孩子,17、8岁,正是贪玩的时候。到了成都喜欢的不得了,每天和朋友们在外面玩,有时候也到我们宿舍里陪妈妈坐一会,和妈妈爸爸说一会话。

我的老公说: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老石的一句话:年纪大了,把孩子们带回去,看看老家,了解一下自己的根在哪里。将来我老了,孩子们能够回来看看我。他的话,反映了那些老战士普遍的心愿。

我记得有一次,两个孩子晚上出去玩,和朋友吃饭,说是花了100多元钱,当时那些钱,好像是我们一个月的工资吧。结果,被阿佳拉好好的批评了一顿。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母亲严厉的慈爱。

阿佳拉是一个热情体贴又善良的人。当时,我正在怀孕初期,加上刚刚离开家回西藏,所以心情有些忧郁。这个时候,阿佳拉给了我许多关心和关怀。每天陪我聊天,安慰我。在我不知不觉睡着了的时候,阿佳拉会给我轻轻的盖上一件她自己的毛毯或者棉袄。每天,在我们自己打扫房间的时候,阿佳拉也会抢着拖地,不让我动手。结果,在我们的争抢之中,那个小平房变得干净整洁,充满了温情。本来我是打算有了空房间就搬出去的,可是因为有了阿佳拉,我一住就是三个月。

住招待所,却住出了家的感觉。这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我只能说,我遇到了阿佳拉那样的好人。在西藏,这样的藏族朋友太多了,只要我们真诚相对,心灵的沟通就是如此的简单。因为相处得好,反而忘记了老石夫妻的详细情况,只记住我们相处的那些温馨时光。现在他们大概都是年过古稀的人了吧。在这里借我的博客,祝福他们:幸福美满,平安吉祥!

3、河南老兵

在成办二所小平房住的时候,隔壁还住着一对常年住招待所养病的老夫妻。丈夫好像是河南人?妻子是藏族。丈夫年纪比较大,身体不好,每天都坐在在屋子外面的一张藤椅上晒太阳。他不爱说话,每天见面也只是笑一笑,就算打了招呼。阿佳拉好像是山南林芝或者昌都那边的藏族。皮肤很白,身材丰满,辫子盘在头上,有些像苏联胖大婶的感觉。阿佳拉为人非常热情,爱说话。我们几个女人经常在一起聊天。

记得阿佳拉告诉我们,他们在拉萨七一农场工作,因为老伴身体不好,不能进藏了,内地有没有家,只好常年住在招待所的平房里。不过,在这里人多热闹,吃饭也方便。有时候吃食堂,有时候自己做一些更合口味的饭菜改善一下。也还是不错的。现在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一招待所为家的生活了。

阿佳拉是我见过的藏族中最不像藏族的人,她不说话,基本上看不出她是藏族。生活习惯也基本上汉化了。阿佳拉告诉我,他们夫妻刚在一起生活的时候,她喜欢吃生的牛羊肉,老伴不喜欢,吃不到一起去。不过老伴有办法,有一天,他把阿佳拉叫到了农场的化验室,把一片牛肉放到了显微镜下面,让她看。结果,阿佳拉看到了她不想看的场面,老伴告诉她,你看,生肉里有寄生虫,不煮熟了吃会生病的。从此后,阿佳拉就再也不吃生肉了。再后来,老伴生病了,住在招待所里,生活就更加汉化了。

不知道他们现在住在那里,我猜想,他们一定有了自己的房子,一定会在内地或者西藏自己的退休房里,享受着温暖的日光,过着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祝福他们:好人一生平安!

我们还寻找西藏各个时期的建设者们:农场的知青,豫剧团的演员,车队里的司机,工厂里的工人。。。。。

我们等待聆听你们在西藏时候平凡的生活故事。

我们即将推出“致敬老西藏”专题之《童年往事》、《我的父亲母亲》、《我的兄弟姐妹》、《青春岁月》、《选择》、《念想》、《重返西藏》等系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