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相(高人无“惑”,不过“解码”了三重世相)

2024-03-20 14:58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所谓困惑,即,由困而生惑者。个体,只有经历了一定的困境,才会心生疑惑。

困境,即此路不通,而又看不见他者之路。于是,堕入迷茫、忐忑,甚至绝望。而困惑的到来,就是为了拯救绝望。

因此,惑,是着相后的“围困”,与自觉力的一场厮杀。能离相者,便是解惑者,便是自觉力量者。这样的人,至少不会心随物转,成为“为相所役”者。

但凡困于惑者,始终是被困在了三重世间相中。而这三重世间相,却是构成个体存在的底层逻辑。只要是基于意义,基于逻辑的符号编码,皆是构建,因此,皆可拆解。

个体所遭遇的一切困惑,不过是其与所处的三重世相,构成了某种程度的对峙,或者,叫不适配性。

因此,所谓的入世智慧,也不过是基于对通行世相的解码,而后“用之”。这在庖丁解牛而言,便是知其肌理,而后游刃有余。

01

第一重解码:价值。

价值,是一种基于共识的构建。

当文明进入私有制以来,一切都在讲究价值。当某种事物的评价,进入到当时通行的价值评价体系中时,那么,这个事物就具有了价值,也就构成了一种共识。

一旦某种事物获得了价值共识,就必然成为众争之所在。比如,黄金成为一般等价物后,也就获得了规模最大的共识,于是,囤积黄金,就成为价值的标杆。这也就是所谓的价值越大,越是众争之地。

又比如劳动力要素,只有当劳动成为劳动力的时候,才能进入价值创造阶段,即所谓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逻辑框架,就成为了劳动力价值的争夺地。当框架逻辑对劳动力要素的规训与控制越强悍,剥削就越深重。而构成这种关系的底层逻辑是,劳动力具有价值。

因此,所谓个体解码价值,在结构层面讲,就三点:

第一、所处之地的价值建构是怎样的,即价值路径。一切与普适性价值路径相违背的,都暂时性是“不价值”的。

第二、个体处在哪个价值路径之中。

第三、个体的价值评估,必须参照普适性价值系统。

理清楚这个价值链,个体就基本看清楚了自己与系统的位置关系。


02

第二重解码:关系。

从某种层面讲,只有解码了价值的个体,才能真正解码关系。

关系,构成了系统运行的肌理。关系结构,与系统结构,本质是一致的。

个体,越具有关系吸引力,越具有关系虹吸效应,也就意味着,个体的价值能量越大。而价值能量,从来都是结构进入区分机制的核心参考要素。价值越大,越接近结构中心。

因此,个体如果陷入到了关系性困惑之中,那么,大概率就是没有在关系中,引入最大的关系变量——价值。

不懂得用价值的眼光,去审视关系,那么,对关系的认识,就一定会存在很大的偏差。偏差大到一定程度,关系就必然破裂。

任何关系的维系,都必然有一个核心的链接点。这个点,可能是亲密需求,可能是利益捆绑,实际上都是一种价值取向。就像我们现在经常说的情绪价值,金钱价值等等。

因此,关系,一定是双向奔赴的,是彼此需求的达成交换。

如果不是双向奔赴,那么,实质上是不构成关系的,而只会让个体,进入到一种无回应、扭曲,甚至是被霸凌的境地。

因此,解码关系,必须做到两点:

第一、被构成关系时,评估双方的需求,即价值维度。价值维度很低的个体,如果被价值维度明显超越的个体,所青眼,那么,这种被关系,就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第二、永远记住,关系的核心是价值交换。


03

第三重解码:规则。

解码了关系的本质,就不得不进入到规则范畴。

规则,本质是对关系进行一种固定,一种进入普适性的编码过程。关系的建构和流动,实际上就是价值的建构和流动过程。而规则,就是对某些建构和流动过程,形成为一种范式。

因此,规则,首先一定是基于价值生成及其流动过程的规约。其次,则是对在价值生成和流动过程中,形成关系的群体,进行行为准则的规约。基于此,我们说,通行规则,是保障系统结构有序运行的底层编码。

于是,我们的文化里,才有了所谓的“僭越”,所谓的“犯规”,所谓的“潜规则”等等之说。

而之所以有这些说法,是因为在价值中形成的关系,一方面要好看好听,也就是要有德,另一方面,又要实实在在地达成目的。于是,就有了所谓的“两套秩序”,一套是道德,一套是利益。

因此,解码规则,实际上就是解码价值生成机制和流动机制,以及关系结构的演变逻辑。

看不懂的规则,一定是价值维度不够。看不见的规则,一定是从来没有介入过价值路径。


04

太阳底下,无新事。

价值、关系、规则,在世俗之地,一如紧箍咒,只要有一环没有澄澈,那么,心惑便起。

而心惑,即心相。有惑,即已入此相。惑什么,就入什么相。惑,不过是入相途中,遇到了障碍。就像西天取经,有打不完的妖怪,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只是,解惑,一如生惑,最终仍在己身。

所谓凡尘事,当凡尘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