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原桃花(南京大屠杀,拉贝冒死救下25万人,晚年吃不起面包,南京人捐亿元)

2024-05-26 22:13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第一章:南京沦陷

1937年12月13日,一个寒冷的冬日,南京城被日军攻陷。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一幕。

日军在南京城内大开杀戒,无视国际法和人道,对无辜的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强奸、抢劫、纵火等暴行。据估计,六周内,至少有30万中国人惨死在日军的屠刀之下,其中包括妇女、儿童、老人和伤病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在这场人间地狱中,有一群外国人,他们是留守在南京的商人、传教士、医生、记者和外交官,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组织了一个南京安全区,为逃难的中国百姓提供了一个临时的避难所。他们用自己的相机、笔记本、日记本和电台,记录了日军的暴行,向世界发出了呼救的声音,也向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证据。

在这群外国人中,有一个德国人,他的名字叫约翰·拉贝,他是西门子公司在南京的代表,也是南京安全区的主席。他用自己的勇气、智慧和善良,挽救了25万中国人的生命,被中国人民尊称为“南京的施瓦辛格”,也被列为“中国十大友人”之一。

这是他的故事,也是南京的故事。

第二章:拉贝的中国

约翰·拉贝,1892年11月23日出生于德国汉堡,是一个富有冒险精神的年轻人。1908年,他考入德国海军学院,成为一名海军军官。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拉贝参加了战争,但很快就因为患上了黄疸而退役。1919年,他加入了西门子公司,开始了他的商业生涯。

1920年,拉贝受西门子公司派遣,来到了中国,开始了他在中国的30多年的生活。他先后在上海、北京、天津、青岛等地工作,负责西门子公司在华的电力、电信、轨道交通等项目。他见证了中国的动荡和变革,也爱上了中国的文化和风土人情。他结识了许多中国的朋友,也娶了一位德国妻子,生了两个儿子。

1931年,拉贝被调到南京,担任西门子公司在南京的代表。南京是当时的中国首都,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拉贝在南京的西门子办事处工作,也在南京的西门子宿舍住下。他的住所是一幢两层的欧式建筑,位于南京的新街口,周围是一片繁华的商业区。拉贝的住所有一个大院子,院子里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树,还有一些花草和果树。拉贝喜欢在院子里散步,或者在梧桐树下看书,或者在果树下采摘水果。他的住所也是他的办公室,他经常在这里接待客户,谈判合同,处理文件。

拉贝是一个勤奋、诚实、能干的商人,他为西门子公司在南京承接了许多重要的工程,如南京长江大桥的电气设备、南京火车站的信号系统、南京电话局的自动交换机等。他的工作得到了西门子公司和中国政府的高度评价,他也赢得了中国人民的信任和尊重。

拉贝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商人,也是一个热心的慈善家。他经常捐款捐物,资助一些贫困的学校和孤儿院。他还是一个热爱运动的人,他喜欢打网球、骑自行车、游泳、划船等。他还是一个热爱音乐的人,他会弹钢琴,也会唱歌。他还是一个热爱写作的人,他每天都会写日记,记录他在中国的生活和工作,以及他对中国的感受和思考。

拉贝在中国生活了30多年,他已经把中国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他说:“我爱中国,我爱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文化,我爱中国的风景,我爱中国的一切。”他也说:“我不想离开中国,我想在中国度过我的余生。”

第三章:拉贝的选择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日战争全面开打。日军从北方向南方进攻,目标直指中国的首都南京。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但在日军的炮火和轰炸下节节败退。11月12日,日军攻破了南京的外围防线,开始向南京城内挺进。中国政府决定放弃南京,撤退到重庆,继续抗战。中国军队和政府官员纷纷撤离南京,南京城内一片混乱。

在这种情况下,南京城内的外国人也面临着一个选择:是留下来,还是离开?他们中的大多数选择了离开,他们担心日军的报复,也担心自己的安全。他们乘坐火车、汽车、船只,或者飞机,逃离了南京,前往上海、香港、重庆等地。他们中有一些是商人,有一些是传教士,有一些是医生,有一些是记者,有一些是外交官。他们中有一些是美国人,有一些是英国人,有一些是法国人,有一些是德国人。

第四章:拉贝的回国

1938年2月,南京安全区解散,约翰·拉贝也结束了他在中国的工作和生活。他带着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以及他的日记和照片,乘坐火车离开了南京,前往上海。在上海,他受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感谢。他还接受了一些外国记者的采访,向他们展示了他的日记和照片,揭露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3月,拉贝乘船离开了上海,返回了德国。他的船经过了日本,他在日本的港口下了船,试图向日本的媒体和政府抗议日军在南京的行为,但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他还试图与日本的天皇见面,但也被拒绝了。他只能无奈地重新上船,继续他的归途。

4月,拉贝抵达了德国的汉堡,他的家乡。他希望能够在德国继续他的工作和生活,也希望能够通过他的日记和照片,唤起德国和世界的良知,对日本施加压力,制止日本的侵略。然而,他的希望很快就破灭了。

第五章:拉贝的困境

拉贝回到德国后,发现德国已经变了。纳粹党已经掌握了德国的政权,希特勒已经成为了德国的元首。德国已经退出了国际联盟,与日本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成为了日本的盟友。德国的媒体和舆论都被纳粹党控制,对日本的侵略视而不见,甚至赞扬日本的行为。德国的民众也被纳粹党的宣传所洗脑,对日本的暴行无动于衷,甚至同情日本的遭遇。

拉贝试图向德国的政府和媒体反映日本在南京的罪行,但没有人愿意听他的话,也没有人愿意看他的日记和照片。他还试图向希特勒本人写信,但也没有得到任何回复。他的日记和照片被没收,他的言论被禁止,他的行动被监视。他甚至被纳粹党的秘密警察盖世太保逮捕,审讯,拷打,指控他是间谍,叛徒,汉奸。他的家被搜查,他的财产被没收,他的家人被威胁,他的朋友被远离。他的生活变得一团糟,他的名誉变得一文不值,他的尊严变得一无所有。

拉贝在德国的困境,引起了一些外国人的关注。他在中国的朋友,如南京大学校长顾颉刚,南京市长马君武,南京安全区委员会成员鲍恩,马基,麦克林,威尔逊等,都给他写信,表示他们的支持和敬意。他在中国的同事,如西门子公司的总裁西门,也给他写信,表示他们的同情和帮助。他在中国的敌人,如日本的外交官杉原千畝,也给他写信,表示他们的尊重和赞赏。他在中国的救助者,如中国的政府和人民,也给他寄钱,寄物,寄食物,表示他们的感激和回报。

拉贝在德国的困境,也引起了一些德国人的反思。他的日记和照片被一些德国的反纳粹分子和人权活动家所保存,他的言论和行动被一些德国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所赞扬,他的名字和形象被一些德国的学者和作家所纪念。他的故事被一些德国的电影和电视所改编,他的生平被一些德国的书籍和文章所记录,他的精神被一些德国的奖项和基金会所传承。

第六章:拉贝的去世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投降,纳粹党垮台,希特勒自杀。拉贝的日记和照片被归还,拉贝的言论和行动被允许,拉贝的生活和工作被恢复。然而,拉贝已经身心俱疲,病入膏肓,无法享受和平的果实。他的妻子因为战争的创伤而精神失常,他的两个儿子因为战争的影响而无法正常成长,他的身体因为战争的折磨而日渐衰败,他的心灵因为战争的记忆而永远创伤。

1950年1月5日,约翰·拉贝在德国的柏林逝世,享年57岁。他的遗体被安葬在柏林的一座公墓,他的墓碑上刻着他的名字,他的生卒年,以及他的一句话:“我曾在南京工作过。”他的墓碑上没有任何的花圈,没有任何的鲜花,没有任何的祭品,只有一些雪花,一些落叶,一些泥土,以及一些寂寞。

第七章:拉贝的纪念

拉贝虽然死了,但他的精神却活了。他的日记和照片成为了南京大屠杀的不可抹杀的证据,他的言论和行动成为了南京大屠杀的不可否认的见证,他的名字和形象成为了南京大屠杀的不可忘却的象征。他的故事被广泛地传播,他的生平被深刻地研究,他的精神被永久地纪念。

1996年,拉贝的日记被美籍华人作家张纯如发现,并出版了英文版和中文版,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997年,拉贝的日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