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城苏河湾-改造苏河湾滨水空间,让城市慢下来

2024-04-17 17:09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就在刚刚过去不久的中秋节前夕,由上海华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侨城”)和上海华筵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共同打造的 City Walk 城市规划展示中心在美丽的苏州河畔正式对外开放。

开幕式当晚,在保留了上海老建筑的清水红砖墙的展示厅内,同时公开亮相的还有苏河湾二期项目的整体沙盘。据介绍,这一次,华侨城携手国际著名建筑设计事务所Foster Partners,提出了“一个中心,两条轴线”的规划理念,通过建造10万平方米的公园综合体、生态廊道,以及多个老建筑修复工程,打造一个属于苏河湾的滨江慢行系统,“让城市慢下来”。

刚刚在苏州河畔落成的City Walk 城市规划展示中心 (除特别署名外,本文图片均由City Walk 城市规划展示中心提供)

承载百年记忆的“黄金水岸”

华侨城与苏河湾的渊源可以追溯到9年前。2010年2月,华侨城以70.2亿元总价竞得苏河湾1街坊地块,成为当时的全国单价地王。随后项目几经波折,又传言陷入资金压力等问题,但在2016年,华侨城又与华润联手以69.32亿重金拿下静安区苏河湾2、4、6、3街坊相关地块,成为了“苏河湾地产王”。

想必,让华侨城如此“执念”于苏河湾,除了其潜在的经济价值之外,还因为苏州湾在上海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

自西向东注入黄浦江前,苏州河在上海市中心拐过了四道弯,而以北苏州路、光复路为轴,东至河南北路,西接长寿路桥,夹于新闸路、北京西路与铁路之间的城市板块则被称为苏河湾。

过去的苏河湾

说起苏河湾,这里近乎藏着一部上海工商业发展史。205家大中型企业,21座金融仓库、修船厂、行业码头等第一批上海制造在这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见证了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始建于1913年的上海总商会时至今仍矗立在苏河湾的核心区域,它不仅是过去上海最有影响力的贸易组织机构,还诞生了中国首部商法。2018年修复后,它作为宝格丽酒店重新对外开放。

过去的上海总商会办公楼

除此之外,曾隶属于上海“洋行之王”怡和洋行的“怡和洋行打包厂”、曾作为中国外派使臣公所的“天后宫”(按照旧时惯例,官吏不宜住在租界,但当时中国地界又没有安全、合适的住处。1897年,全权大使崇原“奏请与上海地方重建天后宫,并建出使大臣公所”)、 荣氏福新面粉厂、中国实业银行货栈等重要历史建筑也都存留在苏河湾畔。

怡和洋行打包厂旧照

过去怡和打包厂内工人干活的样子

一百多年过去,那些曾经辉煌的工厂要么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消失,要么随着工业外移的脚步搬迁去了市郊或长三角外围城市。唯有苏州河的存在,能唤起人们对旧时光的回忆,苏河湾保留着上海人的精神之根。

打造苏河湾滨水空间

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水体是城市空间构建的重要变量。改革开放后,快速工业化没给苏州河适应的时间和喘息的机会,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水迅速恶化了苏州河水质,滨河空间也没有了生活的位置,一条黑臭拥挤的苏州河很快在上海的城市生活里被边缘化。

上世纪90年代初,苏州河两岸经历了大规模的棚改工程。90年代末,上海又累积投入140多亿元,先后实施了三期苏州河环境综合治理,成功扭转了苏州河水体环境品质。经过不懈努力,苏州河水体和景观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绝大部分岸线已经改造为生活和生态岸线。

2018年10月,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指出,要将一江一河沿岸打造成代表上海卓越全球城市水平的标杆区域。随后,上海市规划与国土资源管理局进一步表示,“一江一河”将实现三大转变:在发展形态上,从“城市锈带”转向“城市客厅”;在开发模式上,从“大拆大建”转向“上海更新”;在战略能级上,从“上海制造”转向“滨水创造”。

如今的苏河湾畔

但对标世界著名的纽约哈德逊河、巴黎塞纳河等,苏州河作为一个整体,仍缺乏对公众的普遍吸引力,它的短板依旧很多:滨水以居住为主,公共功能偏弱;空间局促,绿化规模偏低;公共活动不连贯,路桥衔接不便,滨水与腹地联系薄弱;滨河景观杂乱,品质欠佳;亲水性差,临河不见河;历史文化特色不足等等。

不过,苏州河也拥有自己的特色。50至80米宽的河面使其成为穿过市中心的一条流动的风景带,如果加上桥梁系统可以高密度地“缝合”南北两岸;沿岸大量高密度城市住宅区使河道与市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商业的高度发展又给苏州河两岸留下丰富的历史遗产。

如果说黄浦江是宏观的,那么苏州河就是微观的,并且更多的是烟火气和人文情怀。

因此,在对苏州河滨水空间的设计里,华侨城决定在2020之前,全面贯通苏州河外环线到外白渡桥两岸42公里的公共空间,形成一个集景观廊道、慢行步道为一体的步行体系。同时,在苏州河中心城区规划建设19座桥梁,其中新增4座慢行桥梁,其余的桥梁也将进行改造,这些桥梁最终成为水上的活动空间,与整个滨河慢行系统融为一体。除此之外,开发沿河商办区、居住区、公共绿地、码头等特色区域,激发沿岸活力。

保留一种“生活气息”,将苏河湾打造成令人向往、与市民日常生活紧密关联的滨水场所。

城市慢生活

在目前公布的苏河湾二期工程“一个中心,两条轴线”的规划中,一条轴线就是上文所说的苏州河所构成的滨河轴线,另一条轴线是则以“6万方地下商业广场”为代表的地下轴线。而中心指的就是华侨城与华润想要打造的“10万方公园综合体”。

在City Walk城市规划展示中心展示的苏河湾二期工程沙盘 王昱 图

据了解,在“10万平方米的城市公园综合体”的设计里,景观步道东西向延伸,跨越四个街区,延伸至苏州河水岸,形成一条平行于河岸的绿色长廊。而绿带又与有效遮阴的建筑相结合,为喜欢户外体验人们形成相对隐蔽幽静的漫步系统。水岸边再设置码头,游船和水上运动,一静一动,为滨水空间带来更多的活力。

同时,公园综合体还会将商业、办公、演艺中心、OCT当代艺术中心(上海馆)以及周边的历史建筑等融为一体。历史文化与当代生活相碰撞,上海市中心这最后一块绿地将被打造成为吸引居民和游客的来访的新地标。

而在“6万方地下商业广场”项目里,设计师打造的三层峡谷式的地下商业街区不仅无缝衔接了位于项目东西两端的地铁站点,还通过下沉广场,与地面形成互动。同时,下沉式的商业区、地面上的公园和绿地,屋顶花园等实现了漫步系统在垂直高度上的拓展。

“6万方地下商业广场”模型 王昱 图

以公园为主体的“中心”,滨水和地下商业网络为轴线,苏河湾项目想要从上到下拉开了城市慢行生活的序幕。

其实从国际上许多城市升级的例子都可以看出,为城市打造“慢行系统”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2012年,纽约布鲁克林区东河岸边多米诺糖厂完成改造后,原来的工业厂房空间变成了公园、体育场、娱乐与聚会等场所。河岸线成为适宜慢行的步道,人们在此漫步并观赏对岸曼哈顿壮丽的天际线。

美国知名艺术家 Mark Reigelman 将一座废弃的糖厂改造成了纽约城最“甜”最可爱的游乐场,这座游乐场坐落在布鲁克林威廉斯堡的多米诺公园里,已经成为了纽约儿童最爱打卡地之一 。东方IC 图

马德里河道改造工程中,线性景观带、大型城市公园以及景观建筑综合体出现在曼萨雷斯河两岸昔日被公路占据的空间里。改造计划充分利用了河流的线性空间结构,将慢行系统植入其间,结合二十多座跨越河道的桥梁,串联起了马德里中心区的重要空间节点。

在巴黎塞纳河升级计划中,塞纳河右岸的蓬皮杜快速公路被改造成林荫大道,并增设了人行横道和信号灯。巴黎市政厅和阿尔塞纳尔内港之间改为步行区,并更新了市政厅广场。塞纳河左岸,奥赛博物馆和阿尔玛桥之间2.3公里的路段被完全改造成为步行街区,人们可以沿河岸步行道从埃菲尔铁塔一直漫步到奥赛博物馆。沿途还规划了许多景观节点,有花卉市场、植物园、露天体育活动场地、咖啡馆、休闲活动场地、观景平台等等。

主持了塞纳河升级计划的巴黎市长贝特朗·德拉诺埃曾说:“每一个热爱巴黎的人都需要从她的母亲河出发重新思考巴黎的发展——将汽车从河岸地区移走,重拾城市美学,回归以人为本的愿望。”

可见,河岸空间终究要服务于人的活动,改造后的苏河湾是否能为上海带来一种新的城市生活方式?让我们拭目以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