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倩茹(今天,全国第一支援鄂医疗队凯旋回沪68天后,终于看清你们的笑容,听到你们的心声)

2024-05-22 12:35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在这个春天,凯旋,成为最大的心愿。

今天下午,全国第一支援鄂医疗队——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终于回家了!

68天后,他们终于摘下了口罩,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我们终于看清你们的笑容,听到你们的心声。

在武汉最后的日子里,新闻晨报·周到记者请来了他们,

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中的11位队员。

1、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长,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军华:

愿自由如风、岁月静好!

2、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护士长江雪

两个多月以前,我们来到武汉金银潭医院,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有许多和我一样的逆行者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各个岗位,用专业知识践行者那份竟有生命、救死扶伤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标:更好地服务于每一位患者,让他们早日康复和家人团聚。

3、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领队助手、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科护士张明明

武汉,我们胜利了;上海,我们回家了!

4、交大系统唯一女医生,援鄂日记女神、仁济医院呼吸科主治医生查琼芳

两个多月援鄂生活很快就要结束了,我们收获很多,即将到来的离别会有些伤感,但我们相信明天更美好!

5、新华医院心内科90后男护士、援鄂抗疫期间火速入党的刘立骏:

抗疫即将结束,我们也即将返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爱无疆、天佑中华;爸爸妈妈,我一切安好,这次不辱使命完成援鄂任务,我们上海见,加油!

6、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汪伟

我们从除夕之夜奔赴武汉,两个多月的工作都是值得回忆的。这是磨难,我们终于冲出来了,希望祖国更美好。

7、瑞金医院北院重症医学科90后护士叶倩茹

樱花盛开的武汉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时光,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来自全国人民对我们的关心关爱。我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8、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主管护师黄琳

援鄂抗疫60多天中,有无奈更有感动,有艰辛更有喜悦。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英雄城市依旧展露英姿勃发的面容,亲爱的家人朋友们,我凯旋回来了。

9、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主管护师翟如意

来武汉支援已经60几天了,战役胜利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也即将凯旋上海,我想对我的家人朋友们说:“我想你们了!”

10、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钱海泳

从除夕夜到现在,两个多月的援鄂工作即将结束,在这里我和我的战友们,完成了许多救治任务。我们即将回家,祝大家一切安好。

11、瑞金医院北院重症医学科护士叶夏莉:

两个多月的援鄂生活即将结束,内心激动但也有些不舍,舍不得这边热情友爱的武汉人民。希望如期而至的不只是春天,还有疫情过后平安的所有人。

相约回家,这是一次跨年的相约!

1月24日,大年夜,两小时的紧急集合,他们的年夜饭只吃到一半,

“保护好自己,早日归来。”这是他们在上海虹桥机场离别时和上海人民的约定。

135位队员星夜驰援武汉,支援武汉金银潭医院。

这是全国第一支援鄂医疗队,也是坚持时间较长的一支医疗队。

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大年三十的出征,开启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医疗驰援,一群热血的白衣战士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紧急驰援武汉。

留下:物资设备都移交给了金银潭

金银潭医院,在这次的疫情风暴中,处于“暴风眼”中。

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就是在武汉疫情最艰难的时候,物资最匮乏的时候来到了“暴风眼”。1月26日进驻武汉金银潭医院,整体接管北二、三楼,战斗至今。

回家了,他们给武汉留下了很多。

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长郑军华透露,这两天,我们在进行返回前的准备,特别是物资、设备、耗材的清点和移交、这些物资经过后方的同意,全部捐献给金银潭医院,为他们今后的救治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

回家了,他们在武汉的最后24小时,终于在战斗过的地方留下了一张援鄂医疗队的全家福。郑军华说:“我们这支队伍因为是紧急集合的,从年三十到武汉以后,到现在为止,我们没有一张135个人的全家福,我们也没有一套我们的队服。这两天,后方非常关心我们,我们的队服就要到了。在离别的最后时刻,我们会在战斗过的地方照一张全家福。”

更让人泪目的是,离开战斗的病房,他们做的最后一件事情是清扫。

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医师组组长、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周新今年66岁了,也是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专家。疫情最艰难的时候,他在重症病房里做最危险的咽拭子采集工作。在回来的最后一刻,他带领医生们一起穿上隔离衣,带上手套清理办公室和值班室、更衣室等地方。

即使是清扫,周新教授活也是雷厉风行,很快清洁区除了女更衣室橱柜以外的地方全部清理干净。他们将疫情前金银潭医院原本的病房样子留在了武汉。

带回:他们都成为了金银潭医院的“荣誉职工”

回家了,135位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员们收到了金银潭医院送出的一件又一件沉甸甸的礼物,回到上海。

这是一份为援鄂医疗队员们特制的荣誉证书。

证书上写着:“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不怕牺牲、甘于奉献,充分展现医务工作者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为感念您的特殊贡献,特授予您为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荣誉职工’称号”。落款是:中共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委员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第一批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 、仁济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 查琼芳分外激动,“用感恩的心收下这份沉甸甸的礼物,感觉自己成为真正的武汉人了。”

他们还带回了金银潭医院送的冲锋衣,女士的都是胭脂红,男士的都是深蓝色。

衣服的前面写着“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中间是名字,衣服的背后写着“武汉2020,同心抗疫,感恩有您!”

收获:68天他们抢命金银潭,胜利金银潭

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来自于52家医院135人组成,医生37名,护士93名,院感5名。 郑军华说,“这68天,我们生死金银潭,抢命金银潭,胜利金银潭!”

68天里,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累计收治患者170例,累计收治(危)重型患者123例。累计治愈出院136例,总治愈率80.00%,其中治愈(危)重症患者89例,治愈率达72.35%。

在最艰难的时候入驻金银潭重症危重病区,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的每个人眼清晰记得那段最艰难的时刻:病房里有三十多个病人,其中二十多个在进行呼吸机治疗,有十个处于生命垂危状态。

郑军华坦言,“在我们接手45分钟之内,就有一个病人,尽管我们努力抢救还是不幸去世,这也给我们当头一棒,真切感受到救治的困难,而且也带给我们困惑。在新冠肺炎救治早期,我们两眼一抹黑,束手无策。在面对病人死亡的时候非常揪心、悲痛、自责。”

但是,他们没有气馁,迎难而上,分析每一个病人的临床特征,深入讨论,找出原因。终于探索期开始逐步进入成熟期——对新冠肺炎的发生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治疗的方案也有了契合,这时候就到了新的阶段,能够努力救治更多的患者。

更考验他们的,是满负荷的压力,这份压力更来自于心理。

郑军华说,我们曾经在一个晚上收过十五个从晚上12点到凌晨转运过来的病例,而且病情比较重,有的都上了呼吸机。特别是在治疗早期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在思考是不是倾尽了全力,治疗有哪些缺陷,是不是还有更多的方法。

在最艰难的时候,医务人员还存在人力不足、防护用品不足的问题。由于医护工作的强度增加,特别是重症病人的医疗护理——生活护理没有护工,没有后勤人员,全部由医务人员完成。当医疗队得知金银潭医院有医务人员感染,那种心理压力也是巨大的。

陈德昌是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学会侯任主任委员,作为一名重症医学专家,他在救治中不断思考,不断改进治疗方案。在金银潭战斗一个月后,陈德昌建议,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应尽早进行呼吸机辅助治疗。

陈德昌说,从第一天接手金银潭医院北三重症病房开始,看到一个个年轻的生命离我们而去,感觉生命与死亡之间的距离并不那么遥远,“科学虽然有力量,但面对大灾大疫,其实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强大,我们无力对抗弱小到连肉眼都无法分辨的病毒。当第一次气管播管患者的飞沫喷溅到自己面屏的时候,感觉死神离自己这么近,但我并没有停止手上的操作,毅然完成任务。面对需要医务人员帮助的重症病人,其实早就把自己的一切抛到脑后,因为有这么一支具有忘我精神、甘于奉献、不怕牺牲、敢于拼搏的专业队员,我们具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具有勇往直前、取得最后胜利的底气。现在我们即将离开奋斗两个多月的战场,医疗队的战友也即将分赴各自的岗位,但战斗中结下的友情将永远铭记在各自的心坎。”

他们就是这样,挺过了这些压力,从当时的困境中一步一步走了出来。

第一批的所有队员都是我们的表率

在经历了笨重的防护服、护工阿姨的短缺、时刻存在的传染风险、内心的焦灼、巨大的体力消耗等等平时无法想象的艰难,一位位患者在他们的精心救治下康复出院。

他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援鄂,第一批的所有队员都是表率。

医疗队中交大系统唯一的女医生,被称为“日记女神”的仁济医院呼吸科医生查琼芳说,“写日记的初衷只是向单位领导汇报工作,后来发现日记可以缓解我的精神压力,让我永远铭记这段历史,我用正能量写我周围的人和事,让大家都知道他们的爱心和善意、以及工作的艰辛。查医生还表示,虽然援鄂医疗工作已经结束,但抗疫的任务远没有结束,回到上海,还有更大的仗要打。

吴文三是仁济医院一名具有丰富的ECMO护理经验的男护士,在武汉的第一周,他坚持上班近50个小时,主动承担高风险的操作。在入鄂的第三天,他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于3月7日火线入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他希望疫情过后,一切归于平静之时,我们的社会能够对医护多一份理解和尊重。

一批80后、90后的医务工作者成长起来了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批80后、90后的医务工作者成长起来了。

“无论如何,我们一定全力以赴,天佑武汉!我们能赢!”90后党员傅佳顺曾经在战疫日记里写下这样一句话。援鄂期间发生了太多让他感动的事:病友之间的生离死别,夫妻间的相濡以沫,患者绝望时的绝食,抢救时与死神较量的无力……他说,自己能做的只不过是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死神抢人。

90后护士张煜说,“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更没有局外人。”看到武汉连续多日确诊新增病例数都为零,她很欣慰,“取得这样的成绩,我要向所有武汉人民致敬,他们无私奉献、敢于担当!”

携勇气勇担当先来;凭坚韧守初心后归。

68天,我们都在等你们回家,

等每一个平凡而英勇的你平安归来。

等每一个平凡而英雄的城市恢复生机。

等每一份平凡而动人的爱照亮尘世。

欢!迎!回!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