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猴巧克力(金丝猴奶糖:30亿卖给美企,三年后又花27亿买回,究竟为何?)

2024-05-26 21:31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三颗金丝猴,就是一杯好牛奶”

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曾经响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以价格亲民品质上乘的优势打败了比它更早出现的“大白兔奶糖”

1992年,是中国传统的猴年沈丘食品总厂就推出了一款名为“金丝猴”的奶糖,口感绵密醇香浓厚,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人们只知道金丝猴奶糖好吃,却不知道它的前身竟然是一家电器维修厂,因为干不下去濒临破产,才不得不进行转型,这才有了后来的“金丝猴”

赵启三身为金丝猴的创始人,却一直饱受争议,有人说他是卖国贼,有人则说他是民族企业家,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究竟是为何?

如今已经70岁高龄的赵启三却扬言要进行二次创业,弃糖从盐,开始进军国内高端盐业,那金丝猴又该何去何从呢?

金丝猴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赵启三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带领厂子转亏为盈,就在全力准备上市的时候,却传出了他要将金丝猴出卖给外企的消息,这是真的吗?

2014年,金丝猴的董事经过商议,将公司80%的股份以24.168亿元亿元的价格出售给美国时好公司,因为美国与金丝猴内部经常在决策方面有分歧,之后便以6.042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剩余的20%的股权。

赵启三私自将金丝猴卖给美国集团这件事情,引来了很多人的众怒,可却在两年后,金丝猴又被河南的一家企业以2.7亿元的价格收购了。

这兜兜转转一圈之后,金丝猴的价格竟然缩水了近10倍,难不成这是赵启三暗中操作的?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赵启三临危受命

1979年,已经31岁的赵启三在县里的厂子里担任电器维修师傅,他并不是那种一直待在厂子里干活的,而是经常会外出奔走,时间久了他就成了一位见多识广的工人了。

或许是因为自己的这份经历,他被派到县里的一家农机修理厂担任厂长,这本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可是他却整日愁眉苦脸、闷闷不乐的,因为自己接手的根本就不是香饽饽,而是一块烫手山芋。

附近的人谁不知道,这个厂子不挣钱不说,还有112万元的外债,那时候自己的工资一个月才48块钱,天价的窟窿让很多人都避而不及。

赵启三无奈只好硬着头皮来到这里,看着破败的厂子与37名等着发工资的工人,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他一定要让工人们都吃饱饭。

就是靠着这一份信念,赵启三决定对厂子进行转型,他借了几百块钱之后,就只身一人来到上海,为厂子里寻找新出路。

经过一番考察之后,他意外的发现,现在上海竟然非常流行一些食品,什么糕点、罐头与腐竹等商品,都是河南没有的。

两个地方的信息差让他看到了希望,自己可以经常的坐车到上海看看流行什么,然后就立刻回到河南进行生产,中间商赚取信息差

赵启三确定好方向后,就准备动工了,只是从农机维修到食品加工,完全是两个领域的跨越,厂子里要重新收拾一番,钱从哪里来呢?

他挨家挨户的筹集资金,可是效果并不好,毕竟一家负债112万元的厂子,能折腾出什么名堂?

赵启三就把厂子里能卖的都卖了,东拼西凑的拿出了买设备的钱,开始了转型道路,还把公司改名为沈丘食品总厂

在他的带领下,原本快要倒闭的厂子转亏为盈,不仅补发了公司的欠款,还将外债都补上了。

十年之后,沈丘食品厂的收益已经高达上千万了,再也不是之前那个濒临倒闭的破厂了,只是唯一的短板就是没有一个具有核心价值的产品,赵启三又是如何攻克这个难题的呢?

三颗金丝猴 一杯牛奶

1992年,中国的铁路建设已经发展起来了,原先利用上海与内地的信息差赚钱的方式已经不流行了,还有一点就是,改革浪潮兴起,更多人都开始做生意了,市场竞争压力很大,企业发展艰难。

赵启三严肃的意识到,转型的时候又要到来了,这一次要转型到哪个方面呢?

他在上海参加展会的时候,被一种“枕型糖块”吸引了,他果断的认为这将会是一个很有前景的领域。

相比于上一次转型,这一次他大手一挥就买下了上海的新型枕式奶糖技术和奶糖生产线,开始了企业的第二次转型。

恰巧这一年是猴年,他个人又非常的喜欢金丝猴这个动物,于是就将奶糖的名字命名为“金丝猴”。

当时,市面上就只有大白兔一个奶糖品牌,只不过因为价格比较贵,很多消费者只能望而却步,想吃却买不起。

这也给金丝猴抢占市场一个机会,金丝猴的市场定价非常平民,很多人在购买的时候都不会感到压力,所以就出现了一开售就断货的状态。

1993年,赵启三收购了上海蓬莱食品厂后,注册成立上海金丝猴食品有限公司,特意打造属于他们的本土品牌。

从这之后,金丝猴奶糖就正式成立起来了,开始了它的市场征战之路,成为了糖制品中的龙头老大。

2003年,金丝猴奶糖的广告语是“三颗金丝猴,就等于一杯牛奶”,因为这句话,大白兔控告金丝猴侵权,但丝毫没有任何影响。

早在1956年,大白兔就用“七颗大白兔,就等于一杯牛奶”这句广告语, 金丝猴却在多年后不仅抄袭了这句广告语,还进行了实力吊打,把七颗改为三颗。

大白兔奶糖气不过,便将金丝猴奶糖告上了法庭进行维权,可谁知,竟然没有影响到金丝猴的市场占比,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2005年,时任上海金丝猴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的王宝根对媒体这样介绍:“不断地跑市场是老赵的秘诀。”

很多人在了解到赵启三的打拼模式的时候,都会说他是一个“追随者”,因为他带领厂子转型的道路都是跟着别人干的。

最开始的食品行业,是模仿上海的糕点,腐竹等,等到不流行了,又开始做奶糖,效仿大白兔,还成功的超越了。

就连他自己也承认,市场经济就是要跑市场,要跟风,市场流行什么就去做什么,但是不能盲目,还是要带着脑子的。

奶糖变成了食盐

或许正是因为他的这个“跟风”的营销策略,才会让企业在准备上市的时候,困难重重,最后沦落到卖给外企的地步。

很多知情人士也说,赵启三的这个营销策略为金丝猴的结局埋下了伏笔,毕竟没有自己的核心,一直抄袭,早晚会出事的。

早在2015年,上海市工商局通报,因未经许可仿冒意大利费列罗公司立体商标,上海金丝猴被处罚193万元。

2008年,这一年的赵启三已经60岁了,便将公司的产业交给了儿子赵东旺,野心勃勃的年轻人对上市志在必得,殊不知前路漫漫。

此时市面上金丝猴奶糖的占比已经严重下滑了,企业便开始研究巧克力、饼干与一心新品等,但都是于事无补。

直到2012年,金丝猴股份IPO终止,年销售额经营惨淡,眼看着就要倒闭了,赵启三在67岁的时候为企业出山。

毕竟是之前像一个快到倒闭的厂子经营成年入过亿的企业,这一次大家依旧相信赵启三的能力,期待着金丝猴的焕然一新。

可谁知在等待了两年之后,赵启三竟然将金丝猴企业以30亿元的价格卖给了美国的好时集团,从一个民族企业家成为了一个饱受争议的叛徒。

自己喜爱的奶糖成为了老美的企业,中国消费者却不干了,无论你生产的多好,我就是不买,两年后,金丝猴又回到了中国人的手里,被河南御翔以2.7亿元的借个收回来了。

很多人都好奇是不是赵启三从中操作的,毕竟前后一转手就相差了27亿元,光明正大的坑老美的钱。

赵启三对此也进行了明确的回应,河南御翔跟他没有关系,他现在对奶糖不感兴趣了,而是准备进行二次创业了,研究高端盐业领域。

一个人的好坏应当是由多个方面去评判的,赵启三虽然卖掉了金丝猴,可是他对国内经济的带动是不可否认的,没有他也就没有金丝猴这个品牌。

企业的发展,除了受到人为的影响之外,还有市场经济与环境的干扰,所以只要做好该做的,其他的就交给天意吧。

参考资料:

中国网:“糖王”赵启三彻底告别金丝猴

国民品牌遭遇山寨,金丝猴打赢侵权官司又怎样,这年头谁还吃糖?


新华网:“糖王”赵启三彻底告别金丝猴 再创业盯上盐业市场

大河报:全国人大代表赵启三:二次创业瞄向盐业蓝海,为实业鼓与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