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能-种桑养蚕编织富裕之花

2024-01-13 10:35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将一个个蚕茧放入50—70℃的水中浸泡2—4分钟,然后逐渐加温开水煮15—40分钟后,将蚕茧去湿晾干,再经过拨、拉等环节,一个个小蚕茧就“变身”为丝……这段时间,在梅溪镇马村村,蚕茧拉丝的场景处处可见,村里的养蚕能手们忙得不亦乐乎。

马村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千年蚕桑文化,享有“浙北蚕桑第一村”美誉,发展至今,已成为全省蚕桑文化产业建设先进村。目前该村蚕桑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蚕桑为特色,集桑果采摘、蚕桑科普、蚕桑文化展示、蚕桑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发展格局,不断提升蚕桑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据村党委书记李志能介绍,随着果桑产业市场化,目前村里养蚕的人越来越少,并且这批农户年龄基本在60、70岁,低收入家庭占比较大。“蚕桑属于传统产业,养蚕文化源远流长,我们还是想保留这部分产业,帮助低收入家庭增收致富。”他说,早前,村里已经对接了莫干山一家公司,每年来村里收购蚕茧,以保底价3400元/100斤的价格进行收购。

60多岁的熊富三具有40多年养蚕经验,属于村里的养蚕能手,家中有5亩桑树林,每年从4月份开始养蚕,经过25天时间就能结茧。“养蚕过程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不仅要把桑园管理好,还要做好室内的温湿度、消毒防病措施等。”熊富三说,每年村里还会邀请农技专家下村指导,心里有底多了,“现在与大公司合作,每年蚕茧不愁卖,保底价更是让我们吃下‘定心丸’。”

李志能说,近年来,村里通过成立合作社、发展采摘游、深化加工等方式壮大蚕桑产业,但不可否认的是,蚕桑种植规模在缩减,养蚕人也越来越少,而且桑果采摘期也很短,所以村里也在思考如何转型。“为了保护好蚕桑产业,尤其是剩余的一批养蚕能手,除了对接能够合作的养蚕公司外,今年还借助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申报果桑加工坊‘共富工坊’,让未走进市场的桑果进入合作社统一加工,再进入公司,通过‘农户+合作社+公司’运作机制,帮助果农拓宽销售渠道,提高经济收入。”他表示。

(来源:安吉县人民政府网站) 【投稿、区域合作请邮件 信息新报 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