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门诊(儿童心理门诊“爆火”背后)

2024-05-26 20:54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来源:【大河健康报】

大河健康报记者 梁露露“儿童心理门诊的号几秒就抢完,病房编制床位是20张,现在已经收了二十四五个孩子,还有十几个在外面排队等床位。”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张晓鸣称。

有心理科医生介绍,医院接诊了不少青少年,主要的心理问题包括失眠、焦虑、抑郁等

《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收集了6670份有效问卷,其中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发病群体总人数的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儿童青少年为何会患上抑郁障碍?当儿童青少年踏入心理的“黑暗森林”又该怎么办?大河健康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

由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21年联合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7.4%。

该报告显示,抑郁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而升高,一成多高中生存在重度抑郁。小学阶段的抑郁检出率为一成左右,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9%~3.3%,初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约为三成,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7.6%~8.6%。高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接近四成,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0.9%~12.5%。

国家心理救援队(河南)暨河南省第十五批援鄂医疗队队长、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名医名家心理志愿者服务队副队长、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张建宏告诉记者,抑郁症是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包括焦虑、强迫、失眠、性心理障碍、进食障碍,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其他神经症等。

儿童青少年抑郁

与多种诱发因素相关

张建宏讲道,造成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学习压力、网络依赖、人际关系等,都可能成为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诱发因素。

尽管大多数儿童青少年都能够顺利完成其相应年龄阶段的学习任务,但因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孩子对学校的适应能力下降,厌学、逃课,继而产生抑郁症状。如果家长在此时过度关注学习成绩,孩子也会因为承受不住父母的期待而产生巨大的心理愧疚,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逐渐丧失生活的热情。

近年来,随着线上教学增多,许多孩子过度依赖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生活作息习惯紊乱,当家长强力干预时,抑郁症状就随之出现。

另外,现在的孩子“自我中心”的心理特征比较常见,渴望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又往往不愿意付出精力和时间来营造,经常感觉自己被无端孤立,抑郁情绪也会容易产生。

其他诸如不良家庭环境、青春期发育问题、早恋、亲人意外离世等社会心理因素都是常见的导致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

儿童青少年莫名头痛,警惕抑郁障碍

今年4月上旬,初三学生小鹏(化名)总觉得头疼,还伴随失眠。

家长带他去医院就诊,脑病科、疼痛科等多个科室检查下来,医生都表示没有发现异常。随着症状逐渐加重,小鹏妈妈又带他做了头颅CT、脑血管造影检查,以排除脑血管畸形。但查来查去,依然找不到病因。

半个月后,小鹏的班主任和他妈妈在一次交流中得知,小鹏的头疼症状只在学校出现,请假在家时没有出现过,便建议带小鹏去看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通过与小鹏及其父母的交流与检测后,最终诊断小鹏患上了抑郁症。原来,临近中考,小鹏的压力变大,接连几次的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而小鹏的父母对其要求严苛,总是因考试成绩训斥小鹏,促使他整日郁郁寡欢,产生厌学情绪,久而久之,因轻度抑郁引发不明原因头疼。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疾控科科长、主任医师杨勇超告诉记者,像小鹏这样的患者在门诊上并不少见,但因有些症状与人们认知中的抑郁症状不相符,常常被误以为是其他疾病。

其实,躯体疼痛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通过躯体症状来表达个人和人际间的各种心理问题。即表面反映出来的是躯体症状,而内在、本质、核心却是心理层面的问题。

“大部分心理问题不像躯体疾病和身体损害那么明显,特别是儿童青少年,他们的抑郁症状和成年人相比既不典型,又具有隐匿性,导致误诊率增加。”张建宏讲道,我国精神心理从业人员,特别是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医师相对较少,分布极不均匀,导致心理健康服务可及性不高。

同时,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药物的选择范围和成人相比明显较小,一些物理治疗手段也不能使用。

社会和公众对心理疾病的歧视和误解也是阻碍儿童青少年就诊的阻力之一。比如许多学校对因抑郁等心理问题休假治疗的学生索要“康复证明”,这种违背心理科学的做法也加重了罹患心理疾病儿童青少年的病耻感。

多渠道干预减少青少年抑郁

张建宏表示,青少年抑郁的干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和孩子携起手来,把它当做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来进行预防和干预。

从社会层面来讲,应该对孩子的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减负;对各省教育资源不均匀的现状进行调整;各类媒体和娱乐节目停止妖魔化精神心理问题。

从学校层面来讲,应为学生营造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不以成绩论英雄;对校园霸凌行为零容忍,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聘请心理辅导老师。

从家庭层面来讲,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即使父母有争执,不要让儿童青少年卷入其中;要在孩子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期尽可能地多陪伴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父母要对孩子进行正面的言传身教,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一定先做到;父母也要多和老师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心理动态。

从孩子自身来讲,要像呵护自己的身体一样呵护心理,遇到一些心理上的困惑及时求助和宣泄;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起居习惯,保证营养供给和睡眠充足;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科学规律地锻炼身体,陶冶身心和培养团队意识;即使出现了心理问题,也要减少病耻感,及时告知家人和老师并求助专业机构。

7月25日大河健康报A03版↓↓↓

本文来自【大河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