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风(冬趣)

2024-05-12 23:35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文|美物计


这个月的一场大雪,

成功让朋友圈变成一片晒图的“琉璃世界”,

羡煞一群南方朋友。

幸好天公足够慷慨,

这几日又急忙给南方一带送去雪花,

大江南北,这才算是银装素裹了七七八八。


冬雪虽美,凛寒也是真,

只有暖和的被窝才能予人一丝温暖,

不过呀,先别急着猫冬,

四时之景轮换,

凛冬亦有其独有的趣事,

个中玄妙,且随我去一探究竟。



01

走,去外面


早起一睁眼,

窗户纸上亮晃晃的,下雪了!

明黄色的腊梅、

鲜红的天竺果、白雪,

生机盎然。

——汪曾祺《冬天》

赏雪,一大乐事


赏雪似乎从古至今都被人追捧,

李白说雪: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谢道韫又说它轻柔婉转,

“未若柳絮因风起。”

无论何种,都是碎琼乱玉,美轮美奂,

似乎看到落雪洁白,

心事也跟着焕然一新,自在无碍。


赏雪,赏的是心如止水,

每一片雪花都像是天空的乐章,

铺落在地,奏响一曲无声的冬日喃语。

你需用心去品, 把平凡的生活,

揉碎融进这片冬日的缱绻碎银。



和爱的人漫步街头


很喜欢陆虎那首歌《雪落下的声音》,

“我慢慢地品,

雪落下的声音,

仿佛是你贴着我叫卿卿。”


只有在下雪的时候,

街头才会如此安静,

所有的车流和行人都慢得小心翼翼,

唯恐路面湿滑,伤了腿脚,

于是往日嘈杂的路口沉静下来,

安静到只能听到雪落的声音,

以及彼此的呼吸。


原来浪漫不需要奢侈的高楼红酒,

只需要一场雪,

让时间慢退回到慢悠悠的曾经,

你和那个ta执子之手,这一走,

就走到雪落满头,华发染鬓。



02

吃点好的,补补身子


锅内热辣滚烫,

锅外是烟火人间,

那些在汤汁翻滚间能够毫不掩饰,

不加区分的笑脸

才是你我生命中最难得的幸福感。

——《生活如沸》


火锅熟了,朋友来了


没有比冬天更适合吃火锅的季节了,

从来为了咸甜口争得难舍难分的南方和北方,

在这件事上意见出奇的一致,

不过还是免不了在细节上产生差异:


北方的涮锅子热气腾腾,

麻酱里点缀上一点碧绿的韭菜花,

先喝上一碗羊肉汤才算是舒坦;

南方的打边炉也没落了下风,

牛肉丸、牛肉片,

统统下锅,吃的就是一口新鲜;

当然最浓墨重彩的还是川蜀的牛油锅

配上打了一勺原汤的香油碟,

麻辣鲜香,实在让人难以停箸。


吃火锅,吃的就是热闹,

三两好友相聚,觥筹交错间,

屋外的寒气被融进热腾腾的锅气,

火锅沸腾,不知疲倦,

期待和幸福,也渐渐满溢出来,

成为这个冬日无与伦比的温暖。



冰糖葫芦甜


关于糖葫芦最深的记忆,

来自于课本里新凤霞的那篇《万年牢》:

父亲教我在石板上甩出“糖风”来,

那是在糖葫芦尖上薄薄的一片糖。

过年的糖葫芦,要甩出长长的糖风。

父亲甩的可漂亮了,

好像聚宝盆上的光圈。

父亲说:“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

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

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

这叫万年牢。


糖葫芦的品种逐年丰富,

可最经典的,还是那款红山楂,

鲜艳欲滴的红果被包裹在透亮的冰糖之下,

就要冻得冰凉才好吃呢,

一口咬下去,“咔呲”一声,

是童年冬日里最难忘的那口酸甜。



03

天冷了,就要冬眠


在寒风凛冽的时候,

就围在暖洋洋的炉火旁,

烤着红薯忆往昔。

人在冬天,总是没有距离。

——汪国真《人在冬天》


围炉煮茶正当时


围炉煮茶今年很火,

但这件雅事其实由来已久,

《红楼梦》里就曾写到,

大观园新雪初霁,宝钗提议,

“梅花没开,咱们围炉清话也好。”


岁寒围炉,是冬日里的期待,

一炉火,烹的不是茶,

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喜悦;

一盏茶,饮的不是水,

是“对坐细论文,烹茶香胜酒”的闲适。

氤氲茶香煮开满室清雅,

人间新冬,轻煮岁月,慢煮茶。



抱着小猫,藏着冬


说到历史上著名的猫奴,

陆游不能不占有一席之地,

那句“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更是被养猫人传颂为冬日圣经,

在每个无所事事的午后,

抱着小猫,偷得片刻暖烘烘的静谧。


冬天,确实应该向小猫学习,

多睡觉,少挨冻,

却也不错过每一场冬日惊喜。

撑着睡眼在雪地里踩上几个新鲜的脚印,

洋洋洒洒,留下属于自己的“墨宝”,

再大摇大摆缩回被窝,

光明正大享受这份冬日的安逸。


毕竟,没人会苛责小猫的任性,

那么作为小猫的主人,

跟着享受一点冬日小憩福利,

也算理所当然呢。



深冬寂寂,万物收藏,

适合无所事事,

又适合做一切有趣的事。


愿你在冬日的每一个平凡日夜中,

找寻到点点滴滴的小欢喜,

浮生岁月长自在,

只生欢喜不生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