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焕章(旅长陈赓有多狠?日军老巢到处都有陈赓卧底,一人当上伪军司令)

2024-05-22 12:35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陈赓大将的传奇色彩,在军届同侪之中,少有人能与其比拟,单是情报工作方面,就足以令人瞠目。

陈赓早在在中央特科工作过,还有过留学苏联的经历,对情报工作有很深的认识。1937年陈赓担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后,就向日伪军老巢派过大批情报人员,收获了不小的战果。

一、陈赓遇险

我军一向比较重视情报工作,但野战部队限于自身业务技能不足,开展得都很一般,促使陈赓发了狠要搞出大名堂的,是1941年年初的一次遇险。

386旅当时在晋东南与日寇相持。由于敌强我弱,日军经常肆无忌惮地进行“大扫荡”,企图抓住我军主力进行决战。陈赓每每遇到敌人扫荡,就把主力分散转移到外线,自己只带着旅指挥机关和警卫小分队,在深山险壑中与日寇周旋。

日寇屡屡抓不到八路军主力,便改了策略,分兵四处搜索,专打386旅的指挥部。日寇四处收买汉奸,让他们刺探陈赓的行踪。

1941年1月26日,正值农历腊月二十三,是北方的祭灶(又称小年)。陈赓率部队来到武乡县的韩壁村,由于连续转战,部队比较辛苦,就在这附近住了下来。陈赓指挥所属的16、17、18、772四个主力团都分散到外围,自己只留了一个营住在韩壁村。

有一个汉奸得知消息,马上向日军报告了情况。日军发现了“大鱼”,立即集结了1000多日伪军,向韩壁村扑了过来。

为了达成突袭目的,日军和伪军士兵都换了身衣服,这种衣服与山西青年决死队(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的衣服很像,以免引起八路军哨兵警觉。

偏巧赶上18团的这个营,刚刚从河北调防过来,对山西本地情况不熟,错认了这身衣服,以为是决死队开了过来。再加上祭灶日大家普遍有过节思想,岗哨虽然发现了这支部队,却没有提前示警,直到日伪军杀到近前,开枪射杀了上前询问的八路军班长,大家这才发现情况不对,迅速组织兵力防守。

但为时已晚,日伪军突破防线杀到村里,386旅政治部主任苏精诚率兵抵挡,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6岁。

就是利用这一点缓冲时间,司令部警卫班的战士背着陈赓迅速脱离火线(陈赓腿上有伤跑不快),逃出日军的包围。

这段往事大家可能都会有熟悉之感,《亮剑》中李云龙娶秀芹的当晚遭到日军突袭,保卫干事朱子明叛变、政委赵刚被打成重伤,大概都是根据这次陈赓遇险事件改编而来。

129师师长刘伯承对这次事件非常恼火,责骂陈赓疏于防守,陈赓口服心服地领了罪责。但他心里也明白,部队行动如此谨慎、保密,之所以出了大问题,还在于情报工作不畅,让敌人用汉奸钻了空子。

大概从这件事后,陈赓开始大力经营对日寇的情报工作。

二、卧底当上了伪军司令

中共党员陈涛,就是在陈赓安排下潜入日寇内部的。

陈涛化名陈焕章,早在1940年6月就受陈赓之命潜入晋南重要城市临汾,混入伪军队伍之中。但之前可能是不够重视,又或是扎根时间短,并没有获取多少重要情报。1941年初韩壁遭袭事件之后,陈赓加强了与陈涛的联络。

陈涛凭借过人的才智,和一些陈赓亲手编造的假情报,逐渐获取了日军头目的信任。

日军在临汾成立了一支伪军,大概有600多人,大多是阎锡山部队投降日军后的本地士兵,掺杂了一些地痞、流氓,起了个古怪荒诞的名号叫做“大汉义军”。在物色伪军头目的人选是,日军选来选去,竟然看中了能力过人的陈涛,要他出任“大汉义军”的司令官。

陈涛不敢擅自做主,向陈赓报告,陈赓兴奋地哈哈大笑,说我们的共产党员能力果然很强,连鬼子都信任他了。当即拍板,让陈涛去当这个司令官。

日寇组织这支伪军,一面让他们参与扫荡,一面让他们刺探386旅的情报。但无论这支汉奸队伍取得什么情报,都会被陈涛想办法第一时间转送给陈赓,日本人的扫荡往往因此而落空。

陈涛按照陈赓的指示,和“大汉义军”的伪军士兵称兄道弟,酒肉来往,关系搞得非常好,600余人的小队伍居然整治的生龙活虎。日本人很高兴,感到没看错人。

过了一段时间,驻扎在临汾的日军第69师团成立了一个情报班,日寇透露,想让陈涛去主管这个班。

陈涛又向陈赓请示,陈赓问他本人意愿如何?陈涛认为,情报班只管十几个人,与“大汉义军”几百条枪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陈赓却认为,掌握几百条枪固然好,但情报班的作用更大,虽然管人少,但这个机构与日军各个情报系统都有联系,能够接触到许多核心机密。当前我们急需的不是伪军的武装力量,而是敌人的军事机密。

陈涛心领神会,便按日本人的要求去当了情报班长。

尤其令人忍俊不禁的是,陈赓为了重温一下当年在中央特科当科长的经历,也是为了重新过过瘾,他指示陈涛,要定期给日本鬼子提供一些以假乱真的情报,而这个情报,就由陈赓亲自来制造。

其实这种小事,本不需要陈赓亲自操刀,他口口声声对情报战线的同志们说,只有我亲自编出来的情报,才有我自己的风格,才能让日本人相信。

大家嘴上连声称是,其实心里早就笑歪了,旅长这是要自己过一过哄骗鬼子的瘾。

陈涛几十年后回忆这段往事时说,那些经过陈赓亲手编制的假情报,与太岳军区、386旅的真实作战文书极其相似,细节根本瞧不出什么破绽,敌人一见这种情报,都像王八吃秤砣一样,铁了心地认定这就是386旅的情报。

日军69师团参谋部编印了一套情况通报,刊载的八路军动态,几乎都是陈赓和陈涛联手制造出来的假情报,鬼子们看得乐此不疲,全混然不知中了陈赓的圈套。

而依靠这此以假乱真的情报,陈涛获得了日军更大的信任。

这么干着干着,陈涛也遇到了尴尬。日本人对他越来越器重,也越来越想提拔他当更高的伪军职务。陈涛向陈赓报告,不如趁着一部分伪军打算起义,和他们一起逃回来算了,要不然以后真混成大官了可怎么脱身。

陈赓指示他继续好好呆在临汾,这一幕,与《无间道》里梁朝伟向黄秋生吐槽卧底不好做,何其相似之极也!

陈涛的担心果然成了真的。

日本人看重陈涛的才干,要他去华北伪军设在北平的总部,当宣导局长,或者到沁源县当伪政权的县长。陈涛大吃一惊,要真是当了这种官,怕是以后会招来嫌疑,对组织上说不清楚。他赶忙向陈赓请示,陈赓指示他以恋土难移不愿去外地为借口,婉拒了日本人的任命。

陈涛长期战斗在敌人心脏,为我军提供了许多珍贵的情报。其中,消灭冈村宁次的“军官战地观战团”,就是陈涛及时送出的情报。

三、绝密情报:击毙日军少将

1943年10月22日,陈赓根据陈涛送来的情报得知,日军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组织了一个“军官战地观战团”,到太岳地区现场观摩“扫荡”作战。陈赓指示王近山率386旅16团,择机消灭这个军官团。

王近山准备在临汾城35里的韩略镇,他知道这次作战意义重大,亲自带着团、营、连三级干部,穿着便衣到韩略镇侦察地形,亲自选定了伏地区域。

10月23日夜,王近山指挥部队全部进入伏击位置。

10月24日早上8点,艳阳高照,能见度非常好,是伏击作战的绝佳天气。王近山远远往见山下的临屯公路上开来一队日军汽车,王近山命令等车队全部进入伏击地段再打。

一会儿功夫,陆陆续续开过来13辆汽车,其中有3辆小汽车。当时小汽车还是稀罕物,不像抗日神剧和谍战剧里,人手一部小汽车。能坐上小汽车的,必然是军阶较高的日军军官。

等车队全部进入山谷,六连的火力开始射击,燃烧弹击中倒数第二辆车,日军立即从车上跑下来,组织抵抗。

第一辆车发觉情况不对,八路军的火力相当猛烈,又是燃烧弹又是机枪又是手榴弹,急雨一船倾泻下来,一点也不像以前八路节省弹药的风格。第一辆车无心恋战,加速向前猛冲,想迅速脱离战场,结果被前面封锁山谷的我军将士击毁,车上的日本兵非死即伤,哇哇叫着下了车,找掩体组织射击。

不得不说,日军战术素质确实很高,他们利用汽车和有限的地形掩蔽物防守,短时间内很难解决战斗,王近山自忖一个团打这么一个小队有绝对人力优势,便下令吹冲锋号,全体进入山谷,和日寇近战。

这么一下来,果然立竿见影,日军淹没在我军阵形之中,三五成群,很快被消灭。

一名叫童荣发的班长,开枪打死一名穿着非常讲究的日军高官,夺过他手里的战刀,一连砍死三名鬼子。

新战士冯木水和3个鬼子拼刺刀,竟然一挑三把他们全部刺死,这位猛将不知是何出身,竟然如此悍勇。

残余的鬼子兵保护着军官团剩下的几名军官,靠拢在一起,依托有利地形,架起一挺机枪,封锁了来路,负隅顽抗。战士们迟迟攻不下,五连指导员郑光南抱起一堆集束手榴弹冲向敌人,用生命摧毁了敌人的火力点,壮烈殉国。

残余的鬼子迅速被肃清,查点鬼子尸体,共有180多具,其中包括1名少将旅团长服部直臣(就是被童荣发打死的那个)、大佐联队长6名,以及若干中队长以上的军官。只有3个日本兵躲进一个小窑洞未被发现,侥幸逃回。

《亮剑》中李云龙伏击日本观光团的故事,原型就是韩略镇伏击作战。

冈村宁次被狠狠抽了一个耳光,恼怒之余,他怀疑一定出了内奸,亲自跑到临汾进行肃奸活动,但查了一圈不得要领,并没有发现什么迹象,只好把69师团长长清水中将撤职了事,顺手还罢了临汾的汉奸道尹的官。陈涛安然无恙。

四、仁义的陈赓

做情报工作,不仅要讲究技巧方法,更要用大仁大义来团结人。陈赓对这一点非常重视。

陈赓派了一个叫高庆奎的人,去长治城寻找可以策反的伪军人员。行前,陈赓提出了策反对象的标准。在日伪寻找策反对象,一定要找那些有头脑、能够冷静思考的人,这种人一旦被我们抓住弱点争取过来,就能非常稳定地为我们服务。相反,那些张牙舞爪、见风使舵的流氓、地痞或软骨头,这种人有可能一时为我们所用,但他们的性格反复,容易带来危害,坚决不能要。

从这个角度看,《亮剑》李云龙坚决不收编黑云寨谢宝庆,确实有一定道理。

高庆奎根据这个要求,很快物色到一个人,此人叫纪群,在长治日军司令部任大佐,能接触很多日军机密。此人是山西榆次人,自幼父母双亡,由姑姑抚养长大。他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很得日本人的信任。

不过此人薪水很低,生活清苦,平时少言寡语,喜欢诗词,写得一手好字。平时很少与人来往,但很有思想,具备策反的条件。

陈赓分析这个纪群的特点,他未必是铁了心要当汉奸,有可能是生活所迫,不得不如此。从他的交往情况看,不像其他得势的汉奸一样在城里耀武扬威,有可能对自己的身份并不认同。再加上日本人给他的薪水也不多,综合判断,这个人肯定心里有情绪,但找不到合适的出口。

于是陈赓决定从拉近感情入手去策反他。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拯救一个沉沦的灵魂,于公于私,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在陈赓的安排下,高庆奎扮作苦力,到长治日军司令部挑大粪。高庆奎干事勤快,经常给别人帮忙,后来就慢慢转到锅炉房烧锅炉。日本鬼子见他做人机灵能干,又让他帮忙给日军军官打扫房间卫生。一来二去,高庆奎就和纪群混了个脸熟。

高庆奎通过进一步观察,掌握了纪群一些家事。纪群的姑姑还生活在抗日根据地,但日本人并不知道,看来纪群刻意隐瞒了此事,大概是觉得汉奸身份有辱门庭,不愿意让家人受连累。高庆奎报告给陈赓,陈赓便指示情报员去动员纪群的姑姑,要她出面教训纪群。

这位深明大义的姑姑很有胆量,二话不说,亲自跑到长治城纪群家中,把纪家的祖宗牌位挂到墙上,叫纪群跪下磕头宣誓,决不叛国当汉奸,决不给日本人当走狗,要跟着八路军抗日救国,将功赎罪。

纪群对姑姑视若亲生母亲,素来十分孝顺,他声泪俱下的说,一定按姑姑的要求办。

后来有一天,高庆奎打听到纪群儿子发烧得了肺炎急需用钱,可是纪群那点微薄的薪水根本不够,只能急着出门去筹钱。高庆奎便带着另一个情报员,以同事的名义,送孩子去了医院,当场垫交了200伪币押金。

纪群感恩戴德,从此和高庆奎成了莫逆之交。高庆奎也以此为切入点,向纪群透露了拉他加入抗日组织的意思,并说在八路军中认识级别很高的大干部。纪群是个有头脑的人,早就知道高庆奎刻意接近自己的用意,便郑重地表示,如果真的有路子,愿意和八路军合作。

陈赓得知这一消息很高兴,兴奋地以“八路军大干部”的名义,写了一首诗送给纪群:

山上青松山下花,花笑青松不如它。有朝一日寒霜降,只见青松不见花。

纪群见“八路军大干部”勉励自己做坚定的青松,非常激动,向情报员表示,坚决服从八路军长官的命令,愿意为八路军提供情报。他是个有点风雅的人,也给“八路军大干部”回了一首诗表明心迹:

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是《三国演义》中刘备煮酒论英雄一节的诗,寓意自己身在虎穴却心向革命。

此后纪群果然给八路军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情报,使得根据地军民避免了重大损失。陈赓指示有关部门,为纪群记大功,发奖金1000元。

陈赓还派过一位叫朱向离的情报员,打入敌人内部开展情报工作,家中一双儿女无人照顾,陈赓时不时地接济他们,还把他们送到延安的十八集团军家属子弟学校。陈赓一回到延安,就时不时把朱家姐弟俩接到自己家里,亲切地对他们说:“你们爸爸妈妈不在这里,我和傅涯阿姨(陈赓的夫人)就是你们的爸妈。”朱向离得知自己的儿女受到如此关怀照顾,工作起来也就没了后顾之忧。

以仁义之心化入情报战线,这是难得的胸怀和境界,让冷冰冰的你死我活的情报战线有了人情味,也让我军的情报战线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可以说,是陈赓在情报战线屡屡取得重大胜利的关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