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莫多(昭莫多之战:康熙与噶尔丹的巅峰对决,清军一战打断准噶尔脊梁)

2024-03-25 10:21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的乌兰布通之战中,因为清军主将福全的疏忽大意,导致准噶尔军突破清军重围,重返西域,康熙虽夺取了漠北喀尔喀蒙古旧地,并在此驻扎清军将漠北纳入大清直辖,是为外蒙古,极大地拓展了大清帝国的战略空间。但准噶尔汗国的实力尚在,噶尔丹亦是一代枭雄,他无时无刻不想着恢复蒙古帝国的荣光,其麾下的准噶尔骑兵也是身经百战的精兵,准噶尔又远离内地,清军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征讨,只得眼睁睁看着噶尔丹在西域休养生息。

乌兰布通之战后,噶尔丹吸取教训,在西域卧薪尝胆、积极整军备战,并邀约沙俄共同进犯大清帝国,只不过因为沙俄与大清有《尼布楚条约》存在,再加上双方利益不一致,沙俄才没有出兵攻清,但还是援助了噶尔丹大量的火枪、火炮、火药,噶尔丹的实力大大增强,初步具备了再次与大清“扳手腕”的实力。

就在噶尔丹积极备战的同时,大清帝国这厢也没闲着,康熙重新调整了北疆的兵力部署,加强了外蒙地区的防御力量,并从新归附的喀尔喀蒙古部中拣选精壮,协同清军守卫外蒙。俗话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康熙还积极筹备军粮,以备将来与噶尔丹大战之用,并修筑内地通往外蒙的驿站。鉴于准噶尔火器部队强的特点,康熙还让欧洲传教士督造口径更大的重炮,并加大清军列装的比率。总而言之,无论是噶尔丹还是康熙都在为未来的大战做准备。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九月,羽翼渐丰的噶尔丹率3万精锐准噶尔骑兵,击破新归附大清帝国的喀尔喀蒙古车臣汗部,随后噶尔丹沿克鲁伦河东进,一直打到巴颜乌兰(乌兰巴托东南一带),为虚张声势,噶尔丹还扬言沙俄将率6万火枪兵支援。噶尔丹入侵的消息传到京城,康熙震怒,决定再次亲征噶尔丹。次年二月,康熙亲率10万大军,兵分三路,分别从东、中、西三个方向征讨噶尔丹,并对沙俄放出狠话,要是敢插手,连沙俄一起打,在康熙强硬态度下,沙俄最终没有跟噶尔丹一起进攻大清。

噶尔丹得悉康熙亲征,遂决定诱敌深入战术,将主力后撤于昭莫多(今乌兰巴托南郊的宗莫德市),昭莫多北依肯特岭,东凭丘陵,西临河水,可谓易守难攻之地,又附近多森林,噶尔丹将大军伏于林中,张网以待。

率先抵达昭莫多的是八旗悍将费扬古的京师八旗兵和绿营兵悍将孙思克的甘陕重甲绿营兵,皆系清军精锐。两军合军一处,于噶尔丹军前列阵,之后清军主力陆续抵达,狭小的昭莫多汇集了清准两军10余万人,因康熙未临前线,费扬古成为此战清军最高指挥官。

费扬古采纳宁夏总兵殷化行的建议,自率主力攻击噶尔丹前阵,吸引噶尔丹注意力,同时以孙思克、殷化行各率数千精骑绕袭噶尔丹侧后,一路攻击噶尔丹的辎重部队,一路攻击噶尔丹的军属区。当军属区惨烈的哭声传到噶尔丹军中,准噶尔军士气大跌,噶尔丹不得不从前军中抽调军队前往救援,结果被埋伏于路边的孙思克全歼。而因为噶尔丹抽调兵力的举动,也导致其前军兵力削弱,费扬古趁势猛攻噶尔丹大阵,准噶尔军大败,噶尔丹见大势已去,只带着少数随从夺路而逃,随着噶尔丹的逃走,准噶尔军指挥失灵,旋即崩溃,士兵纷纷溃逃,清军随即尾随追击,沿途追杀准军溃兵。

昭莫多之战,清军阵斩准噶尔军2000余人,降者万计,噶尔丹仅以身免,其赖以争雄天下的火枪骑兵受重创。之后,康熙又命令费扬古、孙思克在草原上追剿噶尔丹残部,斩获甚多。等噶尔丹逃回漠西老巢,3万精骑已经所剩无几,再也无力与大清帝国争雄天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