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泽园(百年风雨承泽园系列之五:承泽园与寿恩公主)

2024-05-22 13:13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英和家族把承晖园交还内务府之后,有确切史料记载,该园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二月奉旨“安挂承泽园黑漆金字匾一面”,这也是承泽园首次以正式的园名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后虽又有改名,但承泽园一名沿用至今。

同年,即1845年四月十一日,道光帝(1782-1850)六女寿恩固伦公主(1830-1859)下嫁富察·景寿(1831-1889),承泽园成为寿恩公主与景寿的赐园。

寿恩公主生于道光十年(1830),生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与朗润园的园主恭亲王奕訢是同母。博尔济吉特氏同时还是咸丰帝奕詝的养母。道光在传位时,曾在奕訢与奕詝之间纠结良久。选定奕詝之后,一直觉得有愧于博尔济吉特氏,因此对博尔济吉特氏的生女寿恩公主也多有偏爱。

道光帝曾多次到承泽园及公主府看望女儿。咸丰九年(1859)四月寿恩公主离世,年仅30岁,咸丰帝亦多次前往公主府祭奠。公主府原为景寿曾祖父明瑞的宅院,后世子孙世代居住,寿恩公主下嫁后称之为“六公主府”,在北京东城区内务部街11号,原府有大小院落20余座,现在主要宅院保存较好,已列入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故宫博物院藏《清宣宗行乐图》。图中右二为寿恩固伦公主,右三为道光帝,左一为道光帝第六子奕訢,左二为皇太子奕詝。


承泽园从英和家族收回后,为赐给寿恩固伦公主专门进行过较大规模的扩建,主要项目包括:


一. 在原东院基础上拆改新建一座额驸院,它比原正院即改建后的公主院规制略小。

二. 南园墙向南移动九丈,接近畅春园北宫墙,同时将园正门开辟在新建南墙的中央。这样有些建筑物实际修建在原畅春园内,使承泽园的面积增加了五六亩地,达到三十亩左右。

三. 在南门即正门两侧和前后新建数十间房屋,作为办事、值班、住宿和守卫之用。

四. 在公主院及周围添建和改建了厨房、茶房、太监和仆人用房及游廊等一批建筑,使生活设施更加实用和完善。

五. 厨房院由园东北隅迁建到园东南隅,马圈院由园西北隅墙外迁移到正门以南。


此次建园计划经皇帝御览诏准后施工建设,共增建、改建房屋95间,最终园内设大小房屋187间、游廊82间、楼5间,垂花门、四方亭2座,灰棚14间。园子正院穿堂门前的“承晖园”匾额,新换成“春颐园”匾额,新园因此也被称为春颐园、六公主园。


▲1845年的承泽园平面图

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未刊档案记载,承泽园在寿恩公主逝世后并未呈交内务府,而是继续由景寿居住。景寿对朝廷恪尽职守,直至光绪十五年(1889)六月去世,年58岁,谥号“端勤”。

光绪十六年(1890)四月初一(农历),承泽园被赐给总理海军事务衙门作为办公场所,道光帝第七子醇亲王奕譞(xuān)(1840-1891)为总理大臣,庆郡王奕劻(1838-1917)、北洋大臣李鸿章为会办,正红旗汉军统领善庆、兵部右侍郎曾纪泽为帮办。1891年1月奕譞病逝,奕劻继任总理。第二年,即光绪十八年(1892)三月(农历)总管内务府大臣福锟(1834-1896)面奉懿旨:“承泽园著赏给庆郡王奕劻居住”,承泽园结束了短暂的办公场所历史,再次成为皇子重臣的赐园。



承泽园古建筑(图片拍摄于1933年-1946年间)

德国摄影师Morrison Hedda 拍摄/ 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图片资料

关于富察·景寿(1831年-1889年)

景寿在婚前已经袭一等公爵、被赐头品顶戴,其父富察·博启图曾任侍卫内大臣以及礼部、理藩院、工部尚书,曾祖父富察·明瑞曾任云贵总督兼兵部尚书,封一等诚嘉义勇公。景寿从小就与奕詝(咸丰帝,1831-1861)和奕訢(恭亲王,1833-1898)等一起在上书房读书。因为能力非凡,可亲可信,先后担任多个要职,但官运仍有起落。

咸丰十年(1860)八月,景寿护驾热河。次年七月,咸丰帝卒于承德避暑山庄,景寿是八位赞襄政务大臣(又称顾命八大臣,目的是辅佐6岁的皇太子载淳为帝,即同治帝)之一。后来,同治帝生母慈禧联合奕訢发动“祺祥政变”,顾命八大臣都受到打压,景寿被革职,但仍保留公爵和额驸品级,成为八大臣中唯一没有被严办的大臣,而且在同治帝继位(由两宫垂帘听政)后不久官复原职,再之后又继续高升。同治元年(1862)二月任蒙古都统、三月授御前大臣。同治三年(1864)七月仍赐紫缰、十月授领侍卫内大臣。同治十三年(1874)十二月命管神机营事务。光绪十五年(1889)六月景寿去世,年58岁,谥号“端勤”。

景寿还是奕訢的姐夫,其子志瑞又娶了奕訢的女儿荣寿,荣寿后为慈禧太后的养女,入宫生活,加封为固伦公主,志瑞17岁去世,荣寿却一步步成为宫中协调慈禧与光绪关系的关键人物之一,被称为“大公主”。

文字整理:王志勤 | 编辑:王贤青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