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东良(徐东良在吐鲁番与石窟“对话”26年,临摹壁画存住容颜)

2024-03-07 20:40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视频加载中...








新疆晨报讯(文/记者 赵梅 图/视频 吐鲁番学研究院 提供)26年前,痴迷壁画的徐东良被吐鲁番这片神奇的土地吸引,抱着看一下这里的壁画、画几年就走的计划而来。但来了以后,他却被这里的石窟壁画迷住了,拿起画笔后再也没有停下。从一个临摹壁画的青年,成为守护壁画的传承人。“这些石窟壁画,很多年以后或许会因自然因素侵蚀而慢慢消失,我想把它们全部临摹复制下来,让它们‘永久留存’,让更多的人看到它们的容颜,了解它们背后的历史。”

痴迷石窟壁画 立志画完丝路沿线壁画遗迹

记者曾采访过徐东良多次,印象中的他圆脸微胖,穿着随性,脸上总挂着一丝敦厚温和的笑意。他说话不多,给人感觉低调内向,但一说起工作,语速会明显加快,话风也会活泼风趣许多。

49岁的徐东良现在是吐鲁番学研究院技术保护研究所副所长,临摹复制壁画只是他工作中的一项内容,吐鲁番出土的古代石倌壁画、出土文书、纺织品等其他珍贵文物,也都在他的工作范围之中。

1989年,毕业于长春艺术中学美术专业的徐东良,将少年时代的兴趣和所学专业完美结合,迷上了石窟壁画。他曾立志要画完丝绸之路沿线著名石窟遗迹中的壁画。当年3月,他坐上西行的列车,来到了计划中的第一个石窟遗迹——山西省芮城县永乐宫。

永乐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元代。由于它继承了唐、宋以来优秀的绘画技法,又融合了元代的绘画特点,被誉为元代寺观壁画中的“翘楚”。作为这里年纪最小、资历最浅的学徒,徐东良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他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清晨四点就开始起床画画,赶在大家上班之前,他就磨好老师们一天要用的所有颜料,“当时就想跟着老师多学一点描线、勾线、上色等临摹壁画的技艺。”

在永乐宫学习了4年,徐东良不仅学会描线、勾线、磨制颜料等技艺,还将永乐宫里900多平方米壁画临摹了一遍,成长为一名专业的壁画临摹人。1992年,23岁的徐东良背着画箱来到自己计划中的第二站——吐鲁番,“丝绸之路上很难找到一个地方像吐鲁番这样,这里融合了多种文化。”徐东良说。

最先吸引他的是高昌石窟遗迹,它包括柏孜克里克石窟、吐峪沟石窟等,其内容丰富,色彩斑斓,兼东西方文化艺术特色,在国内石窟遗迹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这些历史文化瑰宝在岁月洗礼中,已斑驳古旧,“如果不进行抢救性临摹复制,等它们因自然条件慢慢消失后,它们承载的历史故事也会随之消失,后人也无法再看到它们,了解它们。”徐东良说,于是他决定不再继续自己的石窟遗迹“游历”梦想,他要留下来,临摹吐鲁番的壁画,为这些承载历史记忆的壁画留住容颜。

一个人坚守石窟,发现前人制作颜料的“秘密”

高昌石窟遗迹距离市区在40公里以上,周边荒无人烟,在交通不太便利的上世纪90年代,徐东良为了方便工作,每月只回一次家,“每次单位车会派车把我送到石窟附近的工作站,连同这个月需要的干粮、面条、菜等生活必需品,还有临摹需要用的材料和设备一并送到。”他说,约一个月后,再派车接他回市区。

当年,吐鲁番的石窟遗迹中还没有照明灯,在室内临摹壁画,只能借室外的太阳光线。每天太阳一出来,他就要赶紧起床,从住处赶去石窟,一直到太阳落山,直到看不清壁画,他才出来回到工作站。午饭大多时候他会用馕和水解决。

“每天在石窟临摹壁画的时间少则10个小时,多则17个小时。”他说,太寂寞的时候,他就和壁画对话,参悟壁画中的内容和故事,想象前人作画时的心境。因为临摹壁画,经常会盘坐或站立两小时以上,石窟早晚和中午温差又比较大,久而久之,徐东良患上了关节炎。

一个人在野外太久,有时徐东良也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但每次当他把一卷卷的临摹画带回市里时,“就会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再苦再累也值得。”对于徐东良的执着和专注,同样身为文物工作者的妻子给予了最大程度的理解,多年来包揽了家里的一切,用心支持他。

在长期的临摹壁画过程中,徐东良还发现有些壁画历经千年,颜色依旧艳丽如初,在没有现代化工业的古代,前人是怎么寻找到这种不掉色的颜料的?

经过一番调研走访,他终于弄清,原来这些壁画中的部分壁画采用的颜料来自火焰山上的矿土,把这种原材料用水泡之后,用研钵来磨,磨细之后,再加入一些胶汁,就成了很好的材料,“用这些颜料画壁画,历经多年,都不会变色、褪色。”

为了掌握更多颜料制作技艺,他又去当地农村走访传统的手工艺人、老人,与他们交流,学习当地传统染料的制作技术。到当地的市场,寻找传统土制染料,进行分析研究。经过不断地试验和实践,他终于成功提取了所需颜料。2009年,徐东良用提取的原始颜料,临摹复制了吐峪沟石窟中编号第44号窟中的壁画。

如今,26年过去了,徐东良已对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吐峪沟石窟、交河雅尔湖石窟、拜西哈尔石窟等8座石窟遗迹中的壁画进行了临摹复制,完成等比例临摹图至少在500平方米以上。这些临摹作品多被馆藏在文物保管库里,其中,多幅壁画临摹作品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藏。

“当石窟中的壁画逐渐‘衰老’时,这些临摹复制壁画,会给石窟壁画的‘抢救’提供依据,也能给研究壁画的人提供更完整的信息。”他说,临摹壁画展示出来,还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它背后的历史故事。

记者采访吐鲁番市文物局了解到,2004年,徐东良带领科室工作人员,与中国丝绸之路博物馆等单位合作,制作申请了4项壁画、纺织品等文物修复项目,在项目实施的十余年里,他攻克了数个文物修复技术难关,和科室工作人员共修复了3000余件文物。“他在吐鲁番文物系统工作的二十多年里,为这里的文博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还非常注重和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推动吐鲁番学研究和发展也做出了贡献。”吐鲁番文物局负责人对徐东良工作的重要价值做了这样的评价。

【晨报爆料热线:0991-8801111】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