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作品(2000多年前,司马相如写下一封13字休书,妻子回了首诗成千古绝唱)
2024-04-24 18:40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次
千百年来,爱情就是人们亘古不变的话题。
白居易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柳永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李白说:“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诚然,爱情是苦涩的,可还是有无数痴男怨女甘之如饴。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是很多现代人的爱情观,这句著名的诗出自汉代才女卓文君的《白头吟》。
通读这首五言诗会发现,本诗并不是用来歌颂美好爱情的。恰恰相反,全诗字字泣血,是在丈夫意图纳妾时所写的,以控诉他喜新厌旧、半途而弃的行为。
而这卓文君的丈夫,就是当时深受汉武帝赏识的才子司马相如,他也因此而成为人人口诛笔伐的“渣男”。
可是在古代,一个身居高位的风流才子有个三妻四妾似乎也不算“稀罕事”,为何偏偏只有他受到了千夫所指呢?
01 琴挑文君
司马相如原名司马犬子,因为崇拜蔺相如才为自己改名为“司马相如”,字长卿。他出身贫寒,却从小饱读诗书,爱好舞剑,称得上是文武双全。
成年后的他凭借一首辞藻华丽的《上林赋》得到了汉景帝胞弟梁王的赏识,成为了他的门客,司马相如因此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可惜好景不长,梁王去世了,作为门客的司马相如也只能是被遣散了。只是此时的他,虽然文采斐然,生活却还是无以为继,甚至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无奈,他只能投奔多年的好友王吉。王吉时任临邛县令,给他安排了一个住处,相当于县宾馆,还供他吃喝。
基本的吃住暂时解决了,可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两个人一起密谋一番,准备做一个局。
王吉装作恭恭敬敬的样子,每天都去县宾馆见他。可是这司马相如却表现得十分傲慢,按理说他应该热情招待这位收留他的恩人,可是他却万般推辞,只是请一个侍者告诉县令王吉自己身体抱恙,无法见客。
王吉虽然只是一个县令,但算得上是当地最大的官了,无偿接济这个穷书生不说,还对他表现得那么毕恭毕敬,这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凭什么跟县太爷摆谱啊?
最奇怪的是,这个司马相如越是推托不见,县太爷王吉便越是表现出恭敬的样子,颇有三顾茅庐的意思。
这引得人们议论纷纷,开始猜测其中原因。当地的卓王孙算得上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大富豪,自然也听说了这件事,便对这个穷小子好奇起来。
于是,卓王孙决定大摆筵席,隆重地宴请这个神秘的司马相如。
这一天,卓王孙拿出了十分的诚意。宴席上的山珍海味自不必说,还召集了当地所有“有头有脸”的人物,并且提前请来了县令,所有人坐定等候司马相如出现。
这么大的排场,就是为了见一见这个神秘的人。没想到,司马相如还是以“谢病不能往”为由拒绝了邀请,这让富甲一方的卓王孙十分下不来台。
宴会开始,可是主请的客人却没到,县令王吉不敢动筷子,便亲自登门去请这个司马相如。
这一段在《汉书》中记载道:“相如为不得已,强往。”这个“为”是通假字,与“伪”相通。所以整句话的意思是,司马相如装作一副十分勉强的样子才去到了宴会上。
其实他早就有所准备,本来就长得仪表堂堂的他特意置办了一身好行头,还不知从哪弄来了一辆豪华马车,就这样去赴宴了。
司马相如一出场,满座皆惊,此人果然是长得相貌堂堂,气宇不凡。在众人打量的目光中,他气定神闲地坐定吃饭,也不与旁人交谈。
这更为他增添一些别样的神秘色彩,其实没有人知道,他之所以不太开口说话,是因为他有一个口吃的毛病。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县令王吉突然起身。他捧了一把琴,恭恭敬敬地走到司马相如身旁,请他弹奏一曲。
他又假装勉为其难地弹奏起来,把他高超的琴艺展现得淋漓尽致。
好巧不巧,这个卓王孙家里有一个独生女儿,她平时尤其爱好音律,而她正是汉朝“四大才女”之一的卓文君。
此时卓文君的丈夫刚刚病故,她对这个司马相如的事情也有所耳闻,但是守寡的她不方便参加宴席。当听到这曼妙的琴声时,她再也忍不住好奇了,便想通过门缝偷偷看看这个司马相如到底是何许人也。
这一眼,便误了终生。
她对眼前这个弹得一手好琴还气宇不凡的男子一见倾心,但是想到自己的“寡妇”身份,她叹了一口气,不禁自惭形愧。
就在她暗自神伤时,身边的贴身丫鬟居然送来了一封司马相如的亲笔情书!里面描写了他对她如火一般热烈的爱意,让她的心再一次炽热起来。
原来,司马相如花了重金,买通了卓文君身边的丫鬟帮忙送信,给这个素未谋面的女人表达了自己那“莫须有”的爱意。
走到这一步,他的目的其实就已经很明显了。先是串通当县令的好友王吉“三顾茅庐”来给自己造势,引起卓王孙注意后再假装推脱一番来到卓府。
然后扬长避短,掩盖自己的口吃而设计表演琴技,就是为了投其所好吸引卓王孙的女儿,最后重金安排侍女送信表达自己的心意。
绕了这么大一圈,就是为了吸引卓文君爱上他,可是这司马相如是真的爱她才这样做的吗?他甚至都没见过她的面。
如此设计,恐怕重点在于卓王孙的万贯家财,这也是他为后世所诟病的原因之一。
02 为爱私奔
司马相如和王吉如此处心积虑的设计确实效果显著,卓文君决定嫁给司马相如。这个想法刚一提出,就遭到了父亲卓王孙的坚决反对。
不知道是卓王孙看破了司马相如的计谋还是从心底里看不上他,总之就是不同意这门婚事。
卓文君也是一位满腹经纶的才女,从小就在众人的宠爱下长大,自然是敢爱敢恨的。她的第一次不幸的婚姻就是被父母强行安排的,这一次她要自己做决定,她要和他私奔!
于是,卓文君连夜收拾东西去到了他的住处,两人共赴云雨之后,司马相如连夜带着她纵马飞奔回了成都老家。
刚下马车,卓文君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锦衣玉食的她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破败的家,从此便诞生了“家徒四壁”这个成语。
只是木已成舟,她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开始跟随他过起了苦日子。
一开始,她还能靠变卖自己的随身行李维持两人的生活,后来两人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艰难了,司马相如作为男人却没有给出任何解决办法,他反而气定神闲,似乎是在等卓王孙来救济。
可是卓王孙面对女儿私奔,大怒,宣布和女儿断绝关系,拒绝提供任何一分钱的经济援助,家里人怎么劝都没用。
面对卓王孙的强硬态度,司马相如想了一招:开一家酒馆。为什么是一家酒馆而不是其他呢?根据《西京杂记》记载,其目的是“以耻王孙”,通过这种方式来羞辱卓王孙,逼他给予经济救济。
于是他们当掉了私奔时驾的豪华马车,那是他们最后的财产了。换来的钱刚好够用来在成都开了一家酒馆。从此千金小姐当垆卖酒,风流才子刷锅洗碗送外卖,哪怕生活得苦一点,也算是有了着落。
以前自己不知道女儿的境况,卓王孙还能狠下心断绝关系。如今听说掌上明珠正在抛头露面地卖酒,他觉得羞耻,便闭门不出。可是哪怕看不见,只要一想到心底也是满满的心疼。
无奈,父母永远斗不过子女,卓王孙只好给了司马相如一百万钱,又给了一百个仆人,还有若干的金银珠宝作为陪嫁。
拿到钱后,司马相如立马关了酒馆,在成都买田置地,过起了富足的生活。
03 十三字休书
根据《西京杂记》中曾经这样描述过卓文君的相貌:“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
此时的司马相如真可谓是“人生赢家”,老丈人送来了万贯家财,妻子美若天仙又对他死心塌地,从此夫妻二人应当是众人羡慕的神仙伴侣才对啊!
可是万事往往不遂人愿,安定下来没多久,司马相如便看中了一个茂陵女,想要纳她为妾。
于是卓文君伤心欲绝,写下了文章开头提到的《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司马相如读罢想起了妻子为他当垆卖酒的情义,便也放弃了纳妾的想法,但也有人猜测这是因为他害怕得罪老丈人,所以才就此作罢的。
后来汉武帝即位,某日汉武帝读到司马相如写的《子虚赋》以后赞叹不已,还惋惜不能与作者相见。
此时在汉武帝身边侍奉的杨得意便向他举荐说,这首赋的作者还存活于世,并且还是自己的老乡,可以引荐皇上认识。
汉武帝大喜过望,便下旨召见司马相如。
此时司马相如的才华终于受到了皇帝的赏识,他心中也早有一番雄心壮志。卓文君也决定支持他追求自己的梦想,便独自留在成都为他守着家。
司马相如没有后顾之忧地去了长安,一走就是五年。五年里,他升官发财,不再是那个靠着岳父“赘婿”了。
卓文君在家里日日夜夜等着他归来,最后却只等来了一封信,上面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这短短的十三个字,旁人怎么也看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可是身为才女的卓文君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封休书!
从“一”到“万”,偏偏没有“亿”,“无亿”就是对她“无意”的意思,从此再也“无忆”了,她顿时心凉如水。
昔日自己为他奋不顾身连夜私奔,不嫌他家徒四壁以裘当酒,不辞辛苦当垆卖酒,经过日子过得辛苦可却也是轰轰烈烈,琴瑟和鸣。
如今,他升官发财名利双收,却要抛弃糟糠之妻,自己一心一意地等他回家,却只等来一封休书。
可是感情一旦破裂,便再无可能和好如初了。敢爱敢恨的卓文君明白的,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
“一朝别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杆。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三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红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嘤,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全诗对仗工整,文采斐然,可见卓文君作为才女的文学素质,这首诗也被后世称为《怨郎诗》。
随后还附上了《诀别诗》,意味着自己的态度:从此和司马相如一别两宽。
从此司马相如就变成了群嘲的对象,比如同是汉赋四大家之一的扬雄就写下了《解嘲》,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司马相如窃赀于卓氏,东方朔割炙于细君”,就表达了对司马相如满满的讽刺。
04 神仙眷侣
根据《史记》里零星的记载,我们可以推断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并不像人们印象中那么美好,那么为什么大众的印象会和史实大相径庭呢?
那就不得不提大众认识历史的主要媒介——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的传播力量是巨大的,可是文学作品并非是客观真实的,它或多或少都是经过文学加工,这种文学渲染一般也就是两种倾向,要么美化要么丑化。
显然,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在两晋以后的文学作品中,是被无尽美化的,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神化”。
传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难说是谁直接更改了历史。而是因为人们更愿意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于是把司马相如设计入卓府的故事逐渐删去了。
当一个故事,直接从中间开始讲,便会有完全不一样的味道。
人们看到的就不再是一个“凤凰男”窃赀的故事,而是会把关注点聚焦于一个知识女性打破时代桎梏勇敢追求爱情,整个故事完全变了味儿。
以至于直到今天,仍然有一部分不明觉厉的成都人把司马相如当作“情圣”与家乡挂钩,这段故事变成了才子佳人的故事,这也被大家广泛地接受。
整个故事会完全转变走向,除了人们都愿意看到美好的事物以外,还得益于一首名叫《凤求凰》的曲子。
几乎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中,讲述他们的故事都要提到《凤求凰》,在故事中这就是他们的定情之作。然而在同时期的历史文献中,却并没有相关的描述。
《凤求凰》最早出现在《玉台新咏》当中,要知道,这本书是南朝才出现的,而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发生在西汉中期,中间可是相距了几百年,你很难确定是不是后人自己为那个想象中的美好故事编写的。
浪漫故事加上这样一曲《凤求凰》,卓文君的“夜奔”就显得更为有名了,简直是古代才女“第一奔”,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不少浪漫色彩。
到了宋元时期,中国城镇化推进,当时的市民们的娱乐活动就是听曲说书。于是民间开始自发地大量演绎许多故事,让这对只存在于故事中的“神仙眷侣”变得家喻户晓。
尤其是在这个快时代,层出不穷的信息几乎唾手可得,大家的脚步都太匆忙了,铺天盖地的信息也只是一闪而过,看似获取了很多信息。让人在短期内有种知识丰富了的错觉。
信息时代,流量为王。讲故事的人追求的是爆点,听故事的人追求的是爽点,没有几个人再去关心真相是否真的是这样,因为仅仅是被大众记住就已经很难了。
参考信源
1.司马迁《史书》
2.班固《汉书》
3.刘歆《西京杂记》
- 2024-05-27[头条资讯]新疆美食介绍(新疆特色美食有哪些)
- 2024-05-26[头条资讯]社区服务活动(【活动】便民服务、戏曲交流、法律咨询……下周社区活动抢先看→)
- 2024-05-26[头条资讯]寒假还有多少天(最新放假通知不调休、不免费)
- 2024-05-26[头条资讯]roae(招商银行2024年能否维持住15%的ROAE)
- 2024-05-26[头条资讯]国家林业局(周建元代表:关于将国家林业局恢复为林业部的建议)
- 2024-05-26[头条资讯]天今(注意上海最高温骤降5℃,今起5天都有雨?五一假期前后天气大转折)
- 2024-05-26[头条资讯]足石(如何科学正确使用磨脚石?这6个建议不容错过,快来看看吧)
- 2024-05-26[头条资讯]扳开(为什么蚊香要两片盘在一起?根本就不用掰开?看完长知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