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官新城(盛典展播|成都这所小学,所有四年级学生都要住一个月校,为啥?)
2024-03-07 23:16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次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了让教育在一日生活中自然发生,学校精心创设各种生活场景,比如有的学校搭起“菜园子”,让学生沉浸体会劳作之乐,丰收之喜;有的学校开设“时间银行”,存储学生的公益服务时长,引导学生关爱他人,懂得奉献。
在成都,还有这样一所小学,专门打造了“临时宿舍”,每年都会组织四年级的同学进行一个月的住校体验。在这一个月里,除了周末以外,孩子们需要离开父母到校住宿,在生活老师的带领下,学会自己照顾起居,同时还要完成一系列的生活技能挑战。
听起来就很“麻烦”的一件事,这所学校,却已整整坚持了7年。
做出“1大创新”:
每到四年级
走读生住校1个月
开展“走读生住读体验”的学校是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以下简称:锦小)。
这所小学,在办学过程中一直都比较“爱探索”“敢创新”,比如曾经大众都在担忧学生春秋游有安全隐患时,学校却组织学生负重徒步15公里;开设生活教育课程“节俭购物”,培养学生节俭、理财、合作等能力,自建校来一直坚持至今……
而这次“被发现”的住校体验实践活动,其实锦小也已开展了7年之久。
▸ 每到四年级,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需要轮流进行“住校体验”:周日下午送到校,周五下午接回家,连续四个星期。
▸ 与平时走读8:20到校不同,学生们在体验住校期间,早上7点起床,随后完成洗漱-整理内务-锻炼-早餐;晚上体验1个小时的晚自习后,20点开始整理个人卫生-喝牛奶-刷牙漱口-眼操-学习生活技能,全部完成后于21:20就寝。
住校期间,同学们还要完成很多“生活技能闯关”,比如有自我成长类,洗小内裤、小袜子,叠“豆腐块”被子、叠内衣,合作装被套等;还有为他人服务的,打扫楼道,住校一周后回家给爸妈做碗“白果炖鸡”等。
针对“1大现象”:
现代孩子
优越感太足动手力较弱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有几个原因,现在生活水平好了,感觉大多数娃娃普遍很有生活的优越感,貌似什么都不缺,那他们缺的是什么呢?缺的是父母的放手、缺的是坚韧的意志品质、缺的是团队的协作精神等等。”锦官新城小学校长李俊霞介绍,“学校在2001年建校时有少部分住校的学生,能明显感觉到走读生和住校学生在生活自理和自主管理上的能力差别。”
除了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独生子女需要的人际交往能力”“如何解决与他人朝夕相处的能力”等,学校还考虑到两年后学生面临小升初,对于初中选择住读的学生,未来可能会面临“初中学业与亲子分离”的多重压力。因此,学校决定提前在小学时期,为学生们提供一次“独立生活体验”的机会,为今后可能面临的分离焦虑形成一个情感缓冲。
一位二胎妈妈也在学校今年的公众号推文后留言:大儿子已经读初中住校,小时候的这次体验帮助他在初一顺利过渡,解决了分离焦虑。
主练“3个能力”:
时间管理、生活技能与团队合作
从锦小“走读住校体验”课程实施方案可以看出,这并不是一次随机的、类似休闲式的学生活动,而是被定义为一门“课程”。
在课程实施目标中写到三个目的:
1. 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学习生活技能、规范生活习惯。
2. 培养时间管理能力,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逐步强化学生“守时”的时间观念。
3. 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培养与他人和谐友好相处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锦小为每位孩子准备了一册《住校生活体验——我的成长历》,记录住校四周的真实体验,在体验结束后还制定了为期四周的“巩固训练”计划,让学生们在家里继续强化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希望通过至少连续8周的坚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让住校体验对学生成长形成长久性的助力。
“自从学校做了这项布置,娃娃坚决不让家长帮助叠被子了,早晨洗漱的时间也得到了控制。以前出门真的是要催很多次,真的非常感谢学校的考量,不仅帮助孩子成长,也提醒了我们大人,要放手、要要求,也要相信他们。”四年级1班学生祝佑霖妈妈说。
“住校生活体验”课程跟踪情况记录表
问答“教育难题”:
“四年级分水岭”“过度养育怎么办”
锦官新城小学校长李俊霞告诉记者,锦小萌生锻炼走读学生独立能力的思考是在2014年,2017年开始执行。也就是说,从思考到执行就花了3年时间。
“走读生住读生活体验”的育人实践,看似只是一所学校的内部课程,但实则却是一线教育对于社会环境变化作用于教育与教学的连带思考,非常值得“推敲”。如何把活动“课程化”,最终走向系统化的精致管理,实则不易。
这场“大胆实验”道路上遇到的难题,锦小也给出了自己的一套“解法”。
问题一:为什么要选择四年级?
为何不在三年级或者五年级开展实践?学校这样考量:三年级孩子们还属于儿童期较为稚嫩,四年级恰巧10岁,是从儿童到少年的转变期,也是孩子个体自主意识增强、叛逆心理萌生的成长节点。这个年级,被大多数家长称为“分水岭”,对学生独立学习与思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太多孩子却成为家庭“过度养育”的结果,依赖感强。
此时又好过五、六年级部分学生开始准备升学,“从初小”到“高小”,正是情绪引导、习惯培养的关键期。
问题二:怎么解决场地问题?
在锦官新城小学,“住校”并非一个年级所有学生同时体验,而是采取分学期、分时段,每一次组织一个班开展活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两个班的住校课程学习。记者在锦官新城小学看到了学生的住校寝室,小学生的床铺并不是特别大,因此只要有两间教室做基础就可以进行寝室改造。当然,它必须具备所有的安全要素才能投入使用。
问题三:怎么解决“生活老师”问题?
在建校初期开办“生活部”时,学校就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作为育人思想,聘请非常有教学经验的、55岁左右的退休教师来做管理,她们被称为“校园母亲,职业家长”,帮助住校生顺利度过亲子分离期。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发现年轻老师只要与她们一同来管理过学生,以老带新,新教师就会成长得很快。
于是在后期,学校要求新老师要走上“生活老师岗”,帮助年轻教师去融入孩子、感受儿童心理,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思维转换。
“‘合格的师范生’不等于‘合格的教师’,往往年轻教师的‘实习期’并不足以让他们去完全走进学生,所以‘新教师上生活岗’帮助他们学会蹲下来去看到儿童世界。”如此一来,对于新老师也是一次重要的经验积累。
班主任刘艳还记得,6年前,是她第一次带四年级走读班级开启住校生活体验。而她刚大学毕业时,就是入住生活部,参加了学校“新教师上生活岗”的教师培养课题研究。如今再次带学生住读体验,已非常有经验,并且还和教师团队一起创新“住校生表演展示”的“峰终体验”,在一个月锻炼之后,让所有孩子SHOW出新的生活技能,为孩子们的学习“上价值”,留下宝贵的一段记忆。
家长反馈:
“不是孩子没长大,而是我们不放手”
7年来,住校体验已经成为锦小的一大特色,学校公众号也经常收到满满的“父母心声”:
“我一直担心男孩子在这方面会适应得慢一点,学习能力弱一些,可是四周后,孩子变化明显,自理能力的提升让我大吃一惊。”
“爷爷奶奶总是担心他没有穿够,没有吃够,其实孩子已经懂得如何照顾自己,不是孩子不能长大,而是我们没有放手。”
“最开始孩子因为新奇去参加住校体验,到最后两周他并不会新奇,反而因为有时间的限制、纪律的要求,晚自习的要求感觉到被‘限制’——没有家里的零食、电视和休闲,我们知道恰恰是这种时候,才是真正对他的锻炼,让他提前去感受初中状态。”
“住校回来两个月,早晨吃饭也吃得快了,以前确实有些挑食,现在‘住校治好了他的拖延和不懂得珍惜的毛病’。”
记者观察:
没有场景就去设置场景
住校体验不单是“劳动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核心教育理念之一,他提出教育不能脱离于生活。而在近年来“五育并举”与“劳动教育”再次被重点提出。有的学校开垦菜园、花园,有的增设家务考核,也有的成为“昙花一现”。但对于这所学校,却克服各种困难,比如“安全问题”“场地问题”“师资问题”,去帮助学生和老师营造“生活教育中”的更多体验,难能可贵。解放儿童,从儿童的生活自理角度动手动脑,促使他们全面发展。没有场景,就去设置场景,即便需要有更多的考量与付出,但却为了教育的本真,坚守教育人的那份仁爱之心。
“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在过去的6年时间,这所学校的坚持,不断迭代出对老师、对家庭的新要求,不仅让学生去学习技能、让老师练就技能,也让家长也去审视了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
我们常说的学校的“创新改革”,其实不是要去求得极大、极新的变化或花样,因为教育本是静水深流,不求表象的“好”,但求“精细”与给每个人真正的人格影响。
红星新闻记者 沙西雪儿
编辑 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 2024-05-26[日常生活]张东亚(福建泉州:加大传统文化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 2024-05-26[日常生活]卷积云(卷积云、碎积云、高积云……今天申城天空的云,属于这些类别)
- 2024-05-26[日常生活]a330(不比不知道 一比吓一跳 空中客车A330竟有这么大)
- 2024-05-26[日常生活]重庆大学团委(重大学子相约剪掉长发,只为这件事……)
- 2024-05-26[日常生活]小规模企业所得税(四部门:2023年底前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 2024-05-26[日常生活]自我放逐(西班牙前国王自我放逐海外,去哪儿成谜)
- 2024-05-26[日常生活]兆龙移民(兆龙再获行业嘉奖,肩负使命砥砺前行)
- 2024-05-26[日常生活]世博会是什么(「图解」一分钟了解进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