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医生-专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治医师刘明:中国慢性病群体庞大,健康管理需多方共同发
2024-01-14 10:58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实习生田佳奕 上海报道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数据,我国有超过1.9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其中,75%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至少患有1种慢性病,43%有多病共存。这意味着每四个老人中有三个是慢性病患者。
与此同时,由于缺乏运动、久坐、熬夜、饮食或作息不规律、压力大等,很多慢性病逐渐向年轻人靠拢。慢性病起病隐匿,病程漫长,且随着患病率增长,慢性病已成为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状况。由此,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针对慢性病健康管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
那么,如何具体理解健康管理?对此,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治医师刘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健康管理是指针对个体及群体进行健康筛查、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和水平,改变其生活方式,并提供个性化健康干预,降低疾病风险,从而提高个体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
健康管理有三部曲,即检查、评估和干预。体检以后,要对身体状况是否处于亚健康状态或慢性疾病状态进行评估,进而进行干预。干预是健康管理最重要的内容,通过健康评估后,知道自己身体处于哪一种状态,可以进行基础的生活方式调整,和规范合理用药等干预。
在刘明看来,慢性病我国人群基数大,疾病负担重,然而,很多患者对健康管理的认知仅仅停留在体检,亟待社会的知晓和重视。
实现治疗关口前移 从源头解决问题
《21世纪》:您怎么理解健康管理?
刘明:WTO将健康定义为是“整个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完好状态”,在我们健康管理中心对于健康的定义是“未病+长寿”。健康管理是一个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过程,具体到个人,就是治未病和防衰老。
《21世纪》:这是否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概念?是否有阶段性的分层?如何做到全生命周期贯穿?
刘明:全方位是指在健康管理过程中,全面检查、排除可能致残致死的重大风险。全生命周期可以说是从生前到死后,贯穿整个生命周期。从优生优育和备孕开始,再到在面对慢性病、肿瘤或其他疾病时,患者家庭也需要健康管理。家庭与疾病的趋同不仅仅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还受到居住环境、生活方式和习惯等多方面的影响。
从国家来看,将健康管理进行年龄段分层。对于儿童,有儿童保健,随着年龄增长,健康管理的需求也逐渐变化。例如,入职体检或根据年龄和疾病状态设定稳定体检周期。
从个人层面来看,全周期意味着周期性、滚动式向前推进健康管理。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疾病,首先保证一年一查,降低风险,其他板块的疾病筛查可以分阶段去完成。
《21世纪》:做了健康管理,能给患者带来什么?
刘明:疾病的治疗就像处在河的下游,只是在末端的发病状态上做管理,但健康管理是从源头开始。我们将健康状态分为三大类,通俗来讲,第一类是“能跑”的完好健康状态,第二类是“只能站”的基本健康状态,第三类是“只能躺”,生活难以自理。以70岁为分界,70岁以前大都能跑能站,但70岁以后逐步进入到慢病、多病状态,可能大多是躺着的状态,费用也主要花在这个阶段的治疗上了。通过健康体检,实现心脑血管疾病或肿瘤等慢病的早发现和早处理;或者一些有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查出夜间血压高、心脏或主动脉扩大等问题,了解到疾病原因后及时改变生活作息。这正是健康管理的理念,将疾病治疗费用转移到前端管理上,通过前期规律体检和健康管理,延长健康寿命,这意味着个人、家庭、医生乃至整个社会和政府都是获益的。
《21世纪》:中山医院在健康管理方面有哪些独到的或者说领先的模式和方法?
刘明:中山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学科建设以医教研普产一体化发展。健康管理其实是以医疗为核心,实施属地化管理并形成全流程闭环的健康管理生态产业。
此外,健康管理这不仅限于体检,而是在体检之后的闭环性管理。目前多为居家管理,用到平台软件、可穿戴医疗设备等。不仅能监测血糖、心电、血压,实时记录心脏或代谢性疾病发展情况,还能提醒患者规范用药。基于动态数据,人工智能高效处理分类,医生进行最后审核,保障安全性。与科技结合,真正实现居家健康管理。
《21世纪》:因为目前很多人还是达不到这样的意识,所以我们是怎么样去做分层管理的?
刘明:首先我们要壮大健康管理的队伍,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意识,不仅仅是受检者,医生群体也要意识到其重要性,这是医生的责任与使命,提高健康寿命,助力健康中国。
具体到健康管理的分层管理:
第一,通过健康体检,筛选出高危人群和疾病人群,连续动态追踪随访并结合必要的药物等治疗,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生命。
第二,改变生活方式。目前,慢性病占全部死亡原因的88%,占疾病负担70%以上,而这种慢病多由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
第三,后期治疗阶段。无论是用药还是综合管理,都会经济分层管理。例如,国家组织药品带量采购,以量换价,最终目的是让患者以比较低廉的价格用上质量好的药品。
数字化医疗赋能健康管理
《21世纪》:健康管理是个很大的概念,但是现在很多人听到健康管理,可能第一个想法仅限于体检。中国目前健康管理产业发展处于什么阶段?距离让健康管理概念深入人心,您觉得还需要多久?
刘明:在过去,体检是重在管理重要疾病,较少关注亚健康。目前整个行业都在向健康管理的方向发展。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都处在过程性的培养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健康管理与常规医疗有所不同,主要的院外健康管理,需要借助于移动互联网等技术。
第一,健康管理体系中人群基数庞大,每个大医院每年有十几万体检人群,需要一定科技手段辅助管理。第二,健康管理过程中,患者通常不在医院,无法与医生面对面诊疗,医生需要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患者交互。所以,不能用传统医疗理念去理解健康管理,需要互联网、人工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技术等帮助,社会、企业、医生、个人等多方合力来推进健康管理。
《21世纪》: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打着健康管理理念的企业?您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
刘明:现如今健康管理项目五花八门,不仅仅是企业,各个医院也在重视健康管理。但是,首先要明确,健康管理的理念不是多赚钱,而是将后期疾病治疗费用转移到前端管理上,患者始终为主要获益者。其次,不能在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做所谓产业化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是以“延长健康寿命”为使命和责任的事业,而非单纯商业化。
《21世纪》:从中山医院角度来看,您如何看待数字化医疗落地这一话题?
刘明:从电子病历到人工智能辅助问诊,智能化数字化的时代必然会到来。其中,移动互联网技术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具体到医疗行业,患者日常健康信息被数字化动态采集,形成动态健康档案,人工智能辅助对患者健康进行评估,形成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并在智能监测下实施健康管理。
在数字化医疗过程中,医生的参与是核心。我们希望由医生从临床中发现问题,形成科学的设计架构之后,再与企业合作研发创新技术与产品,最后造福民众,形成智慧健康管理闭环。
《21世纪》:从现实情况来看,后续您觉得想要推动整个健康产业良性发展,还有哪些需要提升的空间?
刘明:所谓健康是从未病到长寿,目前来看,解决大部分疾病的下一步是如何延缓衰老、提升健康寿命。在我看来,第一步是量化,无论是从指标性还是技术性角度,要有量化的方法。其次是形成医疗团队建设和属地化健康管理的闭环。在这过程中,科普也很关键。个人的主动健康意识和健康责任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将医疗人员、创新企业以及患者这三个主体都调动起来,才能真正把健康管理做好。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 2024-05-27[头条资讯]新疆美食介绍(新疆特色美食有哪些)
- 2024-05-26[头条资讯]社区服务活动(【活动】便民服务、戏曲交流、法律咨询……下周社区活动抢先看→)
- 2024-05-26[头条资讯]寒假还有多少天(最新放假通知不调休、不免费)
- 2024-05-26[头条资讯]roae(招商银行2024年能否维持住15%的ROAE)
- 2024-05-26[头条资讯]国家林业局(周建元代表:关于将国家林业局恢复为林业部的建议)
- 2024-05-26[头条资讯]天今(注意上海最高温骤降5℃,今起5天都有雨?五一假期前后天气大转折)
- 2024-05-26[头条资讯]足石(如何科学正确使用磨脚石?这6个建议不容错过,快来看看吧)
- 2024-05-26[头条资讯]扳开(为什么蚊香要两片盘在一起?根本就不用掰开?看完长知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