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对话全国人大代表钟铮:中国制造业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需从根本上增强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2024-03-10 23:46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财务官钟铮准备了3份建议,分别涉及建设全国统一电子税务系统、加快推进家电产品碳足迹管理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三个方面。

日前,钟铮接受红星新闻专访时表示,中国制造业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需要从根本上增强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除了核心技术突破外,还要培养高质量的本土人才、高技能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财务官钟铮

中国家电企业应在碳管理方面采取积极措施

红星新闻:我们注意到您今年带来《关于加快推进家电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建议》,为什么会关注到这个话题?

钟铮:我国是世界家电生产与出口大国,产量规模占全球份额约60%,贸易规模占全球份额超过30%。家电行业也是国际化和高度市场化的产业,面临着越来越多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

近年来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推动下,我国家电行业龙头企业、认证机构、研究单位自主开展或积极参与产品碳足迹相关评价项目,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我国家电行业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仍不完善。

我建议,要建立统一规范的家电产品碳足迹标准体系以及家电产品碳足迹专业数据库,完善产品碳足迹认证体系和制度。在与国际通用标准对接的基础上,聚焦家电行业、产品特色,构建家电产品碳足迹评价模型,明确碳足迹核算的范围和边界、数据来源和精度等要求,确保同类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统一,为企业及相关机构科学核算家电产品碳足迹提供指导。

红星新闻:在碳足迹、碳管理时代,您认为中国家电厂商是否依然具备强劲的竞争力?如何提升家电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钟铮:家电行业是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同时家电行业也是一个国际化和高度市场化的产业,在全球碳中和的愿景下,碳足迹可能成为产品出海的一个“绿色通行证”。

我认为,中国家电企业应在碳管理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主动融入国际绿色贸易体系,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以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

接下来应该强化链主企业的统筹牵引作用,联合产业链伙伴开展协同创新,不断提升产业链的绿色发展水平,保持和提升中国家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把家电这张世界名片擦得更亮。

红星新闻:您建议加快推进家电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建立统一规范的家电产品碳足迹标准体系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钟铮:我认为有三点。一是优先建立统一规范的家电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体系,为企业及相关机构科学核算家电产品碳足迹提供指导,为下一步国际互认提供科学支撑。

二是建立家电产品碳足迹专业数据库,为家电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提供科学、准确、国际认可的数据支撑。

三是完善产品碳足迹认证体系和制度,加快推进碳标签、减碳标识在家电等消费品领域的推广应用,为消费者选择绿色、低碳家电产品提供引导。

简要来说,就是要统一标准和数据库,保证核算结果的科学性、可比性和权威性,为国际互认和推广提供科学支撑。

高质量的数据是开展碳足迹评价的重要前提,家电产品关键原材料、零部件碳排放专业数据库建设,可为家电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提供科学、准确、国际认可的数据支撑,对于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引导绿色低碳消费、妥善应对贸易壁垒融入世界绿色循环经济体系、提升外贸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需制定更加有利于创新和科技发展的政策

红星新闻:您的另一份提议是关于智能制造方面,能否具体介绍下?

钟铮:智能制造是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而形成的新型生产方式,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和时代标志。

我建议,要加快智能制造应用普及。围绕国家智能制造战略和“双碳”目标,支持各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研发和形成行业可大规模应用的行业解决方案并加以实践,通过政策补贴或创新商业模式,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赋能、普及。支持工业大省建设智能制造先行区,探索形成区域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特色路径,加强经验总结并复制推广。

还要加快推动“智能制造专项”立项实施,加快形成我国自己的智能制造标准和评价体系,鼓励龙头企业牵头打造标准群,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转型。

红星新闻:目前,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容易碰到哪些问题?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在产业上落地生根?

钟铮:企业遇到的问题主要是4个方面:能力不足、产业链协同不足、资金压力、人才缺乏。

能力不足又体现在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研发投入、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存在不足,难以实现技术突破。

还有智能制造的设计和应用能力不足、数字化转型能力不足。许多企业在实施数字化转型时会遇到数据整合、系统升级等问题。

产业链协同不足指的是,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往往需要上下游产业链的紧密协作,而产业链内的信息不对称、协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会影响整体效率。

创新和升级往往需要大量前期投入,而融资难、融资贵是许多企业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风险较高的创新项目。这是资金压力。

人才缺乏主要是高技能人才,尤其是在新兴领域(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新能源等)的专业人才短缺,限制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力提升。

关于应对,我认为主要是加大研发、数字化投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数实融合推动产业发展。另外一点也很重要,效率是制造业赖以生存的法宝,效率优势也是美的持续在打造的核心竞争力。过去十年,我们投入超过170亿元用于数字化;过去五年,投入500亿元用于科技创新,智能化程度、生产效率、决策效率、经营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红星新闻: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您认为中国制造业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还需要在哪些方面有提升?

钟铮:中国制造业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提升和改进,从根本上增强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我认为有一些关键的提升方向。

一是核心技术突破: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投入,特别是在半导体、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关键领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二是人才培养与引进:强化对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的投入,培养高质量的本土人才;同时,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包括科研人员、工程师和管理人才,形成人才高地。

三是创新体系建设:构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鼓励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和技术转移,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四是政策环境优化:政府需要制定更加有利于创新和科技发展的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财政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

红星新闻记者 王田 北京报道

编辑 张莉 责编 冯玲玲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友情链接: