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障碍(关于应激障碍)

2024-03-20 17:21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本文介绍关于应激障碍的相关内容,具体的分类会在单独的文章中提到。在本文中,你将了解到:

一 概述

二 应激源

三 易感因素

四 分类



概述

应激障碍是一类与应激源有明显因果关系的精神障碍,又称应激反应综合症,直到近些年才受到世界各国的注意。这种病不仅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有关,更与长期反复出现的心理紧张有关,如因怕解聘、怕被淘汰、怕不受重视不得不承受的工作、生活压力和心理负担等,再加上家庭纠葛和自我期望过高。以至于失眠、疲劳、情绪激动、焦躁不安、爱发脾气、多疑、孤独、对外界事物兴趣减退、对工作产生厌倦感等,则是应激反应综合症的先兆。


应激源

应激源是作用于个体,使其产生应激反应的刺激物。人类的应激源十分广泛,按不同的环境因素,将应教源分为三大类:家庭因素,工作或学习因素、社会因素。

1. 家庭因素

主要包括夫妻分居或离婚,夫妻一方或双方外遇、配偶患病或配偶死亡等,而家庭矛盾如家庭几代成员之间的矛盾、家庭经济处置方面的矛盾以及家庭成员间宗教信仰、教育子女的方式或目标等方面的重大分歧也可以成为应激的来源。

2. 工作或学习因素

现代社会中,工作变换性越来越大,出现社会分配不公、工作伙伴之间竞争激烈,缺乏人际交流或人际间交流的真诚性缺乏,任务目标不确定等都可能是原因。此外,工作中缺乏被接纳和被认可感、缺乏互相信任,充满竞争和矛盾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对工作不满但无法改变、对从事的工作毫无兴趣等均可成为应激源。

3. 社会因素

社会性应激源小到日常生活的困扰,如交通拥挤,大到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如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如洪水、地震、车祸、战争、传染病大规模暴发等,都可成为应激源。

遭遇应激源(主要是精神创伤或精神应激)是否出现应激相关障碍以及障碍的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除了与应激源的性质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外,更重要地是与个体对事件的认知评价、主观体验和应对方式有关。同一事件对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应激源只有其强度和主观体验超出个体的耐受能力时才能成为应激相关障碍的致病因素。


易感因素

应激相关障碍的易感因素按照精神创伤性事件发生前后的时间来分即创伤前变量、 围创伤期变量和创伤后变量。

创伤前变量研究比较肯定的因素有:焦虑或抑郁个人史和家族史,既往创伤史如童年期受歧视,受虐待被遗弃性创伤,平均水平以下的智商,神经质等。

围创伤期变量主要包括创伤性事件发生后个体的精神和躯体反应情况,个体的认知和社会支持程度等。

除了某些创伤前变量及围创伤期变量如人格特质、社会支持等持续存在而成为创伤后变量外,创伤后变量还包括事后干预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创伤性事件后遭受的其他负性生活事件等。


分类

应激障碍有以下三类:

  • 急性应激障碍(ASD)
  •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 适应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可能是临床症状最严重,预后最差可能有脑损伤的一类应激障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