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文化(刘兴全:天府文化从定型走向鼎盛的历史脉络)

2024-05-26 18:10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交子的诞生有何意义?天府文化的‘乐观包容’体现哪些方面……” 7月21日,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刘兴全教授在成都博物馆,进行了一场关于“天府文化:从定型走向鼎盛”的讲座,揭示了天府文化在唐宋时期由定型走向鼎盛的历程。

此次讲座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主办,是天府文化传承发展系列讲座的第二讲。6月17日,第一讲“天府文化从孕育到定型”已成功举行。该活动旨在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推动天府文化的传播交流,以文化人、以德润城,促进实践养成,提升市民文化素养,彰显城市文化魅力。

唐宋时期 “扬一益二”蜚声华夏

“在宋朝时,四川作为一个地区的名称就正式确定了。”据刘兴全介绍,宋朝在今四川、重庆地区的统治,经历了由一路之设到分为四路的过程。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平蜀,共得46州府,遂置西川路。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三月,宋朝将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此即所谓的“川峡四路”,简称“四川”。从此,“四川”其名就见于记载。

同时,成都长期是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交通中心,唐宋时期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繁荣,为其文化百花齐放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成都的文学、佛教文化、蜀戏、音乐歌舞、儒学、绘画艺术等均有长足发展。经济文化繁荣,让“扬一益二”蜚声华夏。

以文学为例,杜甫、陆游、苏东坡、黄庭坚等文坛巨匠,在这一时期创作了大量诗文,极大地丰富了成都地区的诗文数量和题材。南宋后期出现的《成都文类》成为成都历史上第一部诗文总集。他们不仅开创了蜀中文学的新风气,输入了高度发达的中原文化,许多珍贵的书籍和名画也随之流入成都。经济方面,成都商税收入可观,茶马、丝织品贸易发达,还是全国军粮最主要的供应地。据《宋会要辑稿》记载,熙宁十年(公元1077),成都征收商税十七万一千余贯,较杭州所收商税额少二千贯,居全国第二位,约占当时全国商税总额的百分之二。

多面成都 孕育天府文化丰富内涵

“北宋时期,在当时的益州,也就是现在的成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结合史料,在刘兴全的讲述中,“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内涵逐渐清晰。

据刘兴全介绍,在“创新创造”方面,以丝织业、造纸术为代表的手工业,以其先进的手工业技术和产品引领时代,成为这个城市的象征。而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诞生,更是在世界金融史和世界文明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创新创造”的出现,显示了成都人发现新兴技术价值的敏锐眼光和非凡的产业整合能力,对社会需求的把握程度和紧跟时代的创新精神。

“乐观包容”中的“乐观”主要体现在巴蜀人民在农耕文化中所产生的知足常乐,面临灾难动荡能坦然处之。而包容则是对外来移民的接纳,和对各种外来文化的容纳。“杜甫、岑参、高适、李商隐等都曾到过成都,并留下了许多描写蜀中风物的诗篇。”

谈到“优雅时尚”的具体表现:追寻文化传承,悠游于名人古迹,赏心悦目于繁花美景之间,包括听经礼佛、游寺观画、买物看戏、观灯赏月、聚会宴饮、登楼高望等,刘兴全认为,这既是隋唐时期的成都风气,也是当时士人入蜀流连的重要原因,“这些游乐绝不只是简单的消闲,更是社会环境稳定、太平盛世的体现”。

而“友善公益”则从杜甫在成都居住期间所创作的《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等诗歌中可以找到痕迹。在刘兴全看来,杜甫来到成都之后,在友人的帮助和关照下,生活逐渐稳定下来,也让他进入了一个诗歌创作的高峰。

刘兴全认为,当时成都之所以能够孕育并发扬天府文化,主要取决于三个原因,其关键是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而人口的交流交往融合则促成了天府文化融合,成都人民的智慧是天府文化养成的重要助推力。

据红星新闻记者了解,该系列讲座一共将举行三场,分别于今年的6、7、8月在成都博物馆进行,主办方将邀请天府文化知名专家,以历史发展为脉络,带领大家深入了解天府文化的发展、传承及其深厚底蕴。同时,为了满足市民的观看、收听需求,此次讲座的音视频还将上传至腾讯、爱奇艺、喜马拉雅等多个平台,市民在家即可收听收看此次讲座。

红星新闻记者 胡敏娟 摄影报道 编辑 李学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