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道德经》:身处逆境,懂得圆润变通,才可化为主动

2024-01-13 11:58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道德经》:善于行事,懂得圆润变通,才可化被动为主动。

在为人处事之中,善于保全自我,避开问题,便是一种智慧。

处事的时候不让人看出来问题,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局面之中,都不会让自己惹招致灾祸,无论是对于生活,处事,经商各个领域之中,能够善于隐藏自己的迹象,透过表象看本质,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更好的保全自我,这才是一个智慧。

有的人不屑于生性圆滑之人,因为他觉得生性圆滑一种低质量的人生,其实对于一个人来说,我们不建议用小聪明为自己谋福利,也不建议用伪诈的面目示人,但是在为人处事的时候,保持一份外在的圆滑,比刚正有的时候更有用。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个道理。

古时候,孔融被捕的时候,朝廷内外一片惶恐,孔融的大儿子9岁,小儿子8岁,孔融被抓的时候,他们两个还在玩游戏,但是也没有惊慌的神色。

孔融对差役说:“希望所有惩罚只限于我一个人,让两个孩子保住性命。”

但是两个孩子就说:“父亲,难道你见过捣翻了鸟巢,下面还有完好的蛋吗?”

不久之后孔融的孩子也被逮捕了。

这一个故事的背景,就是曹操当年准备南征刘备和孙权,孔融劝曹操不要南征,曹操没有听孔融的话,孔融在背后发了几句牢骚,这些话传到了曹操耳朵里面,还被别人添油加醋的向曹操禀报,曹操特别生气,下令处死孔融一家。

我们在小的时候都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而且印象深刻,孔融是一个非常有才气的人。

他的人生有一种刚正和原则,有一种从容不迫坚贞不屈的气概,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包括他的儿子也传承了父亲的气度和智慧。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成语,也就是出自于这里。

但是在刚正不阿的另外一面,我们是否会想过,如果孔融懂得圆润变通,是否能免除杀身之祸呢?也能免除灭门之灾。

有的时候刚正,需要在不同的场合下运用,对于君子可以刚正,做人做事可以保持原则,但是在面对小人的时候,我们太过于刚直,不懂得圆润变通,必然会遭之灾祸。

《道德经》中说:“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道德经》中说,圣人的智慧是顺应自然规律,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他们顺应自然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生活。

让自己顺应自然规律,以便于免除灾害,这就是“以无为生大为”“以无用生大用”的一个智慧。

一个人善于行事,能够谨慎处事,在生活中不但能给自己提供很多便利,在更多的时候,成就的才是我们的人生。

我们并不提倡一个人以圆滑处世,也不提倡以小聪明能待人,但是当我们遇到了小人,遇到了人生中的一些不公平局面时,转换角度谨慎行事,才得以保全自己。

在洪武年间,郭德成被任命为骁骑指挥,有一天他进宫去参拜太祖,太祖放了两块黄金在他的袖子里。对他说:“回去之后不要张扬此事。”

郭德成谨慎的答应了,出了宫门就把黄金放在靴子里,假装喝醉了,并且脱下靴子故意把黄金露出来。

守门的门卫看到之后就把黄金呈给太祖,太祖说:“这是我送给他的。”

有人就责备郭德成,郭德成就说:“皇宫戒备森严,我揣着两地黄金走出宫门,一定会被人认为是偷来的,况且我妹妹在宫里侍奉皇上,我出入宫中的机会多,怎么知道陛下是不是故意试探我呢?”

一个人做事谨慎,考虑周详才能免除灾祸,才不会招惹是非,处事不谨慎的人往往会带来一个相反的效果。

老子说:“大道如水一样的智慧”。

水居万物之下而不争,但是水却遇事则变,遇到什么样的容器就化为什么样的形状,这就是水的圆滑之处。

任何一个人恪守死板,最后给自己带来的终将是不堪的结局,有的时候懂得变通,善于行事才是智慧。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看了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悟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