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总统(毛主席最后一记阳谋改变了美国政局,总统福特只好感慨:技不如人)

2024-05-21 11:52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1976年美国大选,上一任总统福特竞选失败,他绝对想不到,远在大洋彼岸的老朋友毛泽东主席使了一招阳谋,不仅改变了美国政坛的走向,还彻底敲定了中美关系,直接推动1979中美正式建交。

毛主席的阳谋到底是什么呢?



这一切还要从美国总统尼克松说起。

1972年2月21日,周恩来总理和叶剑英元帅亲自在机场迎候,随着飞机舱门缓缓打开,美国总统尼克松开始了他为期七天的访华之旅。

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的第一次破冰,是在基辛格秘密访华之后,中美高层的又一次勇敢试探,似乎预示着中美关系即将彻底破冰,打开世界外交格局的新局面。

这也是准备双方基于现实利益的共同选择。

中国这边,从60年代中苏关系交恶之后,中国在国际关系上更加举步维艰,为了给国内的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中国不能也没有精力同时应对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所以只能重新做出选择。



在看美国这边,当得知中苏关系破裂之后,美国方面就开始蠢蠢欲动,因为美苏冷战拉锯到70年代,美国已经不再占有绝对性的优势,尤其是在1971年8月15日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美国最引以为傲的经济开始走下坡路,而这个时候苏联的军事却开始强势崛起。

为了巩固自身的霸主地位,美国希望缓和和中国的关系。

在日本举办的乒乓球锦标赛上,中美双方的代表团完成了小球推动大球的第一步,之后基辛格访华为尼克松探明了道路。

尼克松一行在中国受到了非常热情的接待,不仅品尝了中国美食,鉴赏了中国文化,还和中国领导人进行了多次会晤,双方态度都很明确,希望能够尽快将中美关系再推动一步。



尼克松表示,虽然在对待中国的关系上,美国内部还存在着一些分歧,但他相信自己很快就能够让美国内部达成共识,最迟在他的第二个任期内,会尽快恢复中美邦交正常化。

尼克松的这一承诺给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留下了无限的期待,同时也变相的在国内为自己的下一次竞选拉选票。

当时大家都以为,尼克松第二次连任胜券在握,结果没想到他回国之后就出了变故。

1972年6月,随着美国大选的时间越来越近,共和党和民主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觉得,自己未必有十全的把握战胜民主党,连带着他的共和党竞选班级也开始有隐隐的担忧。



为了获取民主党的竞选策略和他们的内部情报,共和党人想出了窃听的办法。

1972年6月17日,民主党候选人和他的竞选班地在水门大厦开会,几个中情局的雇员穿着低调的黑衣戴着医用外科手套偷偷潜伏进来,他们五个人兵分两路,一队去办公室拍摄民主党竞选的材料,一队去会议室安装窃听器。

结果意外发生了,在拍摄材料的时候被工作人员发现,经过审讯和辨认,这几个人被认定是尼克松的党羽。

一瞬间尼克松被顶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民主党竞选班底又特意把这件事大书特书,瞬间演变成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丑闻,又称水门事件。

这下子尼克松的下一任竞选彻底没有希望了,他甚至成为那个为美国民众口中不耻的小人,连带着他执政期间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也收到影响,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指责,1974年8月8日,尼克松任期结束后黯淡离场,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因为政治丑闻退场的总统。



受到尼克松水门事件的影响,他之前向中国许诺的会在第二任期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也就成为一张口头支票,永远没有兑现的机会了。

而此时,与中国打交道的美国领导人也从尼克松变成了福特。

福特上台之后,对华政策开始犹豫不决,他既没有明确表示抵触和中国的接触,也没有把推动中美关系当做美国当前工作的当务之急。

1975年2月1日,美国总统福特沿着当年尼克松的来时路开启访华之旅,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依旧以最高规格接待了他,毛主席甚至拖着病体和福特进行了几轮深入的谈话。

其实中国的态度很明确,希望福特此行能够彻底敲定和中国的关系,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达成中美建交这一伟大的进步。



但是福特就像是一块不沾手的棉花一样,无论中国政府怎样明示暗示,他都不肯接招,一切都马马虎虎混过去,甚至在台湾问题上,福特的表现都不如尼克松干脆。

接受完中国政府的招待,临行之际,福特也对毛主席提出邀请,希望中国领导人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到美国访问,实现中国和美国领导人的一次互访。

福特对毛主席说道:“听说您以将近70岁的高龄好能够畅游长江真是了不起,您如果能够来美国一趟,我一定舍命陪您游一次密西西比河。”

此时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已经非常不好了,福特的场面话明显不合时宜。



而且他这一行五天的时间基本上没有给中国政府任何许诺,毛主席有些风趣幽默的回答道:“我不能接受你的邀请,我快要去赴马克思的约了。”

这是明示他自己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有外事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委婉的拒绝。

福特脸色明显僵硬半刻,接着毛主席又正色说道:“况且台湾问题还没有一个答案,我怎么去美国呢?”

这句话直接点名了,福特的优柔寡断。

毛主席这几句话堵的福特无话可说,他脸上一阵青一阵白,最后只能尴尬的笑了笑,和中国挥手告别,回到国内之后,他还是没有针对台湾问题和中美关系采取任何决策。



这是打算用一个拖字把中美关系掩盖过去了。

中国政府当然不能让他如愿。

于是,中国出手了。

1975年的某一天,前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在家里看书,突然,几个中国代表团的外交人员来到他的家里,盛情邀请他到中国进行第二次访问。

这一相信让尼克松非常震惊,他如今的政治生命已经断送,在美国国内到处被排挤和嘲讽,正是在最失意的时候没想到中国会再次邀请他这个失败的政客。

他激动地握着中国代表的手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几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中国的请求。



1976年2月21日,和四年前同一天,尼克松夫妇乘坐专机抵达中国,中国政府以最高规格在机场等候,红毯铺道,加长总统车接应,欢迎仪式甚至比当年福特还要壮观盛大,这完全就是按照美国总统的规格来办的。

跟卸任的总统有如此高的规格,尼克松本人以及美国政府都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政治气息。

这次来到中国故地重游,尼克松夫妇生出了许多的感触,他和毛主席,周总理的老朋友亲切交流,提到停止的中美关系也表示非常惋惜,这次访问和上一次大不相同,尼克松方面基本上不带什么政治色彩,双方的交流相当愉快,不久之后,尼克松夫妇踏上了返回美国的飞机。

结果美国却因此沸腾了。



随着尼克松第二次访华,中美关系也被再次推到了美国的议会桌上,美国社会中一股支持恢复中美关系的声音越来越强大,他们也开始对福特的犹豫政策表示怀疑,甚至用尼克松访华的待遇和福特做对比,嘲讽福特在对华政策上的失误。

国内风向的转变让福特方寸大乱。

其实一个卸任的总统对他并不会造成什么威胁,但这件事情严重就严重在美国的新一轮大选即将开始,本来福特以为自己稳操胜券还可以再任一届,结果反对党打出了中美关系的硬牌。

直接打的福特措手不及。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美国的经济一直在走下坡路,国内有相当一部分人希望中美关系恢复正常化,拓宽广阔的中国市场,而且这些人通过资本链接政府在竞选中有相当大的优势。

于是在新一轮大选中,福特惨败,竞争对手卡特上台。

卡特上台之后积极谋求改善中美关系,他很清楚当时美国的真实诉求,也很清楚福特在这场竞选中失败的真实原因,在卡特的不懈努力之下,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72年尼克松开的那张支票终于在此刻兑现。

波折的中美关系终于开始走上真正的正轨,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蜜月期阶段。



毛主席这一招借力打力,不仅由一个尼克松撼动了美国政坛的局势,改变了美国政坛选举的走向,也直接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这样大致回大格局的阳谋,实在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福特最后反应过来之后都不得不感叹,是自己犹豫不决,技不如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