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刊官网(2020《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圆满闭幕)

2024-05-13 00:12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2020《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圆满闭幕

下一站,再出发!



11月7-8日,聚焦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社会福祉,“2020《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在广州隆重召开。在新冠疫情常态化控制的特殊背景下,此次大会吸引了来自全国旅游学届和业界的千余名代表参加,体现了中国旅游研究学术共同体的团结和繁荣。


开幕式由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常务副院长、《旅游学刊》主编严旭阳教授主持。广州大学广东省城市与移民研究中心主任朱竑教授、广州大学副校长孙延明教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曾颖如女士分别致欢迎辞。


11月7日上午,6位嘉宾作“2020《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主题报告。主题报告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由广州大学广东省城市与移民研究中心主任朱竑教授主持,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发表了题为《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的影响及未来研究的思考》的主旨演讲,中国旅游研究院戴斌教授作了《旅游强国进程中的理论建构与文化自信》的主旨报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苏杨研究员作了题为《国家公园旅游与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的主旨演讲。第二环节由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刘俊教授主持,浙江大学旅游与休闲研究院的刘慧梅教授发表了题为《身心整体观视角下的休闲与幸福》的主题报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吴承照教授作了《可持续性与旅游规划核心技术的应对》主题报告,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严旭阳教授发表了题为《新中餐——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的主题报告。


11月7日下午至晚间,年会同时开设了18个平行论坛,是自2011年《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创办以来分论坛设置最多、汇报人数最多的一次。主题分别为旅游与社会文化地理、价值共创与旅游消费者行为、遗产与旅游、旅游经济与金融、低碳旅游与绿色旅游、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会展与节事、全球化背景下的旅游流动与地方建构、疫情背景下的旅游安全与危机治理、旅游新技术与方法、生活质量与旅游、旅游新业态与高质量发展、旅游地理前沿与地方理论创新、研学旅行与教育旅游、中小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体育休闲与健康旅游、新文科背景下的跨学科研究分论坛、国家公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一体化与地方形象。在举行6场主旨演讲和18个分论坛后,年会进入尾声。


11月8日上午,年会进入闭幕环节,举行了“旅游核心价值再思考与旅游教育创新:前浪、中浪和后浪对话”和“文旅融合背景下美好生活与城乡休闲”两场圆桌论坛;之后,举行了《旅游学刊》2019年度优秀论文和“2020《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优秀会议论文”表彰以及本届年会承办方总结致谢、向下一届年会承办方移交会旗仪式。


圆桌会议


第一场圆桌论坛由安徽师范大学陆林教授主持,探讨的议题为“旅游核心价值再思考与旅游教育创新:前浪、中浪和后浪对话”,参与对话的嘉宾包括青岛大学马波教授、海南大学谢彦君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刘俊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孙业红教授、苏州科技大学孙佼佼博士和西南财经大学吕兴洋副教授。


圆桌论坛一 旅游核心价值再思考与旅游教育创新:前浪、中浪和后浪的对话


陆林教授首先感谢几位学者参与此次圆桌论坛,表示旅游学界“后浪”越来越多,这是好的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研究后继有人。


马波教授回忆自己从1993年开始就全身心投入旅游教育行业。他认为旅游教育发展迅速,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不同的人对其有不同的理解。高等旅游教育在不同层次的学校或行业中表现出多样性,而在多样性的前提之下又具有共性。旅游教育首先应该是教育,其次才是旅游。旅游是综合性很强的行业,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逻辑具有一致性。


谢彦君教授强调了本次话题聚焦在旅游核心价值的再认识和旅游的创新。从功用性角度去解读旅游核心价值,立足于政府、企业和学术界3个不同的主体会得到不同的见解。从创新的角度去解读,需要在传统的框架中进行再思考。体系化和范式化应该在旅游教育知识体系中得到加强。


刘俊教授2006年从中山大学毕业,到华师工作以后前7年从事本科教育。他在此过程中思考,旅游教育扩张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为何培养出来的学生从事相关行业较少?这展示了市场上旅游人才供给和需求存在不平衡。他提出,在过去的30年中旅游教育在课程中训练如何把学生培养成旅游服务的提供者,这使得旅游专业教育把学生当成客体而非旅游主体。3年前,国家大力推动研学旅行,他在此背景下看到了旅游在经济属性突出的同时还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与前景。我们应更加关注旅游的社会、文化与教育属性,不要被旅游的功利性属性捆绑了思维。


孙业红教授提出,教育注重知识的分享和价值的传递,也注重多样与活跃的实践过程。目前旅游教育面临困惑——旅游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回看课程的设置,并不能非常满足学生的需求。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进入教育行业,而面对实操、就业设置旅游教学的高校仍存在困惑,需要深入思考未来转型的方向。


吕兴洋副教授表示自身就是旅游教育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博士,到目前为止已经从事旅游教育行业7年。他提出旅游发展跟管理学的发展的两条线很像,一条是明线即经济利益,一条是暗线即对人的关怀。很多年前的旅游的发展是“让别人玩得好”,现在进行了转变。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变成行业的主体而非客体。课程建设中可以加入如非标准化考试、翻转课堂等创新内容。目前更多旅游管理毕业班学生愿意进入到地产、文创、互联网等行业,这促使学界反思自己学生的优势到底是什么,他认为是在于对“人”的关怀。


孙佼佼博士刚毕业工作2年,她一直遵循“旅游学科应为育人而生、因济世而融”的理念。在旅游教育中,她发现把学生的个人价值和产业价值融合起来具有难度。在教学体系中青年教师应该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


第二场圆桌论坛由北京大学吴必虎教授主持,探讨的议题是“文旅融合背景下美好生活与城乡休闲”,参与对话的嘉宾分别为四川大学杨振之教授、中山大学孙九霞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冯学钢教授、南京大学章锦河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戴光全教授和北京联合大学曾博伟副教授。


圆桌论坛二:文旅融合背景下美好生活与城乡休闲


讨论伊始,支持人吴必虎教授将主题的探讨框架解读为“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城乡休闲的重要性、美好生活与城乡休闲的结合”3个方面,6位老师分别基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对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杨振之教授认为美好生活需要政府在公共供给方面提供更多支持,同时,美好生活也是一种个人的修炼。城乡休闲是一个空间问题,按照“城市、乡村以及城乡休闲”的顺序展开。空间内的人居环境与美好生活相互关联,并以伦敦的城市规划为例说明了空间环境对促进美好生活的重要作用。最后对未来的城乡空间发展提出了意见。


孙九霞教授从亚里士多德的“人是政治的动物”出发,提出“人是旅游的动物”,认为我们要在体验和消费中进行再认知,要以一种平等和客观的视角来看待城乡之间的关系,城乡休闲重点应放在乡村的休闲上。同时,乡村休闲建设要符合乡村的文化机理,放缓工业制品在乡村的流动速度。


戴光全教授提出,节事节庆是个人获得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目前节事节庆的泛化使这一作用发生弱化。以“仪式感”为例,大多数人在生活中所遵循的一系列仪式感并没有为他们带来美好生活,反而增加了他们的痛苦。因此,为了发挥节事节庆在个人获得美好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个人应该有节制地利用节事节庆。


冯学钢教授认为,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实现财务自由、时间自由和身体健康。对于城乡休闲来说,乡村休闲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可通过提升公共服务的水平和站在年轻人的角度运用新媒介来解决。未来的城乡休闲发展需要推动大量包括美好乡村、新农村等载体的建设,更多体现出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的融合。


章锦河教授提出,美好是个人的美好,而不是他人期待的美好,并从两个角度分析美好生活:一是学理上,体验和游历是实现美好生活的途径;二是个人的角度上,美好生活是个人的追求,但更多的是国家的责任或者国家的使命。对于城乡休闲来说,城市和乡村都是居民休闲的聚落形态,但二者在空间布局、休闲设施和服务上存在显著差异,未来对城乡休闲空间模式的研究要注重这种差异。


曾博伟副教授认为,“如何看待文旅融合背景下的美好生活”这一问题更为重要,分别从“有旅游的文化”和“有文化的旅游”两方面来分析美好生活。对于城乡休闲来说,曾博伟副教授认为城乡越来越一体化,城市和乡村存在不同的问题。因此,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城市和乡村需要寻找各自的短板,未来要继续扩展休闲空间。


颁奖环节


圆桌论坛结束后,《旅游学刊》执行主编张凌云教授主持《旅游学刊》2019年度“中国旅游发展笔谈”火花奖和2019年优秀论文的表彰环节。他表示本次年会是一次盛会,现在关注旅游、研究旅游,跨界来研究旅游的学术共同体成员越来越多,让我们看到了学术共同体的力量。《旅游学刊》笔谈火花奖从2015年开始设立,旨在鼓励和奖励学界、业界真正有思考、有启发的声音。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笔谈“火花奖”和2019年度论文评选主要通过线上进行,由《旅游学刊》编委组成“《旅游学刊》年度论文评选委员会”进行集中闭门评选,共遴选出3篇2019年度优秀笔谈。同时,通过两轮投票和打分,经线上合议和确认性投票,共评选出10篇《旅游学刊》2019年的年度优秀论文。年度优秀论文的选题各异,均根据丰富的中国旅游发展实践,坚持理论和实践价值,反映了中国旅游发展和学术研究急需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能对未来的旅游学术研究以启示和借鉴。


《旅游学刊》执行主编张凌云教授主持《旅游学刊》2019年度“中国旅游发展笔谈”火花奖


颁奖嘉宾《旅游学刊》主编严旭阳教授和获奖者宋瑞教授


颁奖嘉宾《旅游学刊》主编严旭阳教授和获奖者张凌云教授


颁奖嘉宾《旅游学刊》编委、海南大学谢彦君教授和获奖者代表刘相军


颁奖嘉宾《旅游学刊》编委、广州大学朱竑教授和获奖者代表解佳


颁奖嘉宾《旅游学刊》编委、华东师范大学冯学钢教授和获奖者代表谢朝武


颁奖嘉宾《旅游学刊》编委、安徽师范大学陆林教授和获奖者代表张俊


颁奖嘉宾《旅游学刊》编委、青岛大学马波教授和获奖者代表甘露


颁奖嘉宾《旅游学刊》编委、中山大学孙九霞教授和获奖者代表卫银栋


颁奖嘉宾《旅游学刊》编委、四川大学杨振之教授和获奖者代表


颁奖嘉宾《旅游学刊》编委、南京大学章锦河教授和获奖者代表陈钢华


颁奖嘉宾《旅游学刊》编委、华南理工大学戴光全教授和获奖者代表邹广勇


颁奖嘉宾《旅游学刊》编委、北京大学吴必虎教授和获奖者代表黄潇婷


《旅游学刊》编辑部主任吴巧红主持2020年会优秀会议论文表彰环节。她首先对本届年会各个分论坛的召集人表示感谢,本届年会在召集人的努力下共召集到近500篇论文。根据分论坛召集人的推荐,《旅游学刊》编辑部综合挑选出66篇论文提交编委会按10分制进行匿名评审。得分最高的20篇论文获本届年会优秀会议论文奖。这20篇优秀会议论文在现场专家点评意见基础上修改完善后将入选《旅游学刊》。最后,吴巧红主任表示,2020年是我们每个人人生中极为特殊的年份,能在这一年相聚羊城,是难得的缘分,更是大家对旅游研究的信心和热爱。《旅游学刊》在大家的鼎力支持下,一定会为大家提供更多、更好、更丰富的展示平台,陪大家走得更稳、更远,成就人生的高光时刻。


《旅游学刊》编辑部主任吴巧红主持2020年会优秀会议论文表彰环节


颁奖嘉宾《旅游学刊》执行主编张凌云教授与会议优秀论文获得者


颁奖嘉宾《旅游学刊》执行主编张凌云教授与部分会议优秀论文获得者


总结致谢


会议优秀论文表彰结束后,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副院长蔡晓梅教授发表总结致谢。蔡教授总结的第一组关键词是“痛苦与焦虑”,受新冠疫情影响,会议筹办带给她很大压力。第二组关键词是“小确幸和大幸福”,报名和参会的数字说明《旅游学刊》具有强大号召力和影响力,中青年学者成为中流砥柱,学术共同体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能为未来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让她十分欣慰。最后蔡教授对学刊,主办方领导,志愿者等表示感谢,期待2020年《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给大家留下美好的记忆。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副院长蔡晓梅教授作总结致谢


宣布下一届承办方


最后,学刊编辑部主任吴巧红宣布202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承办方为华东师范大学。本届《旅游学刊》年会承办方代表朱竑教授、刘俊教授、蔡晓梅教授、《旅游学刊》主编严旭阳教授、主任吴巧红和下一届承办方,华东师范大学代表冯学钢教授、杨勇教授共同完成承办传递仪式。冯学钢教授首先感谢《旅游学刊》的信任。他表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华东师范大学的七十周年校庆,年会活动可以与校庆活动同频共振,欢迎旅游学人届时来到上海。他号召各位校友、编委共同努力,将这样一个业界、学界的盛会办得越来越好。


主任吴巧红宣布202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承办方


本届承办方与下届承办方移交会旗


至此,“2020《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圆满闭幕!


一年一度的“《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已成为中国旅游学届的盛会和中国旅游研究的嘉年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以学术为志业的中国旅游学人到这个平台上相聚、分享、研讨。学术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薪火相传,只有通过一代又一代学者的努力,中国的旅游研究和旅游学科才能不断发展和壮大。


让我们通过《旅游学刊》这个平台,继续一路同行,相互成就,共同成长!


下一站,再出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