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友(毛主席跟斯诺说,他当年广告征友来了三个半人,这半个指的是谁)

2024-05-26 21:40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大家知道,毛主席在一师念书的时候,干了不少奇事。但有一件事,不仅惊动了长沙的几大院校,还引发了一场莫大的误会。那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情起因于1915年秋,长沙一家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启事上说,有个叫二十八画生的布衣学子,想要“嘤鸣求友”,寻找同道中人,条件是能吃苦耐劳,不惜以身为国,希望与之携手共进。

而这则启事的发起者,就是毛主席本人。因为毛泽东三个字的繁体字,笔画是二十八画,所以他起名为二十八画生。

看到这儿,也许有的读者会说,不就登个小小的启事嘛,怎么就引起轰动和误会了呢?

原因很简单,这种做法在那个年代,实在太新鲜了。你比如,当时就有人说,交友手法我见不少,但以广告征友,还真是头回见。

那么大家一定想问,通过这则启事,毛主席又征到了几位好友呢?

据毛主席跟斯诺讲:“这次前来应征的,只有三个半人。”所谓的“三个”是指,有三个人跟毛主席见了面。

其中两位应征者,虽然与毛主席有过短暂的相交,但最终因双方志趣不同,相处没多长时间,也就不再来往了。因此,毛主席的这次征友,仅存的一点硕果,只能算是罗章龙了。

据罗章龙回忆:“他们是在省图阅览室见的面,彼此互通姓名后,就来到馆内的一个小院内,坐在一条石凳上,俩人谈了差不多有三个多小时,谈话内容涉及很广,包括国内外政治、经济以及宇宙人生等等。而对治学方针,新旧文学与史学的评价,谈论尤多。”

那时,他俩常到天心阁、城南书院、长郡中学、韩玄墓等处,相约而见,倾心而谈。不仅如此,他俩还常常相伴游览郊外云麓宫、自卑亭、水路洲、屈原故居、汉朝贾太傅祠,还有岳麓山上的崇德寺(杜甫流浪住处)、长沙的飞虎营(辛稼轩练兵之地)、王夫之的家乡,都留下了他俩的足迹。

因为与罗章龙谈得比较投机,又很对脾气,于是,毛泽东就向罗章龙表示,“愿与他结下管鲍之谊,临别时,毛泽东还热情地说,以后咱俩可以常见面。”

听到这儿,也许有的读者会问,剩下的那“半个”又是怎么回事呢?

所谓的那“半”个,是指后来中共历史上,著名的左倾机会主义代表——李立三。毛主席解释说,“李立三虽然和他见了面,但当时连句话都没讲,就一声不响地走开了。” 所以在他看来,他俩的这次见面,只能算是半面之缘。

毛主席的这次征友,别看就这“三个半”人,后来,却有两个当了中共的常委,两个成了国民党的高官,从这个角度讲,它也算件天下奇事了。

听完了这段征友故事,还有一个谜点未解开。那这则启事怎会引起误会了呢?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这“二十八画生”,不仅将征文刊在了报上,私下他还将该启事,寄往长沙各校,结果当告示贴到了女子师范学校,却引起了一场风波。

因为女子师范校规很严,绝对禁止男女来往,所以,当该校马校长,见到此启事后,气得是火冒三丈,他非认准这“二十八画生”动机不纯,其目的就是想勾搭女生。

因见该启事落款处,有“回信请由一师陈章甫转”几个字,于是,马校长决定,立即赶往一师,进行处理。

来到一师,校长孔昭绶,热情接待了他,并在其请求下,马上传讯了陈昌,面对两位校长紧逼,陈昌只好道出实情,发出该帖的人是毛泽东。

既然找到了始作俑者,毛泽东随即被叫到校长室,一见他桀骜不驯,马校长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斥责,面对诘问,他却坦然对之。

他说:“目前各校之间,缺少往来,相互封闭,长此下去,只会使学生思想禁锢,闭于学拘”。所以,他做此举并无他意,只想改变此状,让同学在交流中受益。

听了毛泽东的解释,孔校长顿觉有理,就赶忙帮其说情。这时,马校长也觉得,毛泽东这个人,看上去坦坦荡荡,不像有啥不良动机,于是,也打消了顾虑,就这样,一场风波才算过去。

说到这次毛主席为什么要打广告征友,据毛主席的同学周士钊回忆:毛主席当时正积极筹划创办新民学会。

他认为,要组建一个有影响力的社团,不仅要依靠一师的力量,还要吸收校外的人才。

他还说,欲改造中国,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不是少数几个人就能完成的,需有很多的同志,结成一个坚强的集体,在统一的目标下,坚定不移,共同奋斗,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

大家知道,在民国那个年代,年轻人都比较喜欢个性自由、个人奋斗,而且交友的手段很单一,但在那时毛主席就认识到了,光凭个人的单打独斗是做不成大事的,要想成就大业,就必须带领一批人共同奋斗。

如今,这是个讲究合作共赢的时代,而交友的方法和通道简直太多了,可我们的交友成绩单,跟青年时期的毛主席相比,是不是差的太远了?面对差距,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是不是该向毛主席好好学习呢?欢迎留言讨论,说说你的看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